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介绍
一位资深的纪录片制作人:
柯丁丁
1995年入职东方电视台。
长期从事纪录片创作,任摄影、导演。现担任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制作总监。
曾以《文物修复》获中国电视最佳纪录片摄影奖。
因《盛夏的果实》、《马戏学校》两次获得法国真实电影节伊文思奖,墨西哥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导演奖。
多次参加BBC、NHK合作项目。
最近完成的4K人文地理纪录片《西藏,自然之路》获中国电视“金帆奖”最佳视频一等奖。
今年二月份我们得到了富士公司两款去年新发布MK变焦电影镜的试用机会。MK18-55mm T2.9和MK50-135mm T2.9。E卡口的设计,应该是为目前最流行的Sony FS7量身定制,而且极其轻便(大约只有一公斤),在FS7上也有完美的重量平衡。
购买富士 MK系列镜头套装 18-55mm + 50-135mm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这两款镜头。去年春天在SMG的4K培训班上富士就拿来了当时尚未正式发售的样品。当时心里一喜,终于有人做了我想要的产品了。去年我们频道也采购了一套MK镜头,但僧多粥少,很多同事和栏目都还没有机会进行试用。
我在95年入职电视台做专业摄影的时候并没有料到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会经历如此波澜壮阔的技术革命。
这一点我是幸运的。
从模拟到数字、标清到高清,到如今已是super35mm、4K的天下了。接下来HDR、HFR、全画幅更会让人目不暇接。
毫无疑问,电视在画质上追平电影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我们迎来了影视融合的大时代。
在这个技术变革的大潮中处于比较尴尬位置的是纪录片。
影视融合的过程中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和理念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电视,在很多地方是好事,对于纪录片却未必如此。
传统的电视纪录片拍摄方式非常独特:单人、单机,一镜打天下。这样的方式使得创作者能自由、灵活地应付各种难以预见的复杂情况,它确保纪录片真实表达的可能性。在以往电视和电影的竞争中,新闻和纪录片是电视能够胜出的两大领域。
而如今,纪录片的尴尬就在于既想搭上这轮画质革新的快车又想保留传统灵巧的拍摄方式。很长一段时间中,这样的想法并不能实现。
在super35mm设备铺天盖地赶到时,纪录片人痛苦地发现除了那么多对他们毫无实用性的电影定焦镜头外只剩下极其笨重的电影变焦镜头,它们有时甚至比机身还要重很多很多。
我本人在过去的四、五年中一直采用了妥协的解决方案,super35mm机身搭载单反相机的变焦镜,这也是大多数纪录片人无奈之举。我想,富士这次发布的MK将会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承担本次试用的是纪实频道的新开栏目“72小时”,这是一个30分钟档的短纪录片栏目,在规定的72小时内完成某一特定公共空间里对路人的随机采访,它源于日本NHK的天才创意。
拍摄通常有两路摄影机参与,Sony A7搭载55mm f/1.8定焦,应付采访,小巧的设备旨在缓解对受访者压迫感,也降低摄影师长时间工作的体力付出。另外一路Sony FS7搭载富士两款MK镜头,主要负责叙事及空间转换表达。
我本人参与了该栏目《年终小结》的一部分拍摄,可惜天空不作美,正好遇上严重的雾霾,画面无法显示应有的通透。后来我的同事继续在《美甲店》中使用了SonyFS7搭载MK变焦,由于店内空间过于狭小,这集片子只用了这一路完成。
镜头的轻便设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重量甚至比我以前惯用的相机镜头Canon70-200mm f/2.8还要轻,它们和Sony FS7有着非常完美的重量平衡。重要的是,它们是电影镜头。各个焦段的一致性达到了电影的技术规范。作为纪录片摄影,我特别看重变焦镜头在各焦段的性能一致性。
近年来,后期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很多由前期光学导致的画面缺陷已经能在后期处理中得到弥补。纪录片摄影不像其它领域的摄影师那么过分地纠结于镜头的色彩和反差特性,这些现在都能在后期校色流程中轻易改变。然而,各焦段性能的一致却仍然是最重要的。
过去的四、五年,我这个用单反相机变焦头的屌丝摄影已经受够了这些镜头带给我的种种崩溃,不同焦段拍下的画面像是用不同镜头拍的,在广角端,被摄者从画左移动到画右时身形会有明显的变化。这些问题在富士的两支MK上得到极大改善。画质上MK秉承了富士一贯的柔和画风,“平衡”大概是对它们比较贴切的描述,细节、色彩、反差和光学畸变等项元素比较平衡,中性的表现给后期校色提供了恰当空间。
当然,只从画质上说MK不能在庞大的电影镜头群中出类拔萃。
MK的优秀之处在于保有了各项电影镜头性能的基础上最大化地考虑了纪录片拍摄的便利性。极轻的重量确保了纪录片现场拍摄的机动性,这个特性是维护纪实叙事真实性的要点,也是纪录片真实美学的灵魂所在。
这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众多的纪录片摄影师宁可牺牲画质也要使用轻型的单反相机变焦头来确保拍摄机动性的原因。
MK的优点还不止于此,两款不同焦段的镜头在物理尺寸上非常一致,其优势在于在更换镜头后摄影师不需要调整三脚架上的重量平衡点,这个被省略掉的动作,非常有可能帮助摄影师在紧急拍摄时赢得关键的时间。
200度的聚焦环行程非常非常合适,大行程为精确聚焦提供便利,又不像传统的电影头有300度的行程,不加跟焦器无法方便地大范围跟焦。可以说,镜头设计师非常懂得纪录片单人、轻便的操机模式。
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适合纪录片的super35mm画幅的电影变焦头。
“
不过,吐槽还是有的。
虽然纪录片摄影师是最容易接受宿命的那一类人,但同时也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想要的更多。我希望画质最好还能再锐利一点点,当然我也理解MK的应用不止纪录片,也包括小型电影制作。还有对焦段还不太满意,广角如果能做到15mm就完美了。长焦也不尽兴,最好再有个类似120-250mm T2.9的。
我还想要更多,期待将来富士会出全画幅版。
”
写这篇手记的时候我翻阅了MK的产品宣传册,非常同意扉页上的那句话:
新时代的黎明。
果然,它为纪录片带来一缕曙光。
总之,感谢富士为我们纪录片拍摄带来了这样令人心动的两款镜头。
上海电视台 纪实频道
柯丁丁
201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