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南方周末的粉丝,每每专属于岁末年初的文字约会,你必然不会错过。
文字情缘之外,自2016年起,为了对过去一年进行有温度亦有深度的回望,为了让即将开始的新年更丰盈充实,也为了更多欢喜相聚,南方周末以年度盛典为平台,以“分享·创新·探索”为理念,邀请各界伙伴和朋友交流真知灼见,在分享中共议创新发展之道。
201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步入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阶段,来到了深化改革的关键年,奋斗美好生活的关键年。不论是国家或个人,在经受考验,也进步成长。值此背景之下,南方周末年度盛典也进行了形式创新、内容升级,首次扩充为全天候性质的活动,于12月13日在北京全新启幕。
上午,“Green+绿色创变者大会”与来自政界、学界、商界和传媒界的专业人士一同回顾了过去的十年环境新闻,也展望了技术发展将给未来环境记者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
下午,品牌峰会主会场以“碰撞2019”为主题展开脑力激荡,探讨新情势下的品牌进取之道。力邀一线品牌操盘手和新锐内容创作者,深度聚焦年度热点、亮点,以理性视角探讨优秀典型背后的商业逻辑,透视2019年的品牌营销大局。
理性的思考之后,浪漫而深刻的交流则留在了晚上的N-TALK“文学之夜”舞台。作家麦家、李洱、陈彦、付秀莹与广大热爱文学的读者,共赴一场真诚而热烈的文学派对。
“这是美丽的事业,更是艰巨的事业”
十年前,南方周末成立绿色新闻版面,致力于全球化的视野,记录并推动国家的绿色发展进程。
十年,改变超乎想象。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2011年,PM2.5这个专业术语进入公众视野;2015年,‘长了牙齿’的新环保法开始实施;2019年,全民践行垃圾分类,建设‘无废城市’、‘无废社会’……”南方周末总编辑王巍在主办方致辞中总结了南方周末绿色新闻的记录历程——十年间,刊发了2000多篇报道,见证着环境、健康、城市、能源等领域的变与不变。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开幕致辞中提到,近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环保典型人物,有在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中不幸殉职的烈士,有不辞辛劳的基层环保人和最美环保志愿者。他号召,要在全社会宣传他们的事迹,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到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列中。
当天现场,南方周末绿色研究中心还发布了《中国环境新闻十年观察报告》,从空气、水、土壤、固废和自然保护等角度,系统梳理回顾了这十年的中国环境新闻史。虽然环境媒体人在不断转型,但一些报纸在近年增设了绿色、生态或环保版面,新媒体端也涌现了各类绿色传播矩阵,未来,环境新闻的趋势可能是重垂化、智库化、出圈化。
用社交媒体算法及时抓取当天人们关注的环保热点,用人机对话、AR眼镜调取信息、发现线索……这是科幻,也可能是未来几十年环境记者能享受到的现实。在新技术下,环境新闻有哪些可能性?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作出了展望。
“你是什么垃圾?”无疑是2019年不能错过的流行语之一。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只是迈向“无废社会”的第一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联合多名院士提出“无废城市”建设体系,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推开试点。杜祥琬在发言中谈到,备受瞩目的“无废城市”要求把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是一个城市管理的理念。而他的目标是推动“无废城市”走向“无废社会”。“这是美丽的事业,更是艰巨的事业。”
“我国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三废’治理到流域区域治理,从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到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副主任董战峰回顾了中国环境战略政策的70年历程。如今,围绕法律、体制、责任制、政策、治理,我国的环境战略政策早已从草创走向系统。
“下个十年,环境新闻的关键词是什么?”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刘世昕、上海交通大学环境新闻研究中心主任王积龙、百威亚太高级公关总监郭琬苹、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分别代表媒体、学界、企业和NGO参与讨论。精彩的观点碰撞后,嘉宾们取得共识:中国的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携手,也需要法治、攻坚行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大会最后,南方周末启动了“绿色合作伙伴计划”,向首批“绿色合作伙伴”颁发证书,并诚邀致力于绿色研究与发展的政府、学术、智库、环保组织和企业朋友参与,携起手来,让彼此的心随着这个国家的绿色进程一同跳动,一起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为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留下来自东方的记录。
2
碰撞2019:开放之姿汇聚创见和力量
“为什么南方周末格外关注品牌的发展?因为创刊已经35年的《南方周末》,本身也是中国新闻界深受各方厚爱的品牌之一。”南方周末报系总裁黄灿在下午“碰撞2019”品牌峰会的开场致辞中表示。
回首2019年,品牌营销格局加速分化与迭代,在纷繁的市场变量面前,传统营销模式日趋低效,新技术、新平台崛起所引发的关注与争锋则越发火热。在此背景下,品牌峰会着重打造“碰撞演讲”环节,旨在立足品牌营销领域的前沿,通过多元观点的脑力激荡,发掘更多维度的发展可能。
以独具个人风格的冷幽默生动讲述,将个人创作感悟与行业观察结合,“匡扶摇”创始人、漫画作者匡扶的演讲《创作者心态及其作为》,不时引发全场共鸣。不同寻常的画风、挑战用户阅读习惯的高容量内容、长时间断更……匡扶将其公众号的运营模式定义为“自杀式运营”,并表示面对内容轻量化、社群化运营、平台矩阵这些业界主流操作,逆势而为的根源在于知难而行的“创作者心态”。“与其说我这两三年在创作什么内容,不如说我是在通过给自己增加难度,创作一些创作能力。”
北京汽车品牌总监王刘芳的分享从“新时代”、“新生代”切入,她认为新一代消费者已不再需要以物质标榜自己,不再对大品牌、洋品牌有盲目偏好,这将为民族品牌、中国品牌和自主品牌提供机会;而他们对互联网时代新商业规则的包容与认同,则成为新兴品牌崛起、颠覆竞争格局的根本原因。
作为新锐崛起势力中备受关注的一份子,丁香园副总裁、丁香医生及丁香妈妈品牌创始人初洋以内容、产品、服务三大模块切入,详细阐释了丁香医生如何向用户传递“健康心智”,并透露未来丁香医生将聚焦院外消费场景,不局限于内容品牌,更致力于成为健康品牌的雄心。
作为老牌劲旅的代表,百威亚太执行董事王仁荣基于品牌战略与翔实案例,对百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战略进行深度解读。他表示,“在品牌的打造、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品牌背后的力量与意义是什么。缺失这一层次的发展,单纯讲品牌功效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百威而言,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策略和努力的方向,也已成为业务本身。
一纸风行35年,作为在中国深具影响力的严肃新闻大报、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领先者,南方周末也发布了2020年十大专题策划预告,重点介绍来年在平台活动、公益、CSR、传媒空间、调研及报告发布等领域的实践规划,邀请各方合作伙伴与南方周末一起继续“碰撞”,在多元合作中携手并进。
此外,奖项发布亦是每年南方周末年度盛典的重头戏。本年度的“年度影响力人物”由金域医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以及柠萌影业合伙人、副总裁兼柠萌悦心CEO杨晓培共同斩获。米未联合创始人及首席运营官牟頔、连尚文学CEO王小书、大搜车创始人兼CEO姚军红则荣膺“年度先锋人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彩瞬间
除了人物类奖项,盛典现场还揭晓年度影响力企业、年度责任贡献、年度创新案例、年度创意营销、年度公益案例等多个奖项的获奖名单,表彰过往一年在各领域具有开创性、影响力和示范性的杰出代表。
3
“文学就是夜晚,就是月光”
一收到N-TALK“文学之夜”专场的邀请,作家麦家就表示,“毫不犹豫地答应要来,因为‘文学之夜’这个名字打动了我”。他接着补充道,“文学到底是什么?文学就是夜晚,就是月光。很多内心的事情,都是在夜晚被月光照亮的。当我们说到’文学’的的时候,夜色就降临了。”
麦家:文学是“无用之用”
在N-TALK“文学之夜”专场的舞台上,首位带来演讲的麦家以“文学和夜晚”破题。“世界上的万物离不开阳光,离开了月光照样可以生存。但如果没有了夜晚,没有了月光,我们会变得多么单调、寡淡。”
“文学就是有月亮的属性,貌似没有用,但你还真离不开它,是‘不用之用,无用之用’,放到人生的长河中去,文学甚至有时候是救命的。”
“我经常说,一个经常看小说的人是不会自杀的。小说里那么多人活得那么艰难困苦,相比之下你凭什么自杀?如果你喜欢文学,就让文学滋养你,就让夜晚养养你。如果你在夜晚精神特别活跃,可能你离文学特别近,你的生命可能特别生动、细腻、饱满,离自杀也特别远。”
陈彦:文学与戏剧的融通
流量时代,“文学”似乎不再热门。但只要人类不消失,只要我们还在使用语言,文学就不会死,文学的起起落落可能只是是换了阵地。那些特别精彩的网络段子、电影、电视剧,甚至是综艺辩论赛,很可能是文学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可能分散掉了我们对文学的宠爱,但也会互相给予营养。
如果说麦家的文学作品如《风声》《暗算》《解密》等在不断为影视剧创作给予营养,那陈彦则是“反向操作”——让自己四十年的戏剧创作滋养了小说创作,努力探索“文学与戏剧的融通”
因为17岁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第二年陈彦就被县里委派写一个舞台剧去评奖。“那时候胆子大得不得了,如果放到今天绝对不敢接这种活”陈彦笑着说。他写的九幕话剧《她在他们中间》,讲一个女教师和一群高中生的故事,获得了省里的大奖,也从此走上了戏剧创作的道路。
后来他被调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创作风格上也愈受陕西作家们的影响。“陕西的文艺创作有一个特点,比如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都是,注重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注重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子。”
他的小说《装台》《主角》都是以剧团生活为蓝本。在写作《主角》时,他想把“自己所经历的四五十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努力地裹挟进来”, “主人公忆秦娥是一个现代人,更是一个历史的人,我觉得在她身上,我是希望能够在她身上容纳住一千年左右的深厚中国传统历史,去找承载点。” “讲故事,塑造一批人物,写人性的温度,感情的温度。”
付秀莹:从个体到一代人的精神经历
同样是以部分个人经历为创作灵感,当天唯一的一位女性写作者付秀莹则更为感性,分享了自己“走他乡、寻异路,追逐梦想”的人生故事,“我相信这也几乎是我们这代人的共通的精神经历。”
从一个到异乡求学的少女,到二十七八岁“高龄”考研的中学英语老师,再到偷偷发表第一部小说的文艺女青年,付秀莹认为,“写作的人都是对此生心有不甘的人。写作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是一个心有不甘的人。”
“我想这世上应该没有白白走过的路,每一条路都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最后指向梦想之地。每一条路都是必经的,每一粒落在你鞋子里的灰尘都不是白白落下的,对于小说家,或早或晚都会来到我们笔下,化为我们笔下的人物”。”
“替人物去经历、去探险,走遍世界上的千山万水,经历人内心的千山万水,在虚构和非虚构的边缘,一次一次完成文字的行走”。
李洱:文学是一种质疑
最后登台的李洱则先来了个冷幽默,“我刚才非常认真地听了三位的演讲,我几乎没有这么认真听别人讲过话,不过听下来之后,他们的观点我都不同意。”
“文学是一种质疑,文学是一种对话。”即便是面对最伟大的作家,但是只要你写作,“你必须对他保持怀疑,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今天我说的话不是对你们说的,各位要理解,不要对我有意见。”
随后李洱分享了自己对“现代主义的现实主义”的理解。“当你要表现目前复杂现实的时候,你必须采用现代主义的手法,因为当时(西方)现代主义发生的社会状况和中国目前的社会状况有相当大程度的重叠。”
“当你试图模仿那些现代主义作品去表达自我的意义,自我价值的时候,你也应该意识到你是身处在中国的现实之中”,“把自己置于历史的深处,置于文学史的脉络中”。
不同的作家,不同的禀赋,不同的经验呈现出了文学不同的样子,也让各具风格和魅力的作家们在坚守与寻觅中找到了遥远的相似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彩瞬间
而来自四面八方的现场观众,在获得共鸣之余,也在“好书互赠”环节与某个遥远而相似的灵魂进行了一次精神交流。当晚活动现场,只要带来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就有可能抽到另一位观众推荐的书籍,或者当晚嘉宾的签名书籍。在这样的温暖传递中,文学的力量似乎又扩散得远了一点。
自2016年发起以来,南方周末年度盛典一直致力于搭建交流及创新的思想平台。2019年的盛典在往届基础上全新升级,首次扩充为全天候性质的活动,聚焦绿色、品牌、文学三大领域,传播时代理念,赋能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