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胡同里的遐思

闲居家中久了,难免有憋气郁闷之感。于是突发奇想,走出家门,来到位于京城中轴线东侧的南锣鼓巷。

说来天公作美,阳光灿烂,天空难得的晴朗如是。只是清冽的冷风扑面,还是有丝丝寒意,风顺着脖颈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紧了紧领口。坐上地铁,30分钟不到便到达这个具有740多年历史的街区。也许是天气冷的缘故吧,行走在这条古老巷子里的游人并不似平日里那么多,虽少了些喧闹嘈杂,但依然不乏在瑟瑟寒风中拍照嬉戏的游客。

图片发自App

走在这条历史的长街上,自然要对其来由做一番考究。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宽约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其后延续至今。这条窄窄的巷子东西两面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这里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大富大贵之地,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如今供游人凭吊历史、踏访古迹,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寻找一份闲情雅致。

图片发自App

我姑且就是来寻找一份闲情雅致的情调的吧。漫步在这条长长的、窄窄的街道上,看着两边打着各色招牌的店面,很想知道在六七百年前,这里是否也像今天这般商业通达?还是在封闭的四合院外偶尔传来的沿街叫卖? 街道两侧尚留存的几棵合抱粗的柳树、槐树应当知道答案吧。已经发黄的树叶依然顽强地傲立枝头,而那些终于禁不住寒风飘落地面的枯叶在游人的脚下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叶落归根是一种宿命。

图片发自App

感觉有点冷,而且我对商业的东西也没什么兴趣,于是走完了一条街之后,决定返回来找个地方坐坐。在巷子的西侧,一个装饰雅致的门面映入我的眼帘。就它了,一个叫“16毫米”的咖啡吧。为什么叫“16毫米”?这个咖啡吧的名字足以引起我的好奇。走进咖啡吧,我发现自己是这里唯一的客人,不大的空间里低低回旋着悠扬的音乐。在靠近门口的座位坐了下来,我点了一杯卡布奇诺,跟前来招呼我的漂亮的女服务员闲聊起来,话题自然从咖啡吧的名字开始。

图片发自App

想想现在的人们,如同上紧发条的钟,不由自主地被人流裹挟着往前奔跑,甚至顾不得停下脚步思忖一下为什么活着。也许很多人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毕竟很多人都在为房子、孩子、票子忙活。也许出发久了,就容易忘记自己的目的地,几个月前的自己不也是这样吗?仔细想来,这么些年来何曾想过到底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东西。人说四十不惑,而现在的我却着实为自己的人生困惑了。所以,我终于停下了脚步,一切都恢复到原点,这也给了我反思的机会。入世久了真的需要出世,否则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些东西终究会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体验了自己内心的绝望,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对日常生活失去了兴趣,对人际失去了兴趣,唯一的感觉就是自己还得活着。我想这也算是生命对自己的考验吧,当一切都离你而去的时候,你终究需要去想一下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

我确实错了,但幸好还来得及。

图片发自App

如果现在走完生命的半程,如果我还能有机会再活一个40年,我要在下半程的人生中做自己真正的主人,而不是活成别人期望的样子。不再继续沉溺于过去,也不再为明天而忧虑,只活在正在发生的当下,只做自己擅长、自己热爱、让自己欢喜的事,就像是活第二次,不要像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卢梭在《爱弥儿》里有一段很透辟的话,大意是说人生幸福起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那就让自己在能力范围内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努力去做自己所想做的事。这也意味着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做加法,而对自己能力范围外的欲望做减法,只享受为保持生活健康所必须的生活乐趣,只追求为健康和生活所必需的金钱。

图片发自App

生命里要出现的人注定是一种缘分,对喜欢自己的人要珍惜,对不喜欢自己的人要学会健忘。不要刻意去迎合谁,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在他人的世界里随遇而安。我可以欣赏你,但不一定成为你,我转过身,安静地做我自己。

对发生的任何事情,好的坏的照单全收。只要发生的,就是安排好的,已经发生了的就不要纠结;凡是离开自己的,就必然不属于自己,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尘埃,任何当时觉得过不去的事情,回头去想其实就是昙花一现。这样去想,才能放得下,才能继续轻装上路。

图片发自App

缘起缘落,本不由人,行止居安,自有定数。在未来的日子里,尽己力,听天命,无愧于心,不惑于情,顺势而为,随遇而安,做一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好人,甚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日胡同里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