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7年7月22日8:18,当时我刚下班结束,打算坐车回家,收到一条微信消息。
发件人:妈妈。
消息内容是:弟弟的自行车被偷了。
当时第一反应诧异,第二反应是我家未成年的准高中生丢了一辆价值2000的自行车,是哭了?还是在原地急得团团转?
马上发了微信给他:
“你的车子怎么样啦”
“Have been stolen”得,还有心情拽英文,应该状态很不错。
“报警了吗”
“报了,明天看监控”
“哦,那先别担心,等等看吧”
“Idc,反正不怎么用”
“可贵了,那你当初干嘛买呀” 所以这么淡定是不在乎么,视金钱如粪土?
“我的意思是,又没有生命危险,做好最坏的打算呗” 恩,不错,这样才是遇事该有的态度。
“恩,这个想法是好的”。
以上是我们的聊天内容,字里行间没有发现他的慌乱与失错,也不因为被偷而怒气冲冲,期期艾艾,也不因为觉得被偷也无所谓。作为一个准高中生,他采取了成年人的成熟做法,及时报警,会衡量孰轻孰重,对此我是欣慰的。(虽然我私心里认为报警并不会有什么用)
02
因为第二天早上才能看监控,找线索。可是当天晚上,面对这样一个未知结果的事件,我却联想到了很多事情。
为什么被偷?
第一,自己有错,没有上锁。这件事情如果客观来说,那就是就算你买杯奶茶,也许顶多就花个20分钟,你怎么就不上锁呢?!你在一个不安全的,缺乏信任的社会中,那你就应该有保护自己,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否则,那么苦果就自己吞,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这是我有点任性的想法,其实我最想说的原因是:
第二,社会素质低下,道德败坏。
我不说种种曝光在新闻上的各类事件,就单说真实的发生在我周围的,被偷窃,这样的事还少吗?
我想起来,大一时,我的一个舍友最新的苹果手机就在教学楼楼梯被偷。走出教学楼,才发现这件事情。及时报警,可是有什么用呢,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据舍友说,但是楼梯那边都是学生,人挤人的。
我有个高中同学,大学跟我不是一个学校,有一天发空间,说自己的苹果也被偷了。当时有定位这一功能,发现了手机所在地,那又怎样,此君并非偷手机的贼,人家只是合法买了个二手手机,你能怎么办。
在我们小区,因为是高层,晒在楼上阳光不够,总会成群的往楼下晒。可是楼下衣服被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就几年前晒了一竿子的衣服,晚上去收,就偏偏中间一身刚下水的新衣服不见了,我就呵呵了。
03
人之初,性本善。
人跟人之间本来是应该相互信任,亲密的。
然而,现在每个人都活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信任在成长的经历中慢慢磨光。而其中偷窃这件,不过一件小事罢了。
有没有想过,现在大家锁门,锁车的习惯,或者说是风俗,其实本身意义上就是一种对社会的抵抗和不信任呢?
04
车被偷后,当时妈妈的反应是想去周围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
而弟弟的第一反应则是报警。
后来,跟同事说起这件事情,人家也都说,报警有什么用呢,肯定找不回来了吧。哎,你家老弟买的那杯奶茶真是史上最贵的了。
成年人的世界中更多的是对警察的不信任,到底是什么造成这个情况。有太多人研究过这个问题,我今天竟毫不想谈。
05
但是,故事的结尾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令人失望,昨天2017年7月23日,下午,车还是被找回来了。感觉被啪啪打脸,但我确实是高兴的。
至少证明警察不是摆设,不是吗?
故事的最后,有人也许想问,那最后偷车贼怎么样了呢?
据说是13-14岁的未成年人(未满16周岁)。
难道我们的睁眼方式都错了,监控中所显示的30岁以上的中年男子突然缩水了?
13岁的小孩子要骑上一辆山地自行车,还能骑得如此自然,虎虎生风?
……
【把真实生活讲成故事:真实故事征集计划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