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的时候,老师问班里的每个同学,长大以后最想成为什么?
有人说想当警察,有人说要做老师,还有更多的人立志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
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说我想当一名记者。
后来当然没有如愿。
高中就学了理科,后来念了个和新闻八杆子打不着的专业。
现在竟然误打误撞也做了和传媒有关的工作。
去年也写过被和谐的帖子,骨子的新闻理想还没有灭。
华盛顿邮报的著名发行人Philip Graham曾以一句话定义了新闻的历史使命——News is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新闻是历史的第一份草稿)。
我深以为然。
这就是我喜欢《华盛顿邮报》这部电影的初衷。
《华盛顿邮报》是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汉克斯和梅姨主演的传记片,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五角大楼事件。
五角大楼文件,即《美国-越南关系,1945-1967:国防部的研究》,是美国国防部对1945-1967年间美国在越南政治军事卷入评估的秘密报告。文件详细记录了从二战到1968年的20年里美国在海外的秘密活动,不仅如此,美国时任总统和官员在明知越南战争会失败的情况下仍然派出了大批士兵去前线送死。
这部文件对美国政局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华盛顿邮报》也因为坚持公布这份文件而一举成为和纽约时报比肩的新闻出版社。
故事要追溯至1971年。
国防部长的特别助理艾尔斯伯格在去一次去越南实地考察后无意中得知国防部早就知道美国赢不了越南战争,然而,美国总统选择了欺骗国会和百姓,负责人还在接受采访中跟记者声称形势一片乐观。
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在他任职期间发生美国战败投降的羞耻情况,得知此消息的艾尔斯伯格在尝试用多种方法结束越南战争,但这些议员根本不可能用政治前途作赌注,在多次失败之后,他不得不选择用一种非常激烈的手段逼国家让步——他偷走了五角大楼文件,并且泄密给了《纽约时报》。
影片的前一部分,复刻了当时的部分景象。
战局形势的严峻和政治家在记者面前的谈笑风生,鲜明对比。
不过后半部分才是影片的重点。
艾尔斯伯格决心做一件伟大而又激进的事——偷出这份五角大楼文件。
这份文件有47卷,艾尔斯伯格花了很长时间才把它全部复印完。
复印完怎么办?当然是公之于众了。
一个人的力量不够怎么办?当然是寄希望于媒体了。
于是他找上了《纽约时报》,顺便也把这份资料送到各大报社,其中就包括《华盛顿邮报》。
1971年6月13日,《纽约时报》发布了《越南档案:五角大楼的研究追溯,30年来美国如何越陷越深》的新闻。
新闻揭露了美国政府在越南战争中对民众隐瞒战争形势,拿民众的生命当儿戏。不仅如此,政府还企图用欺骗的行为来获得民众对越战的支持,更是将越战包装成一场正义的战争。
新闻所揭露的情况还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在报告里,完整地记录了在过去30年中,白宫是如何在越战问题上撒谎的,从杜鲁门(第33任美国总统)到艾森豪威尔(第34任)、肯尼迪(第35任)、约翰逊(第36任)、尼克松(第37任),每一任总统都为了私人政治利益,将人民至于水火之中。
第二天,《纽约时报》进一步曝光了机密文件。
这一报道直接导致美国民众大规模反战游行,极大程度地撼动了联邦政府的政治格局。
气急败坏的政府禁止《纽约时报》再发表越战相关的机密文件,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法院首次禁止报纸出版。
但这种禁止行为反倒激起了正义人士的强烈反抗。
《华盛顿邮报》的总编辑本,在拿到五角大楼文件资料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决定要将一切报道出来。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政府决定我们该发表什么的世界,我们的《华盛顿邮报》已经不复存在了。”他说。
“我们有了这份文件,如果我们不发,大家最终会发现,看起来像什么?我们就输了,这个国家就输了,尼克松赢了。”他说。
“捍卫出版权的唯一途径就是出版!”他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个东风,就是《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同意。
这位发行人,冒着报社倒闭家族企业毁于一旦的风险,甚至是被政府封杀、被判刑的风险,同意了这次报道。
再后来,美国最高法院针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发表国家机密文件的事件举办了听证会,并且出乎意料地以6:3的投票赢得了官司。
故事的主线至此结束。
但我更感兴趣的,是故事的副线,也就是这部电影之所以提名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原因。
和奥斯卡几部热门电影相似,这部电影,讲得也是有关女性力量的故事。
片中由梅姨饰演的《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凯瑟琳,在这个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盛顿邮报》由他父亲一手创办,死后又交给他丈夫,他丈夫去世之后,又由他来接管。
报社的状况不好,很不好。因此她努力拉来投资,希望不要让父亲的心血毁于一旦。
抉择就是这个时候来的:发表五角大楼文件,《华盛顿邮报》有可能倒闭,她有可能被判入狱;不发表五角大楼文件,在明知政府欺骗手段的前提下隐瞒不报,不符合新闻人的职业操守。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凯瑟琳一开始出场的时候,是温和而有软弱的。她可以忍受和投资人开会的时候一句话也插不进去,可以忍受其他投资人背着她说她的坏话。
女人是没资格参与政治的,影片中到处都是这样的暗示。
宴会里,谈到政治,所有女人都默默退场倒另外的房间里聊起时尚八卦。
凯瑟琳看似是她们中的一员,但好像又不甘于只成为她们中的一员。
因此,深思熟虑过后,她坚持认为应该发表这个文件,就现在,立刻,马上。
“Let's go. Let's publish.”她说。
最打动我的是电影里的一个片段。
本的老婆在得知凯瑟琳决定出版之后对他说:“她真勇敢。”
本反问她:“难道我不勇敢吗?”
她回答:“你丢了这个工作还能找下一个,但她呢?这件事对她没一点好处,反倒有可能让她失去更多。我觉得她很勇敢。”
我觉得也是。
能够不惜一切代价为心中的理想和正义而战,是我们每个人想做又时常不敢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