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你问我何时回故里?我想会是大约在冬季
平常的生活,平淡的日子,谁也不会想到生离死别。
没想到,因为松花江污染,因为盛传一时的地震谣言,2005年初冬,我们的三口之家切身感受到了离别的伤感。
那种场面,那种感觉,至今想起来依然有些酸楚。
或许,生活也需要离别这种调剂。
至少,暂时的离别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是爱人还是家人,相守在一起,原本就是一种幸福。
原本,按照我和邻家女孩的计划,2005年底我们打算回一趟老家,陪双方父母过一个春节。
在东北成家立业,由于经济一直不宽裕,回老家竟然成了十分困难的事情。每每回家,都要做很久的规划,下很大的决心。
考虑到2006年9月儿子就要上小学,之后回老家的机会越来越少,我和邻家女孩都想在此之前带儿子回趟故里。
计划没有变化快。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人祸和另一场传说中的天灾,大大提前了邻家女孩和儿子回老家的时间。
当时,整个哈尔滨乱作一团,全市停水加上越来越逼真的地震传言,使得不少市民选择外逃。
那几天,从飞机场到火车站再到客运站,全都一票难求。
那几天,哈尔滨任何一条通往车站和机场的道路,全都车满为患。
哈尔滨成为一座人心惶惶的城市,好多人都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甚至可能包括一些政府公职人员。
当地政府甚至发出通知,要求所有公职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坚守哈尔滨,胆敢撤离职守者,必予严惩。
部队倒没有这样的规定。身为军人,这种危急时刻,我们会选坚守岗位,不会有别的选择。
考虑到反正春节准备回老家,也考虑到当时的特殊情况,11月25日晚,也就是哈尔滨全市停水后的第三天,我毅然作出决定:让邻家女孩和儿子回老家避难。
邻家女孩自然不同意,说什么也不同意。
邻家女孩的理由很充分:不能把我一个人留在危险的哈尔滨。
没有别的招法,我只好拿儿子说事:儿子还小,我们不该让他承担这种风险,我们要对他的未来负责。
我还告诉邻家女孩,我会好好照顾自己,春节一定回老家过年,然后接你们娘俩一起回哈尔滨。
好说歹说,邻家女孩总算同意带儿子先回老家。
于是连夜收拾行李,连夜联系车票。邻家女孩边收拾行李边伤感,边伤感边后悔,不时变卦要留下来陪着我。
我坚持,邻家女孩只好作罢。
联系了一大圈,发现三日之内的火车票已经无法买到,平时充裕的飞机票也是成了稀有之物,只能选择加开的长途汽车。
赶紧与战友们联系。之后决定让邻家女孩和儿子坐长途汽车到沈阳,再换乘火车到北京,然后坐火车南上重庆。
当晚,伤感的邻家女孩变得非常唠叨,没完没了地说着什么,主题只有一个:让我好好的,春节早点回老家过年。
次日上午,我用手机给邻家女孩的单位领导发了一条短信请假,谎称邻家女孩老家有事急需回家。
当时的情况,正常请假已无可能,只能先斩后奏了。
坐上出租车直奔长途客运站。
客运站同样人满为患,到处都是远行和送行的人。
一进候车大厅,邻家女孩开始抽泣,不时搂着我的脖子,依依不舍。
刚过五周岁的儿子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知道要远行,兴奋得不得了,不停地问这问那。
邻家女孩搂着我,一边抽泣,一边叮嘱我注意安全。比如晚上睡觉在屋里立个啤酒瓶什么的,一有动静赶紧往楼下跑。事无巨细,没完没了。
终于检票了。安顿好行李,再把邻家女孩和儿子送到座位上安排好,赶紧下车。
下车前,邻家女孩依然在抽泣,并不停地叮嘱着什么。
我坚持着不让眼泪掉下来,转身回到候车大厅,静等着汽车驶离车站。
汽车驶出车站那一刻,心里顿时觉得空空的,像是被抽干了一样。
那时邻家女孩尚未使用手机,我只能与沿途负责接应的战友进行联系。
那趟汽车晚点了很长时间。当晚十点多,得知邻家女孩和儿子平安到达沈阳,我那颗悬着心总算落了下来。
邻家女孩和儿子平安了,心里坦然了许多,不再担心,不再惧怕。
长达两个多月的单身生活,由此拉开序幕。
第六十二回 不一样的思念:想她想他想妈妈
2005年末和2006年初,我在哈尔滨,我的工作一如既往地繁杂和忙碌。
妻儿回了老家,我暂时成了孤家寡人,业余生活变得毫无规律可言。
于是开始想回老家,想念远在老家的邻家女孩和儿子。
独居冰城的日子,孤寂而无聊。
哈哈,这就应该叫身在曹营心在汉吧?或者也可以叫做寂寞思蜀?
邻家女孩和儿子刚回老家那阵子,重新回到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倒是新奇得不得了。
加班晚了,不必担心邻家女孩还在家里等着不睡。
回到单身宿舍,甚至连臭脚都可以不洗,倒头便睡,没有人在耳边说个不停,耳根清净,岂不快哉?
出去应酬了,没有人追着屁股打电话提醒你多吃菜少喝酒,也没有人唠唠叨叨地提醒你注意安全、早点回家。
一切全凭心情,一切全靠自觉。可以尽情发挥,亦可尽兴而归。
最初的半个月,活得潇洒,感觉良好。
可惜好景不长。毕竟是成家立业的人了,也习惯了平平淡淡的家庭生活,自由自在两周之后,开始觉得落寞,开始郁郁寡欢。
有时正上班,正忙着写材料,高速运转的大脑突然偏离方向,要么走神,要么发呆,诱因竟然是在默默地问自己:邻家女孩今天怎么没来电话?
嘿嘿,毕竟在山区,毕竟是长途,毕竟还没用上手机,电话是不能随便拨打的。
那些日子,我和邻家女孩打的不是电话,是相思,是寂寞,更是银子。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包括谈情说爱,包括倾诉相思,原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走神发呆倒是小事,不过是那么一小会儿。最最无聊和难受的事情,是一个人回家。
自从邻家女孩和儿子离开哈尔滨,我几乎很少回家。
真的不愿回去,家里实在是太冷清了。
以前不管多晚回家,从哈尔滨冰上基地的斜坡下来,走进小区的侧门,抬头就能看见我家窗户透出的灯光,让人觉得那么温暖。
敲开家门,迎出来的要么是邻家女孩,要么是儿子;要么是笑脸,要么是愠怒。不管是什么,家都是可以彻底放松的港湾。
不想回家,但又不得不回家。不为别的,只为儿子留下了四条小金鱼,隔三差五地得回去换换水、喂喂鱼食。
回家的任务仅此而已,连煮方便条解决温饱问题的兴趣都没了。一日三餐,要么在单位食堂,要么跟别人出去应酬混饭吃。
那些日子,都知道我是孤家寡人,同事们有什么饭局,总是乐于拉我着助兴。我也顺水推舟地有邀必至,顺便解决一个温饱问题。
回了几趟家,喂了几次鱼食,渐渐地没了耐心。想弃管,却又于心不忍,那毕竟是四条小生命啊。
有一次要出差,数日方归,怎么解决四条小金鱼的生活问题,一时成为让我闹心的事情。
忽然想起楼下的女邻居,或许可以找她帮忙。
可能是因为都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儿子吧,邻家女孩和这位从外县到省城定居的女邻居混得很熟。
两个小屁孩儿总在一起疯玩,两个年轻的母亲也经常在一起唠这唠那,也亲近得不得了,有点情同姐妹的意思。
因为有两个孩子作纽带,这位女邻居经常到我家串门,偶尔还会把她家的美食拿到我家同烹共享。
敲开她的家门,说明我的来意,女邻居满口答应。于是赶紧回家,连缸带鱼搬到她家,之后锁好家门,没再一个人回来。
随后的日子,彻底以单位为家,以单身宿舍为家,一直坚持到踏上回老家的旅途。
随后的日子,思念如同夏日疯长不止的杂草,长满全身的每一个角落。
想老家,想二叔和妈妈,更想邻家女孩和儿子。
归心似箭的日子里,干什么都没了劲头。
当然,无论如何,生活都将继续,工作同样还要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