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河图洛书
《洛神赋》
古都洛阳
曲水流觞
龙门石窟
天下第一寺白马寺
它们
都是伊洛河的孩子
有考古学者称,伊洛河畔诞生了最早的“中国”,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之域——900 里水路,流淌着从旧石器时代便已汩汩而出的文明源流。
《洛神赋》洛河赠给中国的千古之美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张衡在涛声中观测天象,蔡伦在水滨造纸;伊洛河的清流一路流淌出《诗经》、建安文章和唐诗宋词。由此,伊洛河被一些历史学家盛赞为“东方的两河流域”。
华夏文明 牙牙学语
伊洛河,黄河下游南岸的重要支流, 全长447 公里。由洛河和伊河组成,是典型的双子河。
从中国地图上看,伊洛河很像是强壮的黄河伸出的一双手臂,殷切地探向中原腹地。
其主干洛河发源于华山南麓,在崤山、熊耳山之间广纳百川,跋涉过丘陵地带后,在洛阳平原与伊河携诸支流一路蜿蜒东进。注入黄河前,伊河、洛河双剑合璧,共赴涛涛河口。
旧石器时期,伊洛河流域就已经出现了先民的足迹,考古学者发现了距今30 万年的砍砸器等。新石器时代,诸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也在这里也留下了DNA。
到了公元前1700 年左右,一件大事在伊洛河畔悄悄地发生了。当时,曾在中国诸多地区出现的文化聚落起起伏伏,大部分衰落了,而在伊洛河交汇处的二里头却是人丁日盛。
渐渐,巨大的宫室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纵横交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宏研究员认为,二里头遗址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中国”的朝阳为何在这里升起?与暴躁而浑浊的黄河不同,伊洛河呈现出母亲臂弯般的温和和美好。在华夏文明的婴孩时期,伊洛流域比今天更加温暖湿润,上游山地森林苍翠,中游丘陵矿产丰富,下游平原土质肥沃。
既有高亢爽快之利,又平坦而不沮洳。伊洛河水系严冬亦无冰冻断流,加之支流繁多,南北错落,为下游伊洛盆地提供了丰足的水量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自古便有“温洛”的美誉。此外两河源自森林茂盛的山区,中上游河道地区岩层坚硬,河水含沙量小,清澈甘甜。
伊洛流域地处黄土区的边缘地带,土壤均细易碎,肥沃疏松,石铲、木耒等简陋的农具亦可耕耘。加上日照充足,水热匹配,伊洛流域成为中国农业起源与发展的中心区域。
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嵌绿松石铜牌饰。
在二里头考古中,专家发现了木耒、石铲、蚌镰等原始工具和骨渔钩等渔猎工具,以及黍、粟、大豆、小麦、稻等农作物的遗迹。
早期人类社会像是柔弱的婴孩,本能地寻找温厚的臂弯和富有营养的乳汁。这方五谷丰登、水草丰美的土地,的确是一片可繁衍生息的乐土。
巧合的是,二里头文化遗址的所在,恰如一个躺在母亲臂弯之上的婴儿。它位于伊洛河交汇处较为高亢的阶地上,取水便利,接近供渔猎的沼泽地带又免受洪涝的侵袭。数千年来,它被伊洛双子河守护着,安然沉睡,没有被洪水冲毁。
成长的中国 辽阔天地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伊洛河流域也似母亲般殷勤妥帖——地理上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粟作农业和稻作农业的过渡带,又是四方文化的辐辏之地,拥有强大的生态适宜性和环境承载力。
伊洛流域有着天然的王者之气,河谷平原南有熊耳山、伏牛山,东侧有嵩山,北有黄河天险,堪称天下之中,八方辐辏,山河拱戴,如此独特的地理优势,拱卫出明珠般璀璨的洛阳城与河洛文化。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之一。
在一片面积不过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下3000 年间先后成为数个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9 朝古都到18 朝古都,史学界存在争议)。而仅仅沿伊洛河东西绵延三十多公里的范围内,考古学者们便先后发现了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遗址。它们的分布是如此密集,举世罕见,在史学界因而有“五都荟洛”之美称。
司马光咏叹道:“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此言不虚。河流像是灵巧的双手和手臂,整合起连绵山脉、丘陵和四方交通。
肥沃的冲积平原保证了粮食的高产,伊洛一带以及远方的森林、石料、高岭土、铁、盐、煤等资源则沿着河流源源而来。形形色色的外来植物和人口一样,也由南北西东徙迁于此,胡萝卜、核桃、杏、葡萄、亚麻、甜菜……给人们带来了更丰饶滋润的日子。
龙门石窟,伊河的波光与佛光交相辉映。摄影/郝小民
汉魏洛阳城引伊洛河水而成护城河,隋唐洛阳城跨河而建,城内河渠纵横,仿佛动脉和毛细血管,塑造了城市的体格和风度。
宋时河水成为洛阳名园的灵光所在,“伊水尤清澈,园亭喜得之”。像是葡萄藤上的果实,累累华章在伊洛河的脉络上生长出来。
这里是儒、道、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的渊源之地,也是佛学早期传播的中枢站台,这里有周公的曲水流觞,有班固和《汉书》,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伴随着文明的成长,“被昆仑之洪流,据伊洛之双川”的河洛子民和文化开始与越来越辽远的世界相连,昔日温柔的伊洛双臂也变得更为有力和阔朗,为孩子打开了新的天地。
黄河一泻千里, 滚滚东下,至孟津县西部,冲出最东一峡小浪底后,进入平原,由此直到入海口,遥遥千余里,宽广浩荡,对古代舟船航行颇为有利,是天然的高速公路。
以黄河和伊洛河为基础,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抵余杭,北达涿郡,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帝船“出洛口,舟四重,上重有大殿、朝堂,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到了唐代,洛河上“漕船往来,千里不绝”,含嘉仓成为“天下第一粮仓”,高峰期储量超过两亿公斤。四方财富和物产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伊洛河畔的洛阳,使之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
“生于苏杭,葬于北邙”。邙山上的东方金字塔 摄影/新华社 张晓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伊洛河畔的洛阳及渭水河畔的长安,被誉为中国古都的双子星。在漫长的历史中,存在着气候带摇摆的情况。在较湿润时期,都城往往花落长安,相反,在气候较干旱的时期,则更青睐洛阳。
伊洛河和黄河的其他支流一起,如母亲温柔摆动的臂弯,护佑着少年中国长大成人。
—撰文 / 陈惊鸿 摄影 / 李英杰 等 —
责任编辑/陈惊鸿 图片编辑/吴敬
版式设计/介彬 地图编辑/陈云
告诉我们你和伊洛双子河的故事。
精选内容 别错过
你的中国星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