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吃的人常说,原料越好,加工越少。过度修饰的照片和重口味的食物一样,是在用夸张的外表来掩饰本质的缺失。
如今,这种简单粗暴的审美取向正在霸权式得控制着这个时代的品味。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修图大师,却没有几个好好拍照的人。
在北京方家胡同,就有这样一家照相馆。他们沿用几近衰亡的8×10英寸大画幅底片、银盐工艺、手工放大影像。
这是最耗时、最传统的技术,能够还原底片上几乎所有细节——你脸上的细纹不会被磨平,但却可以留住此时此刻最真实的自己。
| 马楠 |
1983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之后定居北京。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系,2010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随后于2011年赴台湾金马学院导演组学习,师从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并做有学员合作短片《夜咖啡》。
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之后,他获选参加由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组织的"2011年台湾金马奖第三届金马电影学院导演组"进行学习,并由此正式踏上了导演之路。
2013年,他开始筹划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处女作电影《恋恋乌扎拉》。该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获得了"台北金马影展"评委老师们的青睐。
如今这位“80”后摄影师是这个集大画幅摄影、传统暗房、艺术展览以及咖啡美食于一体的美学空间的创始人。
一如他们的店名“如故”,马楠希望留存古老技艺的质感,唤醒超越时代的美。
| 如故照相馆 |
如故照相馆于2015年在北京创立,这是一家专注于大画幅底片拍摄及纯手工银盐相片冲洗制作的摄影机构。
在这个数字图片随手可得的年代,如故选择用最耗时,最传统,同时也是最精工细作的方式,如打造一件传世家具一样潜心制作可以保存百年以上的黑白艺术照片。
如故是我们为自己开辟的一片自留地。从一张纸开始,我们要找回一点照片的尊严和拍照的仪式感。保存和传承即将消失的底片工艺,让这种纸上的古老奇迹,能够以最优雅的姿态不绝于世。
一张传统工艺的照片,不算前期底片的工艺流程,仅仅是从放大机上开始到完成,也需要数小时。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相纸测试,一张照片常常需要3-4张相纸作为打样。药水的能效也会随着使用不断衰减,需要经常更新。这个过程中有很大的物料损耗。
目前“如故”使用的所有底片、相纸、药水都是国际顶级品牌的顶级产品,成本很高,但这些在他们看来都不是最贵的,比这贵的多的是时间——因为他们对相片高品质的要求,两个熟练暗房师一天只能处理一到两张底片,如果是针对定制的客户,就意味着一天的时间只能生产一到两张照片成品。
因为手工操作,永远没有两张完全一样的照片,即使是一样的条件和同一个人操作,每张照片也仍然会有微弱的差别。这意味着每张传统工艺的照片,都是独一无二的。
正是这张“纸”,胶片摄影才有了存在的理由和被流传的价值。"如故"有一句slogan叫做:Old-fashioned Miracle in Paper,是的,如故要做的不是别的,就是延续这个纸上的古老奇迹。
一张银盐照片的基础价格为19800元,这让很多人觉得过于昂贵。但价格的背后,是一张珍贵的银盐照片所需的制作成本,人付出的精力以及它对于被拍摄者更深的意义。
| 一张照片留存百年 |
来如故拍照的人,马楠都会在拍摄前了解他们的故事,让照片体现出被拍摄者最真实独特的一面。“用故事换折扣”是如故正在进行的一个活动,马楠始终注重人背后的生动故事,以及他们在照片中的表达和意义。
如故刚开业时,迎来了一对德国夫妇,二人相爱、分离、重逢,经历了各种变故后,这份跨越了25年的爱情最终在北京有了美丽的结合。
这对夫妇想拍摄一张特别的照片纪念他们之间的感情,直觉让偶然路过的二人决定,如故可以满足他们的期望。这个颇为动人的爱情故事,也让这对夫妇以四折的价格拥有了属于他们的银盐照片。
一张全家福,所包含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一张照片记载的目的,这仿佛是摄影的仪式感最美满的表达。
马楠也突然意识到,这种中国特有的大家族或许正在消失,政策和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让家庭成员的数量越来越少,以后都很难有超过20人的大家族了。
他记录下来的,是新的时代里中国人的生活变化,是对家庭传统的重新思考。每一次拍摄只能放一张底片,决定了你永远不可能连续按两次快门,所以在什么时候按下这次快门,就成了“决定性瞬间”。
用最好的原料,最细腻的打光拍摄,最纯粹的底片工艺,不需要数字修片,也不需要数码转印,不输出,不打印。手工冲洗,手工放大,让照片,就像一张照片原本的样子。
"很少有人想到一张照片的反面——五十年后的某天,你突然发现你还不曾有过一张自己真实样貌的照片,而那经过修饰的“完美”自己却已经过时,你也无法想起自己曾经真实的样子。"
如故的意思不是像过去一样,而是像本来一样,不模仿,不追随,不虚伪。这件事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这不妨碍有人想去做到。
图片来自:如故RuGu
本文由「 格调 」特约媒体东方手艺人(shouyiren2050)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