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重读-译序、目录、序言

背景说明
2017年2月1日,永澄老师在支付宝群组建了一个《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活动,说起来挺好笑的,当时我是看到某兔子的朋友圈,意外付款进入的,进群之后一脸懵逼,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这个需求啊!于是我私信永澄:“老师,这个钱我是手抖了交的,我觉得自己没有这个需求,不过既然交了那就当作是活动经费吧!” 老师丢给了我一个网址,说:“可以到这里查看所有的资源汇总。”

时隔一年多,在断断续续跟随永澄老师的公众号日更学习,参加年底的年目标课程和7D挑战赛之后,越来越认识到系统输入的必要性,觉得还是很有必要提升一下自己阅读的整体能力和理解力的,于是,我打开了收藏已久的资源站http://htrab.com/ 开始了这本书的重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被称为阅读界的圣经,任何懂得阅读价值的,这本书都是必读图书。但据了解,60%的人买了这本书根本就没有翻完,70%的人看不懂,90%的看完了不能去实践。所以,我认为十分有必要打通阅读系统,并用于日后知识产品的转化。况且,花几个月的时间吃透这本书是符合边际成本递减原则的。

共读活动期待

  1. 升维。以高维视角重读全书;
  2. 费曼学习法。讲出去才是自己的;
  3. 利他主义。传递书中提到的“主题阅读法”,让更多人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4. 产品化。为俱乐部打造一款阅读产品;
  5. 尝试分布式产品开发方式,尝试“惊喜”这个核心价值。

活动目标

完成布置的必备作业,了解整本书的框架,尽可能的完成选做作业,将自己书中的一些感受和一些技巧用在阅读上并整理自己的感受。

尽可能的尝试书中讲解的阅读方法,掌握书中的框架和知识点,然后完成一个主题阅读,并将主题阅读转换成知识产品

永澄会为优秀的小伙伴提供知识产品转化的支撑。

关于作者:郝明义

  • 韩国出版人、作家和企业家;
  • 代表作《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这本书是永澄拥有觉察能力的一个顿悟点,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立刻拥有了一种叫觉察的能力;
  • 《越读者》和《如何阅读一本书》凑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你的阅读体系

译序的结构:“故事-感受-行动”

故事、感受和行动,类似于成人学习方式里的“体验—认知—理论循环”,像拆书帮的RIA便签法:

R(Reading)=阅读
I(引导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激活经验+促动参与+催化应用
A(拆为己用)=体验+反思

《如何阅读一本书》重读-译序、目录、序言_第1张图片
成人学习

目录

  • 本书的四个篇章:阅读的层次、分析阅读、不同书籍的阅读方式、阅读的最终目标。
  • 很多人读不懂这本书就是因为它的结构看上去混乱没有逻辑,实际上如果用作者的思路去理解,全书的核心在第二篇“分析阅读”,当以X为定位点,会发现本书的结构非常完备。
  • 它的结构是,X的前提准备,X的技术说明,X的相关应用以及X的高级阶段。
  • 也就是为分析阅读做好准备,究竟什么是分析阅读,分析阅读怎么运用,以及分析阅读的高端发展史是怎样的

序言

作者为什么要出第二版? 时间背景:1972年3月26日
为什么有些人读不懂?没有把自己放在作者所处的时代、时间,他的所思所想

再版的四个原因
  • 错误的认知。广告宣扬阅读速度与理解速度是可以同步提升的,作者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不认同理解力可以快速提升;
  • 阅读层次比较低。大家的水平虽然提升了,但是还是很低,进入大学以后,读也读不动了;
  • 新的观念产生。比如:1. 如何阅读的新观点;2. 对复杂阅读的理解和更完善的分析;3. 灵活运用不同方式去做不同的阅读;
  • 介绍完整的系列的读书法,在过程中如何使用相应的方式,发明了一些阅读的规则,还提出了阅读能力的结构,并且讲了如何阅读一系列的图书。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重读-译序、目录、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