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在地中海举行代号为“终极”的合成演习
在巴黎连环恐怖袭击震惊了全世界的同时,法国军队对“伊斯兰国”(IS)控制区的军事打击行动也继续为全球舆论所关注。稍早前,奥朗德总统宣布:“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将前往波斯湾,与部署在约旦和阿联酋陆上基地的法国空军战斗机一起执行对叙利亚东部的空袭任务。这也是该舰今年内第二次驶往海湾地区参加实战。
全长261.5米、满载排水量4.2万吨的“戴高乐号”在2001年完工时,曾经为无数光环所笼罩:它是第一艘由美国以外的国家建成的核动力航母,也是全世界第一无二的中型核动力航母;它在1994年下水时的总吨位创造了1950年以来的欧洲纪录,直到2014年才被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打破;它搭载的“阵风”是第一种付诸量产的舰载三代半战斗机,“超军旗”攻击机挂载的ASMP中程导弹则是现役唯一一种由航母携带的核武器。
但同样令人瞠目的还有该舰的一系列“黑点”:从1989年开工到2001年交付花去整整12年时间,仅下水后的舾装就用了5年,4次因预算不足而停工;完工后发现斜角甲板长度不足、无法完成预警机的起降,不得不临时在舰尾焊接了一段4.42米的飞行甲板;航速只能达到27节,比1953年下水的印度旧式航母“维拉特”号还慢;造价超过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2/3,载机量和战斗力却不及后者的一半……
要理解发生在“戴高乐号”身上的尴尬现象的原因,必须搞清楚一个基本问题:法国为何一定要建造以核能为动力的航空母舰?1972年法军总参谋部制订的“蓝色计划”对此做出了回答。该计划认定:由于法国在加勒比海、非洲和大洋洲拥有广大的海外领地以及安全义务,单靠“北约”海上力量的联合防御(重心在欧洲)并不足以对其建立保护。而在财力相对有限、只够同时维持2~3艘航母的情况下,法国海军必须确保有1艘航母在进行维修和改装时,另1艘航母仍能在多个海区执行高强度的巡航和介入任务。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只有在舰上安装理论上具备无限续航力的核反应堆。因此,当法国上一代航空母舰“克列孟梭”级(常规动力)在1980年服役将满20年时,海军就制订了3.5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建造计划,准备兴建2艘同型舰,第一艘不晚于1992年完工。但当时法国只有布雷斯特海军船厂具备建造航母的能力,且船台的最大尺寸仅与较旧的“克列孟梭”级相当。换言之,海军有两种选择:要么对船台进行升级和扩容,以容纳更大的船体,代价是新舰推迟完工、旧舰超龄服役;要么以现有的船台尺寸为基础,建造一型与“克列孟梭”级等大的舰体,再通过扩大甲板面积等辅助手段提升战斗力。法国最终选择了后者,也埋下了一系列病根。
布雷斯特厂船台能容纳的最大舰体尺寸是长265米、宽31.7米,这个容量只够塞进2组K-15型核反应堆;假如把反应堆增加到3组,将影响其他舱室和机库的设置。因此,“戴高乐号”最终只安装了2组核反应堆,最大功率83000马力,航速只能达到27节,核动力带来的航程优势被航速上的劣势抵消了。飞行甲板设计方面,为了起降全新的“阵风”重型战斗机,法国从美国购入了2台75米长的C-13-3型蒸汽弹射器(“尼米兹”级航母弹射器的紧凑版),并参照美国的经验,通过增加斜角甲板长度和增加外飘设计来扩大停机区和作业区的面积。
但“戴高乐号”同时还要担当法国海军的旗舰和编队指挥舰。为此,设计人员不得不在箱形舰岛上集成了繁复的三坐标雷达系统、电子战设备和“紫菀”舰空导弹单元,最终使上层建筑变得极为庞大。从完工后的布局看,小船体装大甲板使得军舰干舷偏低、头重脚轻,如同低伏的海龟;斜角甲板极长、轴向甲板极短的设计不仅五大三粗、缺乏美感,而且因为1号弹射器末端伸入斜角甲板,军舰无法同时进行起飞和降落作业。
但即使是建造这样一艘先天不足的航母,也足以令法国花费九牛二虎之力。由于缺少发展大推力弹射器和固定翼预警机的经验,法国除去从美国进口蒸汽弹射器外,还不得不采购了美国制造的E-2C“鹰眼”预警机。而军舰在1999年开始海上试航后,累计发现了上百处设计缺陷和故障,包括舵机震颤、推进器脱落、电子设备兼容性冲突等,大半因紧凑的结构而起。到2001年4月正式加入现役时,已经比预定的进度晚了5年以上。
“戴高乐号”的整个工程先后花费26亿美元预算(不含舰载机),完工后最多可以搭载12架“阵风”M战斗机,20架“超军旗”攻击机,3架E-2C预警机,2架“美洲狮”直升机,2架“海豚”直升机,合计约40架。而美国1992年完工的“乔治·华盛顿号”航母造价34亿美元,可以搭载90架以上飞机。换言之,法国花费美式核动力航母2/3以上的造价,却只实现了对方1/2不到的战斗力。这最终导致了“戴高乐”级第二艘同型舰的工程被取消。即使法国海军在未来继续兴建航母,多半也会改回常规动力。
2001年5月,美国航母“企业号”(左)与“戴高乐号”(右)在地中海编队航行。两舰的尺寸差异一目了然
到今天,“戴高乐号”已是法国海军硕果仅存的一艘航母,也是其海军主力舰中亮相率最高的一艘。从阿富汗战争、利比亚禁飞区行动到空袭“伊斯兰国”,该舰的出动率不可谓不高,但围绕其性价比的争议始终未曾停息。以今年初春的“夏马风”作战(Opération Chammal)为例,“戴高乐号”携带12架“阵风”、9架“超军旗”和2架“鹰眼”,与部署在中东陆上基地的6架“阵风”以及9架“幻影”2000战斗机一起对“伊斯兰国”控制区实施了两个月左右的空袭,但每天仅出动12~15个架次的攻击群,不及11月俄罗斯空军打击力度的1/4(每天60个架次以上)。精密、昂贵的“阵风”更适合执行制空任务,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轰炸重点不明的地面目标。在舰载机总数有限、又未配备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情况下,与其说“戴高乐号”的出击能对“伊斯兰国”造成巨大杀伤,不如说更像是一种政治示威——显示法国政府打击中东恐怖主义的行动不会半途而废,亦不因对方的挑衅而退缩。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