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和算法

1、链表
双向链表:每个数据结点中都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直接后继和直接前驱
单向链表:链表的链接方向是单向的,对链表的访问要通过顺序读取从头部开始;链表是使用指针进行构造的列表;又称为结点列表,因为链表是由一个个结点组装起来的;其中每个结点都有指针成员变量指向列表中的下一个结点
循环链表:表中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指向头结点,整个链表形成一个环
class LinkList {
var value: Int
var next: LinkList?
var before:LinkList?(双向链表)
init(_ val: Int) {
value = val
}
}
增删改查操作 修改链表的指针的指向

队列:是一种采用先进先出(FIFO)策略的抽象数据结构
通常使用链表形式来实现队列,使用单向链表来实现链式队列,链式队列中存储front和rear即可
http://blog.csdn.net/juanqinyang/article/details/51354293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val;
struct node *next;
}Node;

typedef struct queue
{
Node *front;
Node *rear;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bool IsEmpty(Queue *q)
{
return (q->front == q->rear);
}

栈(stack)在计算机科学中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栈是一种数据结构,它按照后进先出的原则存储数据,先进入的数据被压入栈底,最后的数据在栈顶,需要读数据的时候从栈顶开始弹出数据。栈是只能在某一端插入和删除的特殊线性表。

2、Swift算法实现之链表倒数第k个结点
使用两个指针实现,首先将第一个指针pNode前进 k 步,然后qNode才开始前进,后面pNode、qNode同时往前移动,当pNode指向尾结点时,pNode指向的结点就是倒数第k个结点

3、数组中出现次数超过一半的数字(转自http://www.imlifengfeng.com/blog/?p=652)
解法1:先将数组进行排序,排过序之后求数组中间的那个数字,该数字就是那个出现次数超过一半的数字
解法2:借助 hash 表实现,hash 表的键值(Key)为数组中的数字,值(Value)为该数字对应的次数。然后直接遍历整个 hash 表 ,找出每一个数字在对应的位置处出现的次数,输出那个出现次数超过一半的数字即可。
解法3:遍历数组,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字,如果这两个数字不相等则同时删除这两个数字(不管是不是我们要查找的那个出现次数超过一半的数字),如果相等则保留这两个数字,从这两个数字中的后一个数字继续往后遍历,最后剩余的数字就是那个出现次数超过一半的数字。
解法4:在遍历数组的时候保存两个值:num(用来保存数组中遍历到的某个数字)和count(用来表示当前数字的出现次数),count初始化为1。当我们遍历到数组中下一个数字的时候:
如果下一个数字与之前num保存的数字相同,则count加1;
如果下一个数字与之前num保存的数字不同,则count减1;
每当出现次数count变为0后,用num保存下一个数字,并把count重新设为1。 直到遍历完数组中的所有数字为止。

4、逐字翻转字符串 ”the sky is blue”—>”blue is sky the”
两次翻转:
第一次翻转,整体翻转:”the sky is blue” -> “eulb si yks eht”
第二次翻转,单词翻转:”eulb si yks eht” -> “blue is sky the”

5、LRU算法 缓存淘汰算法(最近最少使用)http://flychao88.iteye.com/blog/1977653
最常见的实现是使用一个链表保存缓存数据

  1. 新数据插入到链表头部;
  2. 每当缓存命中(即缓存数据被访问),则将数据移到链表头部;
  3. 当链表满的时候,将链表尾部的数据丢弃。

6、MRU(最近最常使用算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结构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