从反反鸡汤谈过犹不及

哎呦,又起了一个奇怪的标题。


先说两个题外话


1、有个热心读者给我写了一封电邮,将我的内容整理的特别好,而且还教我一些做好版式,增加传播和迎合读者需求的改进建议。

认真的说,总结的特别专业,我在想,如果我有这方面的媒体运营业务,我会考虑请他来做操盘手。


但很抱歉,我没有接受他的建议,最主要的原因是,懒。其次的原因是,基于一些风险考量,目前不敢开放一些权限使用第三方的工具和助理编辑。目前还是只有我完全一个人在操作这个号。


第三个原因呢,特别说一下,我前几天跟某个朋友在聊天还吹过这个牛,我说我的公众号运营模式,谁也不要学,谁学谁死。


核心思路分享一下,所有流量运营的技巧,都是针对竞争较为充分的领域,也就是同质化内容,大量可复制性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流量运营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巧和资源,也往往是竞争力所在,但是,当你拥有独特性资源的时候,独特性越强,而且越是用户需要的独特资源,你对流量运营技巧的依赖度也就越低。 最典型的极端例子,就是12306。需要做广告,做宣传,找代言么,搞营销么?真不需要。


吹个牛就是,我的内容的独特性是别人学不来的,所以其实运营技巧和策略乃至排版等等,对我的读者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当然必须承认,我的内容风格也存在局限性,就是并不那么能吸引主流大众,在这个情况下,强调一些运营的策略反而可能带来一些我并不期待的读者,咳咳,很多公众号作者最心烦的就是,本来写一篇文章也赚不了几个钱,还有一些人在底下各种嘲讽各种谩骂,心情大坏,论大V的自我修养这里提到过,所以,适当过滤一下订阅者,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好吧,偷个懒还找了那么多高大上的借口。


核心思路重复一句


资源独特性越强,对流量运营技巧的依赖度越低。


2、上次再谈万恶的kpi出了一个开放思考题,关于公众号自媒体的评估标准。


这是一个开放题目,我不敢说我有正确答案,但是我会说一下我个人心目中的答案。


其实我上次提到了三个指标,第一是业绩指标,这就是最常见的指标,订阅数和浏览量。这个指标也是自媒体最关注的指标。


第二是质量指标,这一点我跟很多人的答案不一致,什么朋友圈打开数,分享数,这些代表什么,代表这篇文章还不错,代表运营技巧非常好,那么,第一个指标已经涵盖了,这只是文章写得很有技巧而已,所谓质量,是你有多少铁粉,有多少忠实订阅,你的读者是否习惯打开你,没错,我看中的是,会话打开人数/总订阅人数的比例! 这是你用户是否对你的公众号有依赖度,是否已经把你的公众号当作重要信息源的标志,这个比某篇爆款更重要。


公众号的质量指标其实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是置顶数,然而腾讯没有开放这个数据,但如果你的号被置顶比例较高,你的会话打开比例一定会比其他人的高。


第三个指标,反向指标,

什么是反向指标,让你掉信用的那些文章,某篇文章做出了不负责任的判断,提出了错误的论据和素材,或者传播了谣言,或者做了一篇虚假广告和最后被曝光有问题的软文。以上种种,访问量越高,负面度越高。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哎呦,还没写正文呢。


鸡汤这事以前说过一点,成功学,各种心灵鸡汤,曾经泛滥一时,当然,现在还有很多人在传播,但很多人后来都很反感这些,为啥呢,牵强附会的太厉害,文字游戏太多,以前我写过摆事实,讲歪理, 好歹人家还是用事实说话,有些鸡汤连事实都懒的讲了,干脆拿小说说事好了,什么三国演义,西游记都成管理学的读物了,大家以后学企业管理跟吴承恩和罗贯中学就行了,这样的热门文章,有一篇算一篇,都是垃圾。


所以后来就流行了反鸡汤,新人类最爱这个,你谈奋斗,我给你一个富二代奋斗赚了500块然后继承家产身价过亿的故事;你谈诚实,我给你一个诚实到最后打动了老板,然并卵依然是底层屌丝的故事。所有励志的段子给你反着来,告诉大家,认命吧,然后各种扒什么人家马云马化腾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背后内幕资源多的是,我等屌丝还是自甘堕落好了。 这观点对么?所有积极正面的东西都被推翻,告诉你一切成功的故事都是骗人的,你就明白了世界的真相? 这其实也是另一种牵强附会,旧文我也反驳过。


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过更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当然,并不代表我们做的够好就能达到目标,也不能说这个世界有多公平,但是至少目前,这个上升通道还是存在的,而且,我说一句可能有些人不太信的话,在中国,这个上升通道,其实比很多发达国家还要大一些,因为中国目前的秩序,依然有点乱,也就是各种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依然无处不在。在一些秩序井然的社会体系里,社会固化程度更高,个人努力对自身社会阶层提升的作用反而变少了。 如果你一昧的看这个社会的黑暗面和阴冷面,拒绝相信一些积极向上的因素,你可能真的会跟好的机会迎面错过。


光明与阴暗,两面的东西都存在,但都不能尽信,要学会在不公平,不平等的社会体系里,找到自我体现价值的上升通道,这才是你真正需要明白的。


所以,今天讲这个话题,过犹不及。


在新加坡,经常有人问一个问题,中国人和新加坡华人,有什么区别,我后来根据很多人的反馈,总结了一条,大家普遍觉得还是蛮准确的。中国人不守规矩,新加坡人太守规矩。


那么,不守规矩当然不好,太守规矩是不是就好呢?其实未必,新加坡人冒险精神不强,比较安于现状,对法律和政府规定不清楚的地方,第一感是不要去碰,所以你会觉得这帮人,这么死板,怎么应对新的经济形势和互联网大潮,我们看到新加坡没有什么成功的IT企业,在互联网领域几乎是一事无成,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学术地位国际排名上和北大清华不相上下,但是在商业转化上,连清华北大的零头都没法比。南洋理工大学的创业典范到现在也只能拿中国留学生陈欧来说事。到现在,新加坡的富豪榜你去看,前100名看不到it行业的,都是传统领域的,而中国,前100名里我们能数出2位数的互联网新贵。


当然,守规矩的新加坡还是蛮好的,比旁边不守规矩的马来西亚,印尼好多了,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说,任何事,过犹不及。教导孩子也是,不守规矩的孩子固然不好,不守规矩的中国企业家也经常做一些没底线的事情,但是太守规矩的也会缺乏变通,缺乏创造力。


再举一个例子,也是一个热门讨论,关于日本生活的好与不好。


你会发现,好和不好说的是一回事。


日本人,在现代社会,如果你去旅游,你去度假,你会发现他们特别友善,特别客气,动不动鞠躬90度,而且日本人有个习惯叫做不爱麻烦别人。在全球旅游行业的一些评选中,日本游客是最被欢迎的游客,礼貌,富有,不麻烦别人,而中国游客,尽管经济实力有了极大增长,但是文明程度却饱受诟病。说白了,太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照顾他人感受,比如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等,所以在受欢迎程度里一直排名比较靠后。


说到这里,是不是日本人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呢? 但有深入日本生活的朋友,揭露了另一面的日本,因为太过于看重别人的感受,太过于保持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日本人其实过的很压抑,自杀率高,职场里也是等级森严,年轻人不敢挑战前辈,也不敢轻易辞职。而且说实话,正是因为压抑的国民性,其娱乐节目的变态程度也高。这也能解释一旦进入战争状态,一个平素彬彬有礼,非常和蔼亲切的民族为什么变成一个嗜血成性,极端杀戮的民族。 好与不好,看你看到的是哪一面。


这又涉及一个教育的问题,你让一个孩子一切以取悦他人为目标,那么他的表现或许会很优秀,但心态多半会压抑,甚至变态;但如果一昧以自我为中心,那么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很自私很讨厌的人。这依然是一个过犹不及的问题,你需要平衡两边。


从管理,从政治,乃至从技术角度,都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


比如前几天谈kpi,如果你说kpi一点好处都没有,估计很多企业要说了,你倒是给我一个方案啊。那个,没有,换个名字叫okr,定义略有差别,但本质其实差不多。 但你要是迷信kpi,那么问题我已经列了很多,很多公司都能对号入座。


管理也是一门平衡的艺术,你不可能在所有指标上获得满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当前困境,需要不同的解决途径,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带来新的问题的产生,看你侧重哪一面。 做创业者,或者企业家,不要听人家讲了一个什么新的管理模式,或者管理工具,头脑发热,就不顾一切的去实施,多想想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有选择性的实施并对负面反馈有所准备。


技术也是同理,架构师,最大的目的不是追求极端的指标,而是在开发效率,性能,扩展性,容错性,成本,安全性诸多指标中寻求平衡,在企业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创业公司对成本和开发效率要考虑多一些,发展到一定规模开始侧重性能和扩展性,而开发效率和成本目标就要有所退让,此后企业壮大,容错性和安全性的指标上来后,可能成本就会激增,而开发效率也会随之下降。 追求单一指标的极致,是一项技术挑战,但不是架构师最大的责任所在,这一点也是同理,很可能,你追求这个指标的时候,就忽视了其他的指标,过犹不及。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反反鸡汤谈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