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的风月宝鉴:爱情已死,“性”为功绩

PUA的风月宝鉴:爱情已死,“性”为功绩_第1张图片
上周,“北大女生自杀事件”把PUA这个普及度不太高的词汇推向了热门。
PUA,全称(Pick-up Artist)源于美国,字面意思是“搭讪艺术家”,旨在通过传授男性一些搭讪秘籍、提升恋爱情商,来接近喜欢的人。而后期的PUA呈诈骗化发展,通过伪装身份,对异性进行诱骗洗脑,达到与其发生性关系的目的。更邪恶的PUA由于深谙心理控制术,还会对异性进行精神操控。


邪恶型PUA不仅仅是亲密关系里的精神虐待,从男女双方对视的第一眼开始,就是一场预谋已久的诈骗,也是一场嗜血的游戏。他们衡量PUA学习成果的标准是:睡过多少女性,录了多少性爱录像,让多少女性为自己纹身,以及成功鼓励了多少女性自杀。


是什么让“爱”变成虐待,让“性”变成功绩?
“功绩社会一直都是受难社会”, 这句话适用于一切为了追求高回报而导致的剥削和苦难,比如“996工作制”、“韩国娱乐圈”等。令笔者诧异的是,它居然也适用于今天这个话题——PUA。 当“性”也成为了一种功绩,当“爱”沦为一种剥削,人类真该自惭形秽。
PUA(pick-up artist)是个舶来品,直译是“搭讪艺术家”,如果说它的诞生是为了帮助一些在爱情里过于青涩的男性,让他们更顺利地接近、搭讪自己喜欢的人,并与其建立信任与爱。那么PUA发展至今,已经偏离了它的初衷。因为在PUA的课程教育里,信任和爱恰恰是人性的弱点,只要善于利用这个弱点,就可以开启操纵人偶的游戏新世界。
根据网曝资料,诈骗型PUA课程的核心卖点是: “情感虐待”、“极恶心态铸成术”、“疯狂榨取”、“专属烙印纹身鼓励”、“宠物养成”、“自杀鼓励”。 因此,当“北大女生自杀事件”(下简称“北女事件”)中的男主牟某与女友的聊天记录被曝光后,很多人认定他就是PUA实践者。因为他的一些行为确实与PUA套路高度重合:摧毁女性自尊自信,要求女友在身上纹“牟xx的狗”,甚至要求她永久绝育等。
PUA的风月宝鉴:爱情已死,“性”为功绩_第2张图片 “北女事件”聊天记录

牟某到底是不是PUA暂且按下不表。撇开个例悲剧,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样邪恶的产业和人群的生长土壤是什么?小规模的极端案例会不会让整个社会弥漫厌男情绪,以致于最终摧毁了两性间的信任?作为女性,该如何及早发现并避开这类伤害?
01 中国PUA学习者总人数已达600万人以上 在邪恶之前,PUA也曾是人性的 PUA的概念大概是2008年从美国传入中国的,它的本土化离不开中国社会的逐渐开放,以及人们性观念的改变。而PUA的市场能如此庞大,有另外几个不能忽视的本土原因:
一,中国学校几乎没有进行任何的社交和情感教育;
二,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三,社会风气浮躁化:男性想在爱情里走捷径,而部分女性的拜金、功利等浮躁心态正中PUA下怀。

大热综艺奇葩说前不久有一个辩题:大学该不该开设恋爱必修课?
反方的邱晨说,18岁以前,恋爱是违禁品,18岁以后忽然就变成了必需品,凭什么?为什么?
正方的大王说:恋爱课如果不是必修课,而是选修课,谁好意思去上? PUA的风月宝鉴:爱情已死,“性”为功绩_第3张图片 邱晨,《奇葩说》

如果把正反双方的观点合起来看,我们就能知道PUA产业崛起的土壤:成人以后,恋爱被大多数人(社会)认为是一种“刚需”,但是人们又羞于启齿这种“需求”,因此不得不求助于一些非常规途径。例如,电影电视、知识付费课等。而PUA就是一种处于灰色地带的知识付费课程。 此外,中国性别比例的失衡也是PUA产业的助攻。性别失衡的原因部分来自于独生子女政策,以及中国自古以来对男性后代的偏爱。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末中国人口中男性71351万人,女性人口68187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000多万人。粗算之下,大约每25个男性中就有一人“注定”单身。 客观现实上的激烈“竞争”、来自社会和父母的压力、自己无处安放的情感寄托……一切的一切,让黑暗行业PUA有了一个光明的前景。 目前市场上的PUA培训费用从三五千到几万不等。尽管昂贵, 截止去年(2018年)中国PUA学习者总人数也已达到600万人以上 。曾被誉为中国最强大的情感教育机构的“浪迹集团”,甚至完成了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宣布了A股上市的计划。可以说,PUA已经从亚文化向成熟的行业发展。 虽然PUA曝出许多劣迹,但直到今天,人们对它的评价仍然是两极化的: 一方说,技术无罪;一方说,诈骗犯法。 那么,我们就撇开技术谈谈诈骗:为什么本来人性化的需求在PUA产业下变得如此反人性? 02 爱欲已死,统治欲僭位: “处女情结不仅是观念问题, 更是“奴役”协定下的犯规
让我们回到那些反人性的场景:“情感虐待”、“极恶心态铸成术”、“疯狂榨取”、“专属烙印纹身鼓励”、“宠物养成”、“自杀鼓励”……什么样的群体能在剥削、残害甚至杀人中获得快乐?
一种是本身黑暗人格的人,另一种是在游戏里的人。 第一种人更像是偶然的基因和经历的产物;而第二种更像是PUA规模培训的产品。因此,我们主要讨论第二种人。 PUA践行者将“猎艳”视为一场竞赛,数量越多段位越高。一位PUA导师声称一年睡过400多名女性,同一时间与17名女性有过关系。他们炫耀自己从约会对象那里得到了多少钱,是如何使绝望而疯狂的女性自杀的。他们以此来证明自己是这个游戏的高阶玩家。 用数字证明能力,是功绩社会的一大特点。 “绩效原则”已经统御了当今社会的所有生活领域,包括性和爱。
韩炳哲教授在《爱欲之死》里说:“绩效原则不能姑息无度、无节制,以及越界犯规所带来的负面性。 因此在他们签订的‘协议’里,顺从的一方即‘奴’,有义务满足相应的条件。 小说(《五十度灰》)中描述的SM操作方法是这种性关系的另一种反映。 一切有僭越、违背意图的行为都被禁止,被打上巴塔耶‘性禁忌’的记号。 PUA的风月宝鉴:爱情已死,“性”为功绩_第4张图片 《爱欲之死》,中信出版社
反观PUA的行为,不论是录性爱录像、专属烙印纹身、宠物养成等都带有强烈的“奴役”色彩,与其说他们鼓励自杀,不如说,自杀是他们检验女性忠诚的尺度。这也可以解释“北女事件”中的永久绝育要求——对我(男性)永远忠诚。
“性”是女性忠诚的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因此,“处女情结”就不是简单的传统观念问题,而是“奴役”协定里的瑕疵和逾矩。
“北大事件”中的男主和PUA的共性在于,他们追求的不是爱欲,而是一种爱欲之下的统治欲,是一种来自权力的快感和激情。而随着程度的加深,获得快感的阈值会越来越高,从起初的语言讨好,到肉体的服从,再到专属纹身……最后到自杀检验。 PUA产业邪恶化的原理是,如果PUA课程的初衷是满足人性中的爱欲,后已逐渐变为满足男性的统治欲,并最终在“绩效制度”的刺激下,恶变为反人性的统治游戏。

03 剥削女性的PUA们,其实也在自我剥削 《红楼梦》里的贾瑞,可能是他们的下场
很多人说创业者脱离了老板的剥削,所以是自由的。可惜,自由仅仅存在于臆测之中,事实上他们是在剥削自己。自我剥削比剥削他人的效率更高,因为前者带来一种类似自由的感觉。
PUA大号“浪迹情感”有这样一个口号:“帮助男性实现情感自由”。“自由”这个词再度出现,显得扎眼又意味深长。什么是情感自由?情感有可能“自由”么?PUA课程里承诺的“自由”表现在:
一,他们好像可以对姑娘“为所欲为”,包括发生关系、成为“玩物”等; ,他们自己“毫发无损”,不用经历情感里的“求不得”、“失去”等一切痛苦。
那么他们真的毫发无损吗?如果“自由”只是一种幻觉,他们被剥削了什么呢?
答案是:他们爱的能力。
一次对PUA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受访者说:“我已经没有这种情感(爱情)了,我最近的目标,第二次见面就去开房,把这个事情当做吃饭一样去做。”

PUA的风月宝鉴:爱情已死,“性”为功绩_第5张图片 对话PUA人群的某访谈节目
这种自我剥削是如何产生的?它产生于愿望的“理性化”。 伊娃·易洛思在《爱,为什么痛?》中说:“日益增长的选择自由带来了愿望‘理性化’。愿望不再是无意识的,而是受有意识的选择的支配……消费文化刺激了愿望和想象力。它极富侵略性使人们被迫榨取后者的用途和功能,并在白日梦中游走。”
PUA的风月宝鉴:爱情已死,“性”为功绩_第6张图片 《爱,为什么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UA中毒者的愿望是如何“理性化”的?假设他们参加课程的初衷是“拥有一个伴侣”,或是“追上那个喜欢的女生”。而“理性化”的结果是,他们有意识地告诉自己,“拥有了Pua技能我可以得到更多的女性,我有更多的选择,为什么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真正的强者是要让女性服从自己,甘愿为奴” (当然,不排除有些男性的本能愿望就是统治女性) 。最终,他们看似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能够剥削和压榨更多的女性,事实上,他们也被这种“为了选择”的选择而支配和剥削。 打个比方,一个猎人捕获一头羚羊,就足够他解决一周的温饱。但是火枪的升级,让他忽然有能力捕获更多的猎物,他用理性告诉自己“如果不充分利用升级的技术,我便吃亏了”。于是他所有时间都在打猎,最后他辜负了美食也耗尽了心力。这个故事放在职场里,就是工作狂的996逻辑;放到情场里,就是PUA们的猎艳游戏。 正如韩炳哲教授所说: 功绩社会一直是受难社会。 因为剥削者同时也是被剥削者,正如加害者同时也是被加害者一样。
PUA的风月宝鉴:爱情已死,“性”为功绩_第7张图片 对话PUA人群的某 访谈节目

其实,PUA不单纯是自我剥削,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被这个产业操纵和剥削着。 以某PUA微信公号为例,很多文章都在诱导男性的厌女情绪,例如:“相亲女:男人30连100万都没有,打一辈子光棍吧”“6万姐:绿帽奴就是贱”等等。女性被贴上势利、拜金的标签,结果便是他们认为“女性活该被这样对待”,而这本身也是一种被洗脑和被利用。
PUA的风月宝鉴:爱情已死,“性”为功绩_第8张图片 该公号推文截图

厌女情绪的温床是失意男性群体。 有调查说PUA男大多自卑,有失败的情感经历,经济不稳定,事业失意。很多男孩子是由于失败的情感经历,开始学PUA。而PUA机构又利用了他们的失意,重塑他们两性观。这再次佐证了,不仅女性是被剥削的,操控女性的PUA男性,也是被操控和剥削的。
更可怕的是,PUA群体的被剥削和操控,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以“主动选择”的面貌出现,如同贾瑞游走在风月宝鉴里,在臆想的自由和快感中,彻底失去人性和生机。

PUA的风月宝鉴:爱情已死,“性”为功绩_第9张图片 贾瑞,87版电视剧《红楼梦》

04 逃离PUA
亲密关系中的操控和剥削是很难量刑的,尤其是精神虐待,常常以“两厢情愿”的状态示人。这也是邪恶型PUA很难被法律制裁的原因。除了呼吁完善立法、加强对青年人的情感教育,女性如何及早识破和原理这些PUA人群呢? 这得先谈谈爱情。

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说: “爱上一个人就像搬进一座房子,一开始你会爱上新的一切,陶醉于拥有它的每一个清晨,就好像害怕会有人突然冲进房门指出这是个错误,你根本不该住得那么好。
爱情是致幻的,生于幻觉,也死于幻觉。
PUA是爱情幻术师。资料显示,PUA的第一堂课是建立虚假人设。据说PUA常用人设有浪子、帝王、诗人。他们的姓名、职业、经历都是虚构的,“朋友圈”是他们“以假乱真”的舞台:红酒豪车高尔夫、阅读旅游谈生意……这些也许不能取悦所有女性,但足够令大多数女性产生想象和好奇。当这样一个“完美恋人”对你嘘寒问暖、体贴周到时,看似愿者上钩,实则深陷雷池。 通常,“信息匮乏”会导致“高估”他人,而信息化程度越高,他人就越难理想化。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谈恋爱比较难,因为了解得一多,很容易驱魅。 这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客观来讲,PUA致造幻象阻碍会越来越多,而女性识破幻术似乎只缺少一个“怀疑”的念头。 是什么东西压制了“怀疑”?
心理学上有一种心态叫 “乐观者偏差” 人们总倾向于将实际情况过度乐观化,认为好运气都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或者就像巴克曼说的: “害怕会有人突然冲进爱情的房子,告诉你这是个错误 ”—— 她们害怕发现“完美恋人”是假的。 作家王安忆在《小说家的十三堂课》里有一个宗教和邪教的比喻。大意是,好的小说是宗教,让你看清现实,而坏的小说是邪教,让你浸淫在不切实际的想象里。市面上的玛丽苏作品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女性的“乐观者偏差”,让她们更难走出对完美情人的幻想。 但是,主动找出爱情这座房子的破绽和瑕疵,可能是避免跌入PUA陷阱的治本之举。 PUA的风月宝鉴:爱情已死,“性”为功绩_第10张图片 王安忆,《小说家的十三堂课》

逃出Pua的另一把钥匙,是时间。 前面说过,PUA们是在一个绩效体系里玩游戏,他们比的是数量和速度。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它会帮你筛掉身边的PUA男性,因为不动真感情的他们,不会因为你一个人,耽误游戏的进阶。 这似乎也佐证了,“北女事件”里的男主不一定是PUA。首先他的身份是真实的,他们的感情并不是一场诈骗。其次他和女友的感情持续了一年之久,且双方家长都知情。最重要的是,暂时还没有证据显示他是一个四处猎艳者。但是他采用的精神虐待手段和PUA十分相似。这似乎指向了一个悲伤的境地:邪恶型PUA可能只是这次“北女事件”的背锅者,而隐匿背后的亲密关系中的精神虐待,才是更普遍、更苦痛、更被忽视的现象。而由于它极度隐私、“两厢情愿”,我们甚至缺乏申讨和制裁它的“合法性
撰文:李牧谣 编辑:_童_指杏花村 图片:来自网络 PUA的风月宝鉴:爱情已死,“性”为功绩_第11张图片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 书 文学|趣味
请好好爱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PUA的风月宝鉴:爱情已死,“性”为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