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粤语歌&歌里不知对错的方法论

​第一篇 聊聊Eason兄的《陀飞轮》

曲/Vincent Chow

词/黄伟文

首先强烈建议你照着歌词,感受一下这首歌。如果你对这首歌已经很熟悉,那么很高兴这么巧,我也是。

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法语Tourbillion,有“旋涡”、“小风暴”之意。当年的怀表时代,由于大部分时间怀表都出于直立状态,陀飞轮这种旋转擒纵机构对于钟表的走时精准性有很大的提升(Wikipedia)。

这篇文章我会从这首歌出发,向你展示一个与世界和解的过程。我不会分析歌里的抽象隐喻,而会将注意点转向歌词背后的现实意义。这里的和解包括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全面大和解。而世界被粗浅地分成两部分:internal world和external world。Internal world是自我世界,包括自我认识和自我构建。Externalworld world便是除Internal之外的全部其他了。

「Internal World」

歌里有两句话表达在internal world里的困扰。

“连自己亦都分析不了,得到多与少。也许真的疯了,那个倒影多么可笑。”

这句话说的是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内容是认识自己的欲望(歌里的“得到”)。欲望是我们一生都在寻求自我满足。贪玩、奋斗、发泄、放弃……这些动作都在不知不觉中取悦自己,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在本质上,这些欲望的差别在于它们有着不同的来源。有些欲望来自于自己,有些来自于他人。要清楚地认识自己,需要多分析来自自己的欲望。不仅要分析是什么,还要知道如何平衡其中的轻重好坏。

想象歌里的场景:这个中年男人整日周旋在商场中,不断取得成就,满足虚荣心。甚至回到家有孩子承欢膝下,妻子操持家务。有一天妻子外出,丢给他一个家长会的任务。他竟发现自己连儿子在班上的绯闻对象都不知道。原因是每日只有简单的问候,从不关心对方的状态。在商场上习惯了掌控一切的他,顿时失落又无能为力。他开始怀疑自己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有意义……

在这个场景里,“周旋”“取得成就”“失落”以及“怀疑”都是寻求自我满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不够了解自己,所以他无法事先平衡好那些欲望。那么如何了解自己,并平衡欲望呢?

了解自己是一个不断深挖自己的过程,绝不是在“我喜欢吃鸡肉不喜欢喝醋”的level上徘徊不前。真正的欲望应该是能让自己得到巨大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所以也不是你凭简单直觉就能判断的出来的。

在这里推荐一个了解自己的笨办法,去尝试。接受失败是一个很爽的过程,因为接受失败而来的认识,会非常靠谱和坚固。拿自己的经历说。比如“吃辣”这件事。经过尝试和一点点妥协,慢慢变成会吃辣的人。而这件事能够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有可能和更多朋友在饭桌上谈笑了。再有,唱歌这件事情。有一天老师说,“世界上没有不会唱歌的孩子”。有些人天生就很准,有些人要靠后天训练找感觉。去找一些方法或者找人教。渐渐地,虽然音色依旧平淡,至少不会五音不全。失败的尝试也很有趣。比如方向感一般这件事情。去尝试在陌生城市里离开导航,非常认真地记了路,还是迷路了,三天。从此出门之前会做好所有的路线规划,算是和自己妥协。

在这里郑重地向所有人安利"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这个道理。愿你的生活充满可能性。

平衡欲望,先要知道欲望的合理性,再去取舍。在吃辣事件里,吃不辣的东西和跟更多口味的人一起吃饭是两个欲望,相互矛盾,通过努力,后者合理性大于前者,就完成了取舍的过程。

合理这件事是需要被慎重对待的。这两年的鸡汤一直有提到一个概念,叫“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这句话里,人的欲望是“喜欢”。在这类鸡汤的灌溉下,有些人开始辞职环游世界,有些人开始辍学创业,也有人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按部就班。辞职环游世界的成功如梁红和270,辍学创业如扎克伯格。他们的成功证明了,他们“喜欢”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是,拿辍学创业说,有些人觉得自己不适合读书所以辍学创业。在“辍学创业”这个概念里,Theme是辍学,Rheme才是创业。所以前提应该是“辍学”的合理性。然而,最可悲的一类人大概连为什么在学校学习都不知道,这样他们根本无从判断“辍学”的合理性。其实,辍学的合理性在于,一个人本身的能力远远高于文凭能够证明的能力。而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人的能力低于文凭能够证明的能力(毕业生刚就业时的状态)。所以这些人辍学创业,十有八九是不合理的,应该舍弃。

“你献出了十寸 时和分,可有换到十寸金”。

这是自我构建的过程。歌者怀疑付出与回报不对等。事实上,付出和回报很难简单衡量。这时候,就需要考虑清楚期望的回报,然后尽量避免量化付出。

举个学书法的例子。一开始,自己临摹的时候,写出来的字是外扩型,而王羲之是内yan(第三声)的。纠正和换王献之来写,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先坚持写大王便是和自己的天性较劲,可能可以中和一些个性中强势的部分。而换小王意味着顺从自己,也能把优势发挥到极致。与自己和解要先接受需要选择的事实。当时,我选择了坚持写王羲之,在我期望的回报里,最重要的是希望自己更加完整。把先天的习惯纠正过来是开发自我潜能的部分,要花费很长时间,也是不断反思和重建自我的过程。我确定了这个过程应该值得百寸的时分。

以上这些自我认识和挑战,足以让生活充实有趣。其实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下面说到的问题。

「External World」

  这一部分包括与他人的和解和与社会的和解:

“也不以高薪 高职 高级品 搏尊敬”

“直到世间 个个也妒忌 仍不怎么富有

第一句,与他人和解。生活中,与人比较产生的落差感使我们不自觉地,将自己与别人敌对起来。一方面,希望自己被尊敬、被羡慕,来满足虚荣心。另一方面,也会遇到比自己欠缺很多的人,产生比较之后,给自己心理暗示:“这个人怎么这样,我就不这样,我很好很厉害” ,达到自我肯定。花了很长时间去克服这种想法。方法是深入去分析和了解别人呈现某种状态的原因。时间久了,大概就与这个世界和解一大半了。比如无礼的人之所以无礼是因为受教育不够多;人渣之所以人渣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负好应该负的责任。或者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不断进取努力学习,而你还在上课玩手机。对弱者,劝慰自己说,别人的不足我也没义务提醒,更没能力改变。对强者,知道付出与回报的联系,承认强者应当更强。久而久之,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便是理解或原谅。与此同时,不断提醒自己,自己有诸多不足和欠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给了我120分的包容和理解,我也应该以同样的包容和理解去对待身边的人。这样不绝对好,在大部分时候,却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平静,对身边平等个体由衷地尊重。

另一个部分是,与世界和解就是用正确的方式看待世界。身边有人非常爱看“钱塘老娘舅”(上海老娘舅同款节目,专门揭露社会阴暗面)。在他们的体验中,关注那些阴暗面的乐趣,抱怨社会不公的乐趣,远远大于节目本身的意义。他们被自我营造的阴翳氛围包裹太久,整个人都非常悲观。这是用错误的方式看待世界导致的。歌里有一句,“还剩低几多心跳,人面跟水晶表面对照”。这句话说的就是,错误地把对水晶的期望用在人上。这种探索人性背面后对世事失望的状况。我认为,这样极端的心理造成的原因,首先,是过于将注意力集中于外部世界而忘记了自我的诉求。与上面提到的过于自怜自尊刚好相反。另一方面,“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卢梭,那句无能的愤怒王小波好像真的没说过原话啊)。这些人要么是道德高标,自己无法改变不公,就变成了讽刺派。第二种是,自己过得不够好,就一味责怪社会规则让自己吃了亏。事实上,这种埋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让自己越来越绝望。解决方法是,给自己多点时间和机会去改变规则中的任何一环。举个例子,中国房价高是令两代人绝望的事情。我认为有另一个选择。就是在年轻的时候不同地方工作,以租房的形式生活,感受不同城市氛围,一定年纪再选择负担得起的地方定居。既然这个困难的源头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定居)和安土重迁的思想,那么就去改变它。


最后推荐一下词人黄伟文写的男人玩物志四部曲:葡萄成熟时——红酒,人车志——汽车,沙龙——相机,陀飞轮——表。

朋友完美补充: 第五部《裙下之臣》——女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喜欢的粤语歌&歌里不知对错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