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小说写到一半,我明白了写作的几点道理

文 | 陈北宋

第二部小说写到一半,我明白了写作的几点道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坚持写文章已经将近半年,写了三十多万字。初期做了很多翻译比较,也有不少随笔和为完成日更任务而勉强写出来的文章。再翻看的时候发现这些文章跟整体风格不很匹配,转为私密。

我是什么风格呢?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连载和随笔,连载当然是小说,写故事;随笔范围就比较宽泛了,包括有剧评、影评和书评,还有关于自己生活里的人和事。

随笔里有2篇文章阅读量过万,其中一篇《从一穷二白的农村女孩到女博士:我的寒门之路》被瞭望智库,清华南都,中国青年报,共青团中央,学术中国,灼见等将近九十个微信公众号转发。我是悄悄写作的,从来没有让周围的亲友知道,但笔名和网名一样。这篇文章被大量转发导致周围的亲友同事纷纷过来问我,是不是我写的。

我就这样暴露了。

当时我正在写第二部小说,刚有出版社的编辑从我这里拿走了故事大纲去讨论有没有出版价值。亲友同事的微信询问让我跳出埋头码字的状态,从局外人的角度认真思考了关于写作这回事。

坚持不易,一起开始写作的简友门,还在写的寥寥无几

三月初加入日更挑战营的时候,有一大群志同道合的简友门,每日里互相鼓励,日更群里热火朝天,完成任务的弹冠相庆,没写完的紧追不舍,你追我赶的非常热闹,甚至有文友为了写好文章通宵不能成眠。

五个月过去了,当时日更群里的两百多人,现在还在坚持写的只剩下了寥寥几个而已。那些很久不更文的简友,只剩了一个个熟悉的ID。

写作本就是一条孤独的道路。大部分人只能把写作当成一个业务的爱好,相比写作,升职加薪才是生活的正途。白天上班,下班处理家务照顾孩子,牺牲睡觉和休息时间来写作的生活,如果不能做好统筹,真的很难坚持。

再喜欢一件事,也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使之成为常态。如果和生活相抵触则必不能持久,只能成为过眼云烟。每日都更文但只能坚持一个月,不如妥善安排生活,尽管做不到日更但能坚持一年,两年,甚至十年或更久。

前者是激情,后者才是细水长流的真爱。

在写下去,写出来,总会有机会

第一部十万字的小说在6月份已经写完,我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机会对这篇小说进行复盘。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不想勉强自己。虽然我在村上春树和很多小说家的书里都看到,写完初稿只是完成一部小说的三分之一,重头戏是后面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第一遍大幅度修改,包括重构章节结构,第二遍删减多余章节,并加入初稿时忽略的风景、心理描写,第三遍润色文字,等。

按照史提芬.金在《写作这回事》里的描述,经过删减,终稿要缩短为初稿的90%。

但到目前为止,对于第一部小说,我一个字也没动。

有许多编辑找我要过这部小说去看。其中有直接联系我的,也有通过出版的工作人员找到我的。有冲着书名来的,有冲着内容来的。非常感激出版的工作人员协助我跟出版社沟通,并在出版社暂不出版之后帮我继续投稿。


第二部小说写到一半,我明白了写作的几点道理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心里很清楚这个小说是我凭一腔热情写下来的,写这部小说的契机在这篇文章里写过《37岁的我,用2个月写了一部10万字的小说》,写完之后就搁笔了。而任何一部小说,没经过打磨和润色,必然达不到出版的标准。

我写这部小说并不为了要出版,当然如果能出版我会觉得不胜荣幸。在我的意识里它实在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里面没有坏人,人物不够丰满,冲突不够激烈。与我而言只是为了抒发一种情感,而这种情感抒发更合适的方式是私藏。

但有很多简友看了这部小说,一些人给了很好的评价,说是一部简洁而温暖的小说,这样的评价让我很感激,连着好几天心情都是艳阳高照。每次有编辑和出版社找我要小说我都很感恩,这说明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你会遇到很多机会。

在写作中要保持八分感性,两分理性

日本作家大泽在昌在《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在写第一部小说的时候尚不明确这一点,等我开始写第二部小说的时候,开始全方位领会到这句话有多重要,有多不容易做到。

大泽在昌认为,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需要在脑海里常存一个“第三者的自己”,能够冷静地观察,判断自己最想传达的信息能否通过笔下的文字,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传达给作者。而最好的比例是“八分感性,两分理性”。

而先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写作,再以百分之百的冷静推敲,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在写第一部小说的时候,常常写着写着哭了,写着写着又笑了。我几乎不顾小说写作里要注意的全部要素,全情投入地完成了它。后果是:我几乎不能做到理性的面对这部小说,也做不到提笔修改。这样的小说只能说是情感的宣泄,不能称为可以雕琢的作品。

在我的第二部小说里,我开始把自己抽身开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观察我所塑造的情节,我所塑造的人物。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写道:“把登场人物一律写成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或者容易理解的人物,用长远的观点来看,那部小说就会变成缺乏广度的东西”。

于是我在第二个小说里塑造了各种各样坚持自己立场的人。只要人物性格各有特色又都坚持自己,冲突自然而然就会到来。

这就是在写作中加入两分理性的作用,这两分理性会在旁边用质疑的眼光审视你,帮助你把握小说的整体走向和情节、人物塑造。

而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蕴含在小说里,这才是对写作者最大的考验。

你的作品有没有内核?包含了怎样的价值观?

第二部小说《清风不相识》在7月3日动笔写下第一章。其实写的时候整个故事大纲我还没想好,有时候故事的走向并不根据作者的意志为转移,它会随着人物的出场和冲突的加剧而有自己的走向。

即便这样劝自己,我在潜意识还是觉得这个小说的构架有点单薄,价值观不够明确。我在写前面情节的同时也在冥思苦想,整个故事的价值观到底应该在哪一部分浓墨重彩地呈现。

写到十章多的时候,北京一家出版社的编辑从我这里拿走了《清风不相识》的大纲。其实我私下里想等一等,等我确定好主线之后再给他们,因为当时已经有模模糊糊的方向。果然编辑的眼睛是雪亮的,她虽然很喜欢这个故事,但提了一个跟我相同的意见:整个故事叙事性很强,让人读起来又哭又笑,但它只能称为一个故事,因为背后内核和价值观支撑不够有力。

第二部小说写到一半,我明白了写作的几点道理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是啊!连我都觉得存在这样的问题,难道编辑还看不出来吗?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说:“小说家的基本工作是讲故事。而所谓讲故事,就是要下降到意识的底层去,下降到心灵的黑暗的底部去。要讲规模宏大的故事,作家就必须下降到更深的地方。作家从那片地下黑暗中寻觅自己需要的东西,即小说需要的养分,带着它返回意识的上层领域,并且转换成文章这种具备形体和意义的东西”。

由此可见,一个作家的作品反映的是自己的意识。而读者读某一个作者的小说,就是在同作者的意识进行交谈。

很难想像一个价值观混乱,意识不清晰的作者,会写出三观明晰的好作品。因此,要想写出的好的故事,除了笔下表达能力的锻炼和增强之外,对于心灵意识的武装和修炼更为关键。

身体和精神共同发挥作用,优势互补

前一段时间,我因为身体不适去医院输液,在那几天我根本没办法写任何文字,好在时间不长。

此番际遇让我不由得想起村上春树所说:“如果肉体持续不断地被物理性疼痛袭扰,就不太可能集中心力执笔写作,哪怕是小小的虫牙就会使你无法安心坐在桌前”。

对于写作者而言,身体太重要了。如果身体无法支撑,哪怕你大脑中有多么美妙的构想,有多么坚定的意志要去写小说,有多么丰富的才华去创作优美的故事,也不可能诉诸笔端,一切只能是空谈。

这是非常简单的结论,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结论。事实上,在写作过程中必须让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均衡有度,旗鼓相当,越是在写作进入胶着期需要凭借耐力完成的时候,这个结论就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所以,致力于写作的人应该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强健起来,最起码当你充满创作力的时候不会因为身体不适而无法进行。

不只是为了写作,无论你想做任何事,没有健康的身体都是行不通的,只是写作并不例外罢了。

对于刚开始写作的新人来说,写作是一个需要坚持,修心并修身的过程。看过很多书,也许看的时候印象并不深刻,但在写某一个章节的时候会觉得书里的某一句话在此刻得到验证,欣慰之余仿佛找到了良师益友,就这样日复一日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不断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部小说写到一半,我明白了写作的几点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