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韩信的戎马一生

韩信,作为大汉王朝开国重臣,被萧何誉为无双国士。居功至伟,却又兔死狗烹,在秦汉交替之际,留给后人无尽的慨叹。

一、韩信初年:隐忍有大志

韩信是淮阴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品行不太好。年轻时,做官不行、经商也不行,经常跟着别人吃闲饭。人们很讨厌他。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的老太太看他饿了,拿饭来给他吃。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之后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图有什么报答吗?”韩信,一时无话可说,他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

淮阴县屠户中的青年,看不起韩信:“你虽然身材高大,好佩带刀剑,内心却是胆小如鼠的。”羞辱他说:“韩信你要真的不怕死,就来刺我。若是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思考过后,俯下身,从他的双腿间钻了过去,匍匐在地。受尽嘲笑。

国士无双:韩信的戎马一生_第1张图片
胯下之辱

韩信年轻时期,是秦统一六国的最后阶段。韩信没有做官,没有经商。史书没有写他除了受辱,还在做什么,但上天知道,信陵君窃符救赵、李牧破秦、王翦伐楚……天下战事,尽收他眼中。他一声不言,在等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二、经纬之才,英雄从不埋没

秦末大乱之际,韩信知道机会来了。乱世寻明主,韩信于是投靠了项梁。为什么不是刘邦?那时候的刘邦还只是沛公,势力小,也依附了项梁。项梁帐下有项羽、英布,挟持有楚怀王,是那个时代最有号召力的一方势力。后来项梁兵败被杀,韩信又归属项羽,项羽任他作了郎中。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项羽不采纳。

韩信在项羽军中约有两年,看到了军事天才项羽的排兵布阵,见证了惊天动地的巨鹿之战。他向项羽提意见,项羽不接受,是必然的。他们被后人尊奉兵形势和兵权谋的代表。军事风格各有千秋却难以兼容。

韩信是才华太过伟岸,经不起埋没啊!等到汉王刘邦进入蜀中,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只是做了个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韩信犯了法,夏侯婴觉得他气宇轩昂,很有想法,释放并向汉王举荐。韩信便担任治粟都尉的官职,韩信依然觉得不被重用,深夜逃跑,被萧何月下追回。萧何是刘邦的左膀右臂,地位极高。他坚决地要求汉王封韩信为大将军。汉王于是拜韩信为大将军,诸将得知,震惊不已。而后与韩信询问对策。韩信先分析项羽说“项王暗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指出项羽不能用人、不忍封赏、不得民心的缺点。然后分析说三秦之地,章邯、司马欣、董翳因为投降项羽,被秦人怨恨,汉王的王业,要从这里开始。刘邦听了大喜,听从韩信的军事安排。

从史记记载看来,汉王是先授将再听韩信的对策,刘邦的魄力可见一斑。而韩信也终于抓住了机遇,他也将在军事上纵横驰骋,无所顾忌!

三、崭露头角,平定三秦

之前刘邦入蜀之时,听张良的建议,烧毁了栈道,示意无意出蜀。刘邦听取韩信意见,假意派人重修栈道,实际上却秘密部署,奇袭陈仓。韩信做了如下调度:

1、先锋军:将军曹参、郎中樊哙,领兵数万;

2、本军:大将军韩信、将军周勃,太仆夏侯婴、中谒者灌婴等,领兵十万。汉王刘邦跟随本军前往。

这样的安排,看似平常,实际另有深意。樊哙是有名的猛将,是卓越的先锋,但并非大将之才,曹参智勇双全,在开国论功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萧何。他们俩搭配率领先锋军,可谓是汉王出手的一记重拳。本军由韩信指挥,刘邦跟随,自然理所应当,另一方面,也是对韩信实力的首次考察。虽说放权,其实稳健。

国士无双:韩信的戎马一生_第2张图片
平定三秦作战图

军事解构分析

1、奇袭陈仓,章邯西退

公元前206年八月,先锋军秘密北上,先攻破了西县丞,然后乘水北上,出大散关,渡渭水直达陈仓。这一路,星夜兼程,唯求速度。章邯大惊失色,仓促应战,不敌,向西退去。自己率军退守废丘,令章平守好时。两地相隔很近,彼此相互支援。曹参、樊哙把好时团团围住。

军事分析:要理解胜利,就要揣度失败。先锋军如何会失败?奇袭太慢,或者交战不力。这两点,汉军都做得很好,攻破西县丞的时候,肯定有人快马加鞭去报信,汉军要做到的是,比信使还要快,于是有了水陆并进,星夜兼程;其次在陈仓和章邯交战,汉军实力不弱于章邯军,加上章邯仓促准备,失败也就理所应当。但一旦章邯得知消息,备战固守,以待援兵,那就是另外一个局面了。而曹参、樊哙此时没有去围废丘的章邯,为何?这块肥肉,要等汉军本军来咬。

2、壤东主力会战

退守废丘后,章邯没有轻举妄动,他在等塞王司马欣从栎阳发来的援兵。塞王派赵贲急速救援。此时汉军的本军也抵达穰东,两军再此爆发了主力会战。此时曹参、樊哙立刻放弃围攻好时,前来支援本军。在两军夹击之下,章邯退守废丘,赵贲军被击溃,退守咸阳西南。此时先锋军北上围困好时,并迅速攻破,又和本军合力,在咸阳西南击溃赵贲。占领咸阳。

军事分析:这一阶段的作战,是双方硬实力的斗争。塞王司马欣几乎派出了全部精锐,和章邯合力一处。这一战,是三秦最有希望反败为胜的一战。但可惜,还是失败了。本军和先锋军合力,固然是一个原因,本质还是汉军军力强盛,兵马占优势。

3、主力防章邯,趁胜降塞王

攻破咸阳是平定三秦的重要环节。在击破赵贲之后,韩信做的军事部署同样十分高妙。派军队立刻奔往塞王司马欣老巢栎阳。司马欣的主力军赵贲已在前一战剿灭了,所以对付司马欣,不求人多,但求迅猛,以免援助来到,敌军转危为安。韩信派谁?樊哙!樊哙和曹参的先锋军吗?不,樊哙和灌婴一道就足矣。果然,司马欣随后立马投降了。将军曹参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北上守景陵。因为三秦中的翟王董翳派来的援军正从北边而来。曹参作为将军,要担负起北据强敌的重担。曹参先固守二十日,待敌军疲惫,大举攻破。而后援军又来,曹参渐渐不支,韩信于是急令将军周勃北上援助,大破敌军。至此,三秦之战几已落定。

军事分析:三秦之战,知名度远不及井陉之战、垓下之战。但正是不经意的决策与布局,让胜利看上去,那么自然而然。此战中,韩信对将领的任用极其精准;对军队的调度极其迅速;这两点特性,被胜利掩藏了,是故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才是军事战争的最高境界啊。

四、迂回奇袭,擒魏王豹

刘邦在彭城之战后,魏王豹叛汉附楚,因为魏国地理位置险要,是荥阳-成皋防线的后背。所以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领曹参步兵和灌婴骑兵(约不到三万)前去平魏。在伐魏之前,刘邦有一次著名的敌情问话。

汉王问郦食其道:“魏国的大将是谁?”郦食其回答说:“是柏直。”汉王道:“这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怎么能抵挡得了韩信!”又问:“骑将是谁啊?”郦食其答:“是冯敬。”汉王说:“他是秦将冯无择的儿子,虽然贤能,却也无法抵抗灌婴。”接着再问道:“步兵的将领又是什么人呀?”郦食其说:“是项它。”汉王道:“这个人抵挡不了曹参。如此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啦!”汉王军事谋略可见一斑。

国士无双:韩信的戎马一生_第3张图片
韩信破魏作战图

魏王豹在临晋蒲坂部署重兵(不超过3万)以阻挡从临晋方面来的韩信军队。韩信此战同样采用了奇袭策略。因为汉军兵力不多,稍晚如果魏王联合代国等势力,那韩信很难取胜。于是他设疑兵,在河西岸排列出船只,假装要在临晋渡河发起进攻。同时以曹参步兵执行奇袭任务,从夏阳乘坐大木瓮渡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南下攻击魏军侧背,此时的临晋关,灌婴骑兵也已渡河,魏王豹大惊失色,一路溃败,最终被擒。

军事分析:同样策略,李信伐楚败了,韩信却全胜

攻破魏国之战斗,看上去不过是一次简单的迂回夹击,肯定会胜利。真的吗?让我们回到20年前的战国。李信率20万大军,南下攻楚。楚国将领正是项羽祖父项燕。李信和项燕同样分布在颍水两岸。李信兵分两路,自己率一部主力南下迂回,打算在颍邑渡河,与北面的蒙恬军队成钳角包围之势。谁知李信在轻装渡河之际,遭遇了楚军主力的全力攻击!李信南面迂回之计,完全被项燕猜中了!

国士无双:韩信的戎马一生_第4张图片
李信伐楚

二十年后,还是同样的策略,韩信却打得有声有色。在故事背后,是韩信密不透风的军事决策,是行军神速的作战风格。这些才铸就了一个军事神话。

五、再续神话,连下代、赵、燕

韩信攻破魏国之后,主动向刘邦请求继续东略,以图包围楚国。魏国攻灭后,张耳封为魏王。刘邦于是让张耳带3万魏兵,归韩信指挥。此时韩信约有5万人马。

在邬县地区,韩信与代国国相夏说发生交战。夏说不敌,溃败被杀。

就在此时,张耳的死对头,陈余率赵军二十万,抵达井陉口,挑起了著名的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作战图

韩信驻扎下来后,派间谍打入赵军内部。此时的广武君李左车劝说陈余说:“韩信、张耳乘胜势离开本国远征,锋芒锐不可当。井陉这条路,车辆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粮草必定落在大部队的后面。望您暂时拨给我三万人作为突击队,抄小路去截断对方的辎重粮草,而您则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坚守不出战。”但陈馀曾经自称是义兵,不屑于使用诈谋奇计,说:“韩信兵力单薄且又疲惫不堪,对这样的军队还避而不击,怕诸侯嘲笑我。”

韩信得知,高兴异常,因此便敢率军径直前进,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下来宿营。到半夜时分,韩信传令部队出发,挑选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手拿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隐蔽起来,观察赵军的动向;并告诫他们说:“交战时赵军看到我军退逃,必会倾巢出动来追赶我们,你们即趁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遍插汉军的红旗。”

韩信随即派遣一万人打先锋,开出营寨,背靠河水摆开阵势。

天亮的时候,韩信打出了大将的旗鼓,鼓乐喧天地开出了井陉口。赵军洞开营门迎击,双方激战了很久。这时,韩信和张耳便假装丢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营。河边部队大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又和赵军鏖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抢汉军抛下的旗鼓,追逐韩信和张耳。韩信、张耳进入河边的阵地后,全军即都拼死奋战,赵军无法打败他们。韩信派出的二千名骑兵突击队一起等到赵军将士全体出动去追逐争夺战利品时,立刻奔驰进入赵军营地,拔掉所有赵军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赵军已经无法抓获韩信等人,便想退崐回营地,但却见自己的营垒中遍是汉军的红旗,都惊慌失措,以为汉军已将赵王的将领全部擒获了,于是士兵们大乱,纷纷逃跑,赵将尽管不停地斩杀逃兵,也无法禁止溃败之势。汉军随即又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在水边杀了陈馀,活捉了赵王赵歇。攻破赵地之后,韩信派使者劝降了燕国。两个月内,拿下代、赵、燕三国,韩信用兵之道,可谓神妙!

军事分析:在兵力不济又不得不战的情况下,军事家一般会怎么做?分兵夹击,诱敌入伏。前者是通过奇正,或者通过虚实,来实现军事力量的增益。而此战中,井陉地势险狭,难以夹击,赵军也未必会冒险轻进。韩信用了一招神来之笔。攻心!

韩信心中有他的军事决策模型,核心的战术是夺营易旗,以造成赵军最大程度的心理恐慌。为了达到赵军空巢出动。除了2000人设伏,韩信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赵军务必空巢出动。为此,佯退还不够,必须是韩信、张耳亲自打头阵,佯退,丢下战利品。(战场中,战利品就是功劳啊,尤其是大将军的锦旗)这吸引力太大了。韩信判断,赵军全军来追。

2、汉军必须能承受敌全军猛攻。如果汉军被赵军全力攻破了,也就没有所谓的夺营易旗了。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韩信才设定风险极高的背水阵。靠地利形势,逼迫汉军誓死一战。但这样的阵型是极其危险的。韩信能驾驭住,那大家视绝境为勇气;一旦信心溃败,韩信把控不够,那就是彻彻底底的水边溃逃。背水阵的失败,定是比其他阵惨烈得多。但韩信,有信心,其实也是迫不得已。我相信如果他兵力足够,是不会如此冒险的。能稳健取胜的,绝不取巧,这是作战的规律。

如果陈余听取李左车的意见,或者赵军不空巢出动,又或攻破了背水阵,但那样结局……或许不会属于天才韩信吧。

六、破龙且,擒项王:韩信与西楚的较量

破赵之后,因刘邦在荥阳局势危险,韩信于是和张耳一道南下救援。此时的刘邦冷不防地夺走了韩信张耳的兵权印信。派张耳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让他集结赵国尚未征发的部队去攻打齐国。就在此时,汉王的谋士郦食其,劝说齐王归附。韩信于是有了小心思,自己辛苦作战,难道还不如一个儒生吗?于是继续攻打齐国,齐王仓促无备,齐都临淄被攻破。齐王于是向楚王求援,于是有了潍水之战。

有人战前劝龙且,修筑深沟高垒固守,让齐王派遣他的心腹大臣去招抚已经丢失的城邑。龙且轻敌,不愿固守。这也能理解,在此战之前,楚军大战几乎无败绩。龙且有这样的傲慢的底气。

十一月,齐、楚两国军队隔潍水摆开阵势。韩信命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土,投堵潍水的上游,然后率领一半部队渡河去袭击龙且,随即假装战败,往回奔逃。龙且看到韩信怯懦,大喜。于是渡潍水追击韩信。韩信即派人挖开堵塞在潍水上游的沙袋,大水立刻奔泻而下,龙且的军队因此大部分没能渡过河去。韩信迅速组织反击,杀了龙且。

潍水之战作战图

军事分析:龙且是有傲慢的底气。齐楚联军二十万,其中楚军又有楼烦精锐。为何会败?韩信的谋略很简单,借助水流,冲破敌军。此项策略有两大关键。

1、上游堵水,且不被发现。如何秘密不被发现地准备一万个袋子,如何先堵住水且不被敌人察觉,史书没有写。至少我们可以猜测,韩信内部保密极其严苛;再者军事作风快速凌厉,刻不容缓。

2、渡河后退,不让敌军疑心。熟悉兵法的人,都知道。如果两军隔水列阵,谁先渡河,对谁就不利。因为对方可以趁敌军渡河一半,冲击敌军。春秋战国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后来大家都学聪明,谁也不先渡,隔江对峙。但韩信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渡河,就是等你来袭。楚军崇尚勇猛,不尚谋略。韩信熟读兵法,这一点异常举动,如果能察觉,胜败或许未定啊!

在潍水之战打败龙且之后,项羽集团已经陷入了刘邦、韩信、彭越的包围之中。

国士无双:韩信的戎马一生_第5张图片
垓下之战形势图

刘邦见项羽形势危机,于是主动撕毁了合约。让韩信统帅三十万诸侯大军,追击项羽。项羽率九万大军向垓下败退。在这最后时刻,项羽想要率领士卒,全力血战。这类感召三军,誓死一搏,项羽是韩信的师父。但可叹的是,韩信太懂项羽了。他在项羽帐下将近两年,项羽行事风格,韩信了如指掌。对付项羽的困兽一般的悍斗,韩信只用一招:请君入瓮。

韩信引军前攻,左右各设伏兵,韩信作战不利后退(就算真打,估计也得败退),项羽会追吗?性格刚烈的项羽,必追。项羽于是陷入三路大军的夹击,于是建起营壁来防守。

韩信如果采用消耗战,把项羽累死拖死,固然可以。但他再度采用攻心战,四面楚歌,楚军随即即溃。但将神项羽,是阻挡不了的。乌江边,一代人杰项羽,自刎而亡,将星殒命啊!

项羽走了,世间军事神话,唯有韩信。

七、国士无双的悲情落幕

韩信是当世一流的军事家,他不是政治家。如果他在齐地时反叛,也未必能驾驭曹参、灌婴这些刘邦的老将,也未必能最终斗过政治老手刘邦。大汉开国之后,他先是因人告罪说要谋反,被贬为淮阴侯,后因与陈豨谋反泄密,被吕后所杀。

人性道德,从来没有绝对。刘邦两次夺取韩信的兵符,早已对他有防范之心,被贬淮阴侯,也是强烈的政治信号。我们不能一厢情愿认为韩信忠心不二,一身正气。也不能一位认为韩信心怀鬼胎,最终谋反身亡。人性的选择,反与不反,有时候很模糊,有时候很无奈。

或许,他改如张良一般,急流勇退,功成身退。

或许,在被吕后捉拿的那一刻,那份著书立说,云游四海的念想,重新闪烁在了他弥留的眼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士无双:韩信的戎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