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地跑赢人生的马拉松2: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如何系统地跑赢人生的马拉松2: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_第1张图片
image

你必须前行,

我无法前行,

但最终我将前行。

--塞缪尔·贝克特

感谢我的自信,我在13岁的时候被骗去看了3个心理医生,结果他们不仅口才比不过我,连专业知识都比不上我,所以我给他们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感谢我的不自信,事后我并没有向他们收取任何费用。

再次感谢我的自信,我想在开头模仿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分享3个故事。That's it. 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故事1:乔布斯的而立之年

乔布斯在30岁时被自己创办苹果公司开除了,他在著名的斯坦福演讲中这样回忆: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真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觉得我让企业界的前辈们失望了,我没有接好他们交给我的接力棒。我和David Pack和Bob Boyce见面,并试图向他们道歉,因为我把事情弄得糟糕透顶了。我成了人人皆知的失败者,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

当乔布斯经历了这一切,重新回头看这些事,他这样说:

我当时没有觉察, 但是事后证明, 从苹果公司被炒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成功者的极乐感觉被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轻松感觉所重新代替: 对任何事情都不那么特别看重。这让我觉得如此自由, 进入了我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 我创立了一个名叫NeXT的公司, 还有一个叫Pixar的公司, 然后和一个后来成为我妻子的优雅女人相识。Pixar 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Pixar现在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电脑制作工作室。在后来的一系列运转中,Apple收购了NeXT, 然后我又回到了Apple公司。我们在NeXT发展的技术在Apple的复兴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我还和Laurence 一起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我可以非常肯定,如果我不被Apple开除的话, 这其中一件事情也不会发生的。这个良药的味道实在是太苦了,但是我想病人需要这个药。有些时候, 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不要失去信心。

故事2:马斯克的“莎士比亚悲剧”

2008 年是马斯克口中 “生命里最灰暗的一年”,这一年特斯拉还持续亏损,SpaceX 历经几次磨难成功发射后,难以小觑的财务危机随之而来。还有离婚、员工离职、外界的嘲笑声折磨着他。

有如 “汽车真相” 网站开设 “特斯拉死亡倒计时” 栏目,像是看笑话般,等着特斯拉走向死亡,甚至曾出现一日内有 50 篇谈论特斯拉如何灭亡的文章。有特斯拉内部员工爆料,称特斯拉欺骗群众,订单现金全被挥霍一空…… 那年,马斯克感到自己沦为众矢之的。

莱莉将马斯克的人生看成一出莎士比亚悲剧,华尔街将特斯拉列为最不可能成功的企业,电视上主持人大喊着别买特斯拉的股票,总统候选人称特斯拉为“失败品”……

难怪他说,所谓创业生活,就是嚼着玻璃凝视深渊。

如何系统地跑赢人生的马拉松2: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_第2张图片
image

在如此处境之下,马斯克依旧专注工作。他的伙伴说:“他变得更加理性,依旧能够做出清晰并且有远见的决定。压力越大,他做得就越好。任何见识了他所经历的一切的人都对他怀有敬意。我从未见过比他更坚毅的人。”

故事3:桑德伯格的丧夫之痛

Facebook的COO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丈夫戴夫在2015因为意外事故去世,给她留下了一个7岁的女儿和一个10岁的儿子。

桑德伯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崩溃的状态。在戴夫刚刚离开的日子里,她写道:

在最初戴夫最初离开的那几天、那几周、那几个月,悲痛一直都在,它不只隐藏在海平面之下,还浮上了海面,细密、绵长,挥之不去。然后,悲痛又像海浪一样,急卷起来,冲刷撞击着,就好像要把我的心抛出身体一样。我不相信,没有他的世界还会继续运转。

但桑德伯格的做法非常积极主动,她和专家一起调研了有关培养抗打击能力的最新研究,甚至和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合著了一本书《Option B》。名字取自于桑德伯格的朋友菲尔的一句话:“A 选项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咱们必须得上这个该死的B选项!”意思是现在必须接受现实,没有其他可选。

从这三个故事中,至少可以得出三个基本道理:

1,这个世界并不都是顺境,而且绝大部分都是逆境。本·霍洛维茨说: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2,即使是再牛、再成功的人都会遭受打击,陷入低谷。意识到这一点就是成功的开始。罗马皇帝奥勒留说;我必然会遭遇负义、无礼、背信、恶意和自私自利之人——我以提醒自己这句话开始每一天。

3,你必须得有强大的抗打击能力和反脆弱能力。巴顿将军说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到达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落谷底时的反弹力。

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人体是一个“反脆弱”的系统,经历一次打击之后,反而会变得更强。

研究表明50%以上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都发生了至少一种积极的改变,心理学家称之为“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只有不到15%的人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正如尼采所说: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一项围绕天才的研究指出,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在10岁以前失去了父母或母亲。在15岁以前,单亲比例是34.5%,20岁以前,单亲比例是45%。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也有远超于正常人的比例在其很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一个家长。

单亲家庭对普通人来说是个巨大的困难,可是对那些没有被这个困难击倒的人来说,他们反而因此而变得更强大。

相对于把一切交给时间,我们还有更多路径。

心理3P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花了数十年研究人们如何应对挫折,结果发现有三个认知因素会阻碍复原力:

(1)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这件事只是发生在你身上并不一定是因为你而发生。你不能控制的太多,但你能控制的是不要过分自责。

重看《心灵捕手》,最打动我的仍然是心理医生Sean反复地对天才少年Will说,“It's not your fault”。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说: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2)普遍化(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高考考差了,不意味着我这辈子完蛋了;我数学这次没考好,不意味着我这个人很笨。

应对这种情绪的一种方法是多考虑生活中好的方面,意识到事情其实还可以更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亨利·毕阙 (Henry Beecher)曾针对伤势严重的士兵进行了一项研究。毕阙发现,在伤兵(受伤种类包括复杂骨折、中弹、肢体残缺等)当中,58%的伤兵只觉得有一点疼,甚至感觉不到疼,只有27%的伤兵需要药物来缓解疼痛,但如果是一般百姓伤成这种程度,没有止痛药肯定就活不下去了。

毕阙认为,伤兵对疼痛的忍耐力会这么高,是这些伤兵因为保住了一条命而欣喜若狂。

再大的不幸,也可能是不幸中的万幸。

(3)永久化(permanence):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人们常常高估当下的感觉对情绪影响的持续时间。

事实上悲伤通常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弱。《哈佛幸福课》中提到人体有一个「心理免疫系统」,这个系统给我们经历的不好事情,想找个解释,让我们感觉好一点。

正如普希金在著名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的那样:一切都将过去

时间会冲淡一切。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

斯多葛学派,是塞浦路斯岛人芝诺(Zeno)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雅典创立的学派;因在雅典集会广场的廊苑(英文stoic,来自希腊文stoa,stoa原指门廊,后专指斯多葛学派)聚众讲学而得名。

如何系统地跑赢人生的马拉松2: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_第3张图片
image

斯多葛学派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事物:一种是你能控制的,一种是你不能控制的。

而我们大量的痛苦,都来源于两个错误:1,我们试图掌控不能控制的。2,我们没能承担起能控制的。

如爱比克泰德所说;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斯多葛学派的解决之道是:控制能控制的,不控制不能控制的

**已经发生的事,不可改变,所以不必耿耿于怀,而对可以改变的仍然需要积极改变。 **

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尼布尔,曾在19世纪30年代写过一段《宁静祷文》:

神啊,

请赐予我宁静,好让我能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

请赐予我勇气,好让我能改变,我能去改变的事情;

请赐予我睿智,好让我能区别,以上这两者的不同。

1991年2月,在海湾战争期间,朗达·科纳姆是101轰炸机旅的一名航空军医,她乘坐的直升机被击落。

科纳姆得以生还,但双臂都摔断了,膝盖的一条韧带撕裂了,肩上还中了一枚子弹。伊拉克士兵包围了坠毁的直升机,拉着科纳姆那条摔断了的胳膊把她拖了出来。他们把她和另一个机上人员特里·邓拉普中士放到了一辆货车上。

货车沿着沙漠道路颠簸前进时,一个伊拉克士兵拉开了科纳姆的飞行服,强奸了她。她没法推开他,忍着不叫,但每次他撞到她那条断掉的胳膊时,她就忍不住大喊。最后,他丢开了她。

邓拉普中士被绑在她旁边,没法救她。他小声说:“女士,你真坚强。

她说:“你以为呢,我该哭还是怎么样?”

“对,我想你该哭。”

“好,中士,”过了一会儿,科纳姆说,“我想我也该哭。”他们在伊拉克军队的一个院子里被关了8天。

如今入美国军队“士兵综合健康课程”的科纳姆这样说这一经历:“做战俘是对你整个生命的强奸。但是我在伊拉克的掩体和监狱里学到的是,那样的经历并不一定是毁灭性的,那取决于你。”唯一留给自己的,是可以控制的,是自己怎么想。我会搞定自己能搞定的,不抱怨我搞不定的。

想要更幸福,就关注你能控制的东西。

我第一次认识到斯多葛学派的时候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我想:这可是用理性战胜感性呀!

毋意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一句话:

Most people overestimate what they can do in one year and underestimate what they can do in ten years.

大部分人都高估了自己在一年里可以做到的事情,同时又低估了自己可以在10年里完成的事情。

每天新闻都在报道着犯罪活动,通货膨胀,失业问题,经济危机。我们每天都在担忧什么时候经济崩盘,什么时候房价暴跌,什么时候人民币成废纸。

即使我们可能处在这个世界最好的时代,而且正在变得更好。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的“毋意”就是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不要凭空猜测,主观臆断。我们经常会进行错误的归因分析,从而草率得出负面的结论。

有的时候我们感慨需要三思而后行,而有的时候我们却想的太多。

网上曾经有一个「小学生超强逻辑日记」,他从「不努力复习」推理到「全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且不说他犯了“谬误滑坡”的逻辑错误,这种思维方式才是最可怕。

一种病态的思维方式是“万一……怎么办?”。比如你去面试一个工作,你可能会想到:“万一我回答不上问题怎么办?”,“万一他们不喜欢我怎么办?”,“万一我被人难堪了怎么办?”……你越想越多,你就越恐慌,你精神高度紧张,未战而败。把事情恐怖化是让你陷入狼狈境地的绝妙办法。

然而现实如丘吉尔所言:当我回顾所有的烦恼时,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临终时说,一生中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却从未发生过

马云也曾说过:十多年前,那些所谓的「互联网专家」所担心的问题,今天一件事也没有发生。

尼采说: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看“宽”看“长”

小说家乔纳森.弗兰岑说:要是你不以超过80年的时间跨度来思考问题,那我感觉你在心理上一定承受不了这个世界。

阿波罗14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埃德加·米歇尔在从月亮返回的路上时,沉浸在狂喜之中。

“其他宇航员有类似的经历——在更大的宇宙中看到地球后发出赞叹声。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谈论它,多年来我们都说过,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政治领导人弄到太空中去开一次峰会,地球上的生活就会非常不同,因为一旦你看过更宏大的图景,你就不会像过去那样生活。”

米歇尔说,他觉得从月球返回来的路上的经历改变了他:“我变成了一个铁杆的反战分子。”

观看宏大的图景会把我们的烦恼和焦虑放进宇宙视角,我们焦虑的自我就会跟奇观和惊讶一起平静下来。

如何系统地跑赢人生的马拉松2: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_第4张图片
image

俯视的视角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保持距离或最小化技巧。这个方法是把你的生活缩小,把它放在宇宙视角下,从而获得一种分离的尺度。因为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因为把这个问题像想大了,这种方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奥勒留说:“在宇宙中,亚洲和欧洲只不过是两个小角落,所有的海水只有一滴,阿索斯山只是地球一个微小的隆起,漫长的时间只是永恒的一个针尖大小的节点。一切都微小、易变、会消亡。”

在如此大的尺度下,人与人的差异就像一粒尘埃与另一粒尘埃一样。

准许为人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TalBen Shahar 说:两类人不会体会到这些痛苦的情绪,一类是精神病人,一类是死人。

我们的文化,生活环境,不允许我们表露脆弱,将其视为一种羞耻。

允许自己经历一切好的或者坏的事情,允许自己有好的或者坏的情绪、有好的或者坏的表现。因为人人皆是如此。

不以自己有这些痛苦情绪、脆弱之处,而感到羞耻或自责,也不必恐惧。只是把它当作客观人性的一部分来接受,不评判,不褒贬。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写道:

丹麦曾经进行过一个关于性的实验。

1967年,丹麦开放了色情文学作品,1969年开放了色情照片,规定色情作品可以生产,并出售给十六岁以上的公民。

这项实验有了两项重要结果:其一是,因逐渐无人购买,售卖色情品的商店趋于绝迹;其二是,色情业的开放,使性犯罪案件大幅度减少。注意,是减少,而不是增多。

打飞机给身体所带来的伤害永远比打飞机之后的负罪感要小。

直面现实

一种常见观点是,乐观的人更能坚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乐观不能蒙蔽对现实的正确认知。不要逃避现实,你要以清醒、脚踏实地的态度面对目前的艰难处境;防患于未然,在困境来临前就训练自己做好准备。研究发现,面对困境,客观的认知最为重要。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在撰写《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时,最初认为复原力强的公司里聚集了很多乐观主义者。为此他访问了曾在越南遭受8年囚禁与虐待的美国海军上将吉姆·斯托克代尔(Jim Stockdale,“斯托克代尔悖论”的原型——编者注)。柯林斯问斯托克代尔:“什么样的人没有挺过去?”斯托克代尔回答说:“哦,这很容易回答,乐观主义者。他们说,圣诞节我们就能出去了;然后是复活节,然后是独立日,然后是感恩节,接着又到了下一个圣诞节。我觉得他们全部都死于绝望。”

柯林斯在对商界的研究中,发现那些一流公司的高管们也一致表达了与斯托克代尔同样的观点:复原力强的人对攸关存亡的现实有着格外清醒的认识。这并不是说乐观主义无足轻重,例如让垂头丧气的销售队伍重新唤起精神,给大家制造一些期待,乐观主义就十分有效。但对于更大的挑战而言,对现实持有冷静、近乎于悲观的态度,更为重要。

丘吉尔说: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即面对它毫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

如《火星救援》里所说:

那是太空,它不会迁就你的,在某个时候,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当一切都越来越糟时,你只能坚强的面对,这就是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要么屈服,要么反抗,就是这样。你只要开始,进行计算,解决一个问题,解决下一个问题,解决下下个问题,等解决了足够的问题,你就能回家了。

一切都不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逆来顺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精神麻痹。对坏的状况不满意、不接受,就要抗争、要改变、要奋斗,这样的人生才值得过。

索伦·克尔凯郭尔说:人生只能在回望中被理解; 但必须在展望中被度过。

生活要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

寻求意义

研究表明,最好的保险推销员都有一个自我激励的方式。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大脑跟自己说,这个拒绝不要紧,我再试下一家。他们自己给自己讲故事,说白了就是“自己骗自己”。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人脑中有一个「叙事自我」(narrating self),时时刻刻都给自己讲一个故事,**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给自己编织的故事里。 **

「叙事自我」的概念,很类似加扎尼加所说的“诠释者”。加扎尼加通过对脑裂人的研究,发现了一个秘密:左脑不过是在编造理由。大脑永远忙着将过去的丝丝缕缕编织成一篇故事。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维克托·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完美地阐明了这一观点。作为一名奥斯威辛集中营幸存者,弗兰克尔在那段苦难岁月中发明了富有影响力的 “意义疗法”。

在《寻找生活的意义》一书中,弗兰克尔讲述了促使他在集中营里发明“意义疗法”的关键时刻。一天,在去上工的路上他发起愁来:要不要用最后一根香烟换一碗汤。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已变得如此琐碎无聊,不禁升起一阵厌恶之情。他意识到,要活下去就必须找到人生意义。于是,他开始想象战争已经结束,自己会向大家进行关于集中营内心理问题的演讲。尽管他当时并不能肯定自己能活着出去,但还是设立了一些具体目标。由于有了具体目标,他成功地经受住了当时的艰难困苦。

「小成功」和「控制感」

在一项实验中,受试者将按要求每天写下当天做得最好的三件事以及理由,并坚持一个星期。6个月后,这一组受试者的幸福程度要比只记下早期回忆的受试者的幸福程度高。在近期一项研究中,受试者每天花5~10分钟写下当天发生的好事以及原因,三个星期后,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压力水平降低了,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也减少了。

自信来源于“小成功”,幸福来源于“小确幸”。每天做一些具体的小事,并且每天都想想这一天自己都做了哪些贡献。

1990年代,有人拿养老院的老人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者观察对比了在养老院里也能活的很好的老人和活的不好的老人,看他们的生活习惯有什么不同。结果发现,那些在养老院里混得最好的老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一种反抗精神。

而这项研究发现,恰恰是这些不服管的人,比别人活得更健康,寿命更长,生活更快乐。他们每天走动的距离是其他人的2倍以上,他们吃饭能比其他人多吃三分之一,他们也最能记得服药和锻炼身体,他们跟亲友的关系也更好。

《哈佛商业评论》有篇报道叫做《People Like The lllusion Of Control》,介绍了“控制错觉(lllusion of control)”,控制感提升了人们的愉悦感,即使控制感是虚幻的。

亚当·格兰特在每一门本科课程开始的第一堂课上,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他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他们需要他,可以随时找到他,任何时候都可以。当然,学生们很少会用到这个号码,但是这个号码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额外的“按钮”。你需要有一个像亚当·格兰特这样的朋友,至少是「黑板上的手机号码」。

开始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吧!

最后

莫泊桑在《一生》中写道: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我们比我们知道的自己更脆弱,但同时我们也比我们想象中的自己更强大。

当我们崇拜英雄,敬仰成功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这些成功的英雄仅仅是那一大堆、实际上还没有成功、还在奋斗当中的人的代表,他们只是塔尖而已。而那些还没有成功,还在努力爬向塔尖的人依然是英雄,依然值得敬仰。

如何系统地跑赢人生的马拉松2: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_第5张图片
image

电影《奇迹男孩》中有一段台词:请善良的对待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就像爱尔兰摇滚乐队U2在《California》中唱的那样:

“There is no end to grief . . . and there is no end to love.”

“悲伤没有尽头...爱也没有尽头”

献给还在向塔尖前进的你和我。


如何系统地跑赢人生的马拉松2: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_第6张图片
image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胡嘉宁”(hujianing03),后台回复关键词有福利:

公众号后台回复“刻意练习”,获得44页原版论文及精华笔记,天才训练手册,高效学习必读

公众号后台回复“贝索斯”,获得贝索斯1997年至今的致股东信,亚马逊穿越20年亏损期的秘密

公众号后台回复“经济机器”,获得雷•达里奥关于经济运转的视频和讨论稿,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的秘密

下图为赞赏二维码,欢迎打赏

如何系统地跑赢人生的马拉松2: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_第7张图片
image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系统地跑赢人生的马拉松2: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