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微信:chinafundnews
【导读】每一波大跌都成为私募的“大考”,围绕着产品净值、业绩的波动,从人员流动、产品发行,再到江湖地位等多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重新调整私募江湖的格局,书写私募们的生存状况。
中国基金报记者吴君 何婧怡
从去年6月股灾以来,A股市场经历三波大跌,上证指数从5100多点一路下跌至3000点左右,8月再次跌至2850点,今年1月则跌至2600多点。每一波大跌都成为私募的“大考”,围绕着产品净值、业绩的波动,从人员流动、产品发行,再到江湖地位等多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重新调整私募江湖的格局,书写私募们的生存状况。
招兵买马vs 人员回流
“春节后有3到4个新财富的分析师过来,加强我们公司目前的投研能力建设;同时,我们还从公募等专业机构挖了中后台的运营、市场销售人员,近期也会到岗。”北京一家大型私募总经理兴奋地告诉记者。
在去年6月市场大跌来临前,这家私募的投资经理高位减仓到10%以内,躲过大跌,产品基本没受损;到年底,该私募旗下产品2015年平均业绩高达70%以上。
由于业绩叫好,这家私募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顺势发产品、扩张公司规模,同时四处招兵买马,包括交易、市场、风控、运营、财务及综合管理等多个岗位,扩张势头凶猛。据记者了解,目前这家私募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200亿元,人员也在逐步跟上,该总经理的规划是打造一个奢华的团队。
这仅仅是个缩影,其实,股灾以后私募行业的人员正在悄然发生流动。业绩好的私募乘机扩充规模和人员,而业绩差者则面临严重的人员流失。
据记者了解,去年大牛市来临前“奔私”的基金公司中后台人员,如今出现“回流”情况,或转投别家。而去年深圳某中型私募招聘了两个券商营业部人员,现在重回营业部,惹得老总再贴招聘广告。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去年牛市不少投资人士纷纷“奔私”,而今股灾后人员回流,格局再变,不禁令人唏嘘。研究、销售人员尚有回头路,但对于更多私募基金经理来说,“奔私”本是一条不归路,就算煎熬,也要坚持走下去。
求发产品vs挑选渠道
“现在出去和别人谈销售,都要先把股灾的业绩拿出来看看,股灾后业绩不好,基本上就不用谈了,排不上号;股灾后表现好的,则是资金追着找,他们还要挑一挑。”深圳一家私募的销售人士告诉记者。
在“业绩为王”的私募江湖,资金的流向、私募产品的销售格局也在发生重大变化。
据记者了解,某家商业银行私行部按照股灾业绩,重新梳理了一遍它的投顾“白名单”。一些大型券商则主动四处挖掘在这次股灾中表现好、有规模扩张需求的私募,对小私募、业绩一般者不屑一顾。从第三方私募销售平台来看,股灾后一批号称“逃顶”的私募纷纷亮相、叫卖产品,多者发行十几只。另外,一些财力雄厚的金主,也在四处打听股灾后声名大噪的新锐私募。
同时,私募们对于销售渠道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前述深圳私募销售人士就感受非常明显。
他告诉记者,他们接触过一家私募,6月赚了50%,态度变得高傲,说现在基本不用找渠道,都是渠道主动来找。另一家私募由于表现稳定,也得到渠道青睐,说现在不是什么钱都要,而是要对自己有意义的钱,比如对品牌的打造、后续规模扩张有意义的资金。
他也表示,之前联络的“公转私”的私募则变得低调、谦卑很多,“去年上半年想要找他们发产品,沟通十分费劲,但现在他们会主动联络我们,问能否发产品。”
换了江湖地位?
“曾经志得意满,出来闯荡私募江湖的一批公募精英们,现在都变得十分低调。含着金汤勺出来,号召力强大,而今一哥一姐却星光黯淡。反而是一批擅长择时、操作灵活的私募人士,引起市场更多的关注。”一位业内人士无限感慨。
据记者了解,单单从北京私募的格局来看,股灾以后有3~4家私募在各大券商发行产品,规模迅速扩张,同时在京城私募圈内名声大噪。
某家中型私募的投资总监,之前在私募圈里名气一般,属于民间草根;产品业绩不涨时,还经常被客户询问,但这波股灾后他迅速成为风云人物,成为圈内资金打探的对象。另一家中型私募,2014年底和2015年初皆跑输大盘,备受困扰,但股灾时他们通过判断市场趋势和择时对冲,以较小回撤赢得市场认可,也逐步打开销售的局面。
相比这些私募在江湖中地位的抬升,原先一批“公转私”的新锐基金经理,去年上半年是绝对的市场明星,他们大多迅速发行几十只产品,但股灾时因为难改操作习惯,依旧保持高仓位运作,净值波动非常剧烈。现在他们选择默默疗伤,暂退江湖,重新思考投资生涯。
私募A:空仓应对大跌 始怀敬畏之心
小穆(化名)刚做私募那几年,不温,也不火。虽然挂着80后新锐私募的名头,但比起公募出身的基金经理,他还是很草根,没有受到资金追捧。然而,去年的股灾彻底打破了这种格局。
去年6月初,小穆看到市场泡沫严重、全民炒股,敏锐觉察到风险可能来临,快速清空了旗下20多只产品的仓位。后来大跌来临,市场上私募产品大面积亏损、清盘告急,小穆的产品6月不仅没有亏损,而且由于停牌股复牌,某只产品还出现大涨。擅长择时躲避系统性风险,市场、资金的目光迅速聚集到小穆的公司,也使得他在下半年发行了17只新产品,成为股灾后规模迅速扩张的私募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市场震荡、反弹,曲折又激动人心,但小穆却一直没有建仓,忙着休养生息,看盘、四处路演、调研公司、参加投资策略会。因为小穆觉得,与其反复抄底、反复被套,不如真正等底部走出来再投入;至于什么时候市场见底,他也不知道。但他始终清楚的是,私募,活着最重要;敬畏市场、顺应趋势。
时至1月份股灾3.0,市场再次哀鸿遍野,小穆的产品净值却风雨不动安如山,新发的几只也几乎没有回撤。现在小穆声名鹊起,市场上关于他的讨论也很多,灵活择时、善长趋势,不少资金仍在打探着怎么买他的产品。
成名是好,也是累,小穆倒是心态比较平稳,他只希望把公司经营几十年不出问题,不让投资人蒙受任何损失。
私募B:曾经太顺利 现今得抑郁
老于(化名)原是南方一家公募基金的投资经理,2014年下半年悄然辞职,在深圳建立私募公司。由于正好赶上A股从2000多点一路拾级而上,到去年3月,老于旗下私募产品的整体收益就已经超过100%;去年5月,老于的亲朋好友出钱发了一只产品,1个月的收益也达到了50%。当时一贯低调的老于在圈内名声大噪,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突破20亿元。
然而,去年6月一波股灾突然来临,老于猝不及防、回撤较大。那只亲朋好友出钱的产品,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净值从1.5元跌到0.8元附近,9月最低时只有0.6元左右。随后,老于并没有清盘产品,而是选择一路硬扛,经过股灾迎来反弹,到12月底净值回升到0.8元。但这样的努力,还是没躲过今年1月暴跌,老于的产品再次跌到0.6元,现在他几乎销声匿迹。
回想老于刚“奔私”时,正好乘上市场的风口,他坚定看好A股大牛市,踌躇满志。当时他和圈内的伙伴交流很多,情绪很乐观,阐述自己的价值投资理念,坚持做多。但股灾来临时,由于原来在公募的操作习惯,老于建仓后不择时,没有减仓,造成巨大回撤。随后半年,老于感觉脸上无光,亲朋好友的产品做得差,压力很大;9月时他重拾信心,曾努力要把产品业绩做回去,但却没想到1月市场会再度大跌。
到现在,老于已经基本上不和同行交流,他们团队有个研究员得了抑郁症,已经远离股市,跑到外地去修养。
私募C:暗渡陈仓,纸包不住火
“不管情况怎样,没有比被瞒着更让人愤怒的了。”投资者小章在去年初投资了一款采用量化选股策略的私募产品。心惊胆战的股灾之后,小章着急地想知道自己的钱怎么样,可是该产品能查到的净值数据始终停留不动。打电话过去,对方也含糊其辞表示还未收到新的估值。终于到了打开赎回的窗口,小章却发现这款产品早已跌至红线以下只能清盘,这让他气愤不已。
小章投资的这款产品出自上海一家中小型私募KY资产,成立于2014年年初。当量化型产品大受追捧之际,KY资产业也投市场所好发了该款量化选股策略产品。事实上,量化策略比较复杂并非说做就能做,KY资产却有自己的路子,控制好收益和回撤,把净值线做得尽量“平稳”,看起来真像那么回事。
如果没有随后市场的波涛汹涌,这款产品也许还能延年益寿,但事实往往不遂人愿。由于该产品发行之时尚处于牛市之中,量化型产品也较为稳健,该产品的清盘线设得比一般股票型产品要高,为0.9。股灾期间,该产品净值也“随大流”遭受创伤, 从盈利十余点跌至0.86左右。如果按照合约,这款产品早已被清盘。
由于私募产品并没有严格规定净值披露时间,该产品的净值继续被捂着。随着市场的反弹,这款产品也受到眷顾终于爬回到正收益。
好景不长,一月份“闪电熊”再次来袭,更糟糕的是,由于该产品封闭期即将打开,KY资产负责人要求做高收益,基金经理只能重仓操作,最终又把这只产品打回原形。市场延续的弱势让重生的希望愈加渺茫。
纸终究包不住火。封闭期打开要求赎回的投资者发现如此真相,错愕随即转为愤怒,火山般爆发。受伤的投资者们,甚至包括也被蒙在鼓里的三方销售机构人员群情激愤,追到KY资产办公处抗议,场面不甚壮观。
目前,KY资产的官网已处于停摆状态,负责人无可循迹,原本十几个员工也走了一大半。也许,投资者只能靠时间来抹平所受的伤了。
私募D:谨小慎微,首先是活着
对面股市突如其来的崩盘,没有比在高位成立产品更心酸的事了。
2015年,“公奔私”的队伍较往年进一步扩大,程进(化名)就是其中一位。虽说奔私是很多基金经理职业规划的一个长期决策,但时点是影响前进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程进在年初离开老东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准备,于去年5月份正式成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
牛市中的亢奋,加上程进过往名声和资源的积累,募资发产品一路走得相当顺利。
第一支产品在六月底开始正式运作,而此时A股已经开启雪崩模式。不仅没有分享到牛市盛宴有所积累,程进的产品一出世就接连受伤。
开工没有回头箭,他的团队只能尽量压低仓位,在一个多月里,基本维持在一成多。可即便如此,在8月中下旬A股的再次暴跌中依然伤得不浅,只能进行第二轮减仓。
“回过头来看,当时这种策略还是正确的。做股票的最怕有投资臆想症,把投资完全基于自己的判断。很多遭遇清盘的私募基金经理就是觉得是市场错,选择死扛,但是这样后面就没机会了。做私募最重要的是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首先还是活下来。”程进回忆总结道。
穿越股灾的风霜,程进在操作上更加谨慎,严格执行产品净值在1.03之前仓位不超过30%,产品净值在1.05之前不超过50%,以防止自己对市场出现勿判,保护生来羸弱的产品。
今年开年以来A股寒冬冻伤不少私募基金管理人,调整幅度也在程进意料之外,他在1月4日果断减仓,至今依然维持在二成左右。“现在看市场比较纠结,虽然很多股票已经跌到价值区间,但市场波动依然很大,做绝对收益最好还是不要轻易进场。”
程进已经把心态调整到位,“做私募要想清楚,某些时候可能会有跳跃式增长,但是有时候也必须熬过一段艰难的时光,特别是刚出来的时候很可能不会太好。市场是残酷的,大浪淘沙是大势所趋,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战略性规划。”
《中国基金报》旗下平台,资本市场的约会神器,让上市公司和机构零距离。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多机会,让机构提前感知投资风向标。
聚焦新三板的机构策略、产品创新、标的公司等,助您开山劈海,在这场风险与机遇交织的盛宴中大快朵颐。长摁下面二维码可立刻关注!
关注英华理财,帮你赚钱!长摁下面二维码可立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