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人生三步骤
每个人的发展过程中都应该有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生活。衣食住行与价值是维持生命的存在。先讲讲食和衣。
所为食前方丈,一丈见方的很多食品同颜渊的一箪食、一瓢饮,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大布之衣,大帛之袍,同锦衣狐的作用也差不多。饮食为御饥渴,衣着为御寒冷。
同样,颜渊居陋巷,在贫民窟里;诸葛亮卧草庐,在一间茅草房里,从表面上看双方好像不一样,其实在生命和意义与价值上还是差不多的。
再讲到行,孔子出游一车两马,老子函谷关只骑一头牛,普通人只好徒步跋涉了。
今天科学发达,物质文明日新月异,我们的衣食住行同古代的人绝不相同,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角度看,衣还是衣,食还是食,住还是住,行还是行,生活还只处于第一阶段。
动植物亦有它们的生活,有它们维持生命的手段,所以生命第一层次即生活方面比较接近自然。可以说人同其他动植物的生活相差得不太远。孟子的“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即是此意。
进一步说,我们是为维持我们的生命才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的生命就是为了生活。生活应该在外层,生命则在内部。生命是主,生活是从。生命是主人,生活是跟班,来帮主人的忙。
生命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应该另有作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生命发展这程中的第二个层次,即人的行为。换句话讲,人的生命价值应该体现在事业上。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只为吃饭、穿衣、住房子、行路的。除了衣食住行以外,我们应该还有人生的知为和事业,这才是人生的主体。
今天不少人工作都是为了谋生。为了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才谋一个职业,那工作来满足自我生活需要。工作当然也可以说上一种行为,实际上应该有另一种高尚的行为,按照古人所讲,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只要有所不为——不讲我不想讲的话、不做我不想做的事,不论他是大总统、大统帅、大企业家,还是农民、工人,从行为上讲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区别只是生活质量,但做人的精神是平等的。讲平等要从这种地方讲。如只从生活质量上看,人与人怎能平等呢?整个世界的人都不平等!
有的事富贵的人可以做,贫贱的人却不能做;有的事贫贱的人能做,富贵的人却不能做。只有我们讲的修身,这种精神行为,才是平等的、自由的。可见古人所谓的修身,到今天仍旧有意义有价值。再过上300年、3000年,这种意义与价值还会继续存在。
第二步是齐家。每个人都一个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好合,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天下哪有完全大公无私的事呢?吃饭,一口一口吃,这就是私的。穿衣,穿在我身上,也是私的。房子自己住,还是私的。哪有不私的事呢?
修身齐家不是个人主义,不能只讲自己。没有父母,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修身齐家亦不是社会主义?身与家都是私有。
修身齐家是一种行为道德,是公私兼顾的。尽自己的能力来修身齐家,这是你应该做的。我应该修身齐家,你也应该修身齐家,大家是平等的。
第三个层次就是治国平天下
个人、家庭、国家是一体相通的。古人对人生看得很通达很透、才会有此想法。
一个人最多不过有100年的寿命,能活到八十九十的就很少了。过了一百年,一个家里的人就完全换了,正所谓人生无常。
世界上各大宗教,无论耶苏教、回教,还是佛教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惟有中国人不喜欢讨论此问题,中国人习惯在人生无常的现实下安下心来。
我们为什么要修身?为什么在齐家?为什么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现在讲到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了,这就是人生归宿。
人生有开始,自然也应有个归宿。只为在此听演讲,听完了,各人各的归宿,或者回宿舍,或者回家。我们的人生也应有个归宿。
中国人讲归宿同宗教的讲法不同。宗教说人死了灵魂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中国人不说对,把此问题搁置不论。中国人讲人生的归宿在人性。
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性。老鼠有老鼠的天性,小白兔有小白兔的天性,那么我们人呢?人和动物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的天性高过相其他动物,不容易以现。不仅别人不知道,自己或许也不知道。人的一切行为都应合乎自己的天性。正所谓各有所好。
如我摆两个菜;一个鸡,一个鱼。你喜欢吃鸡还是喜欢吃鱼?一下子就可知道,这很简单。若你是学文学的,究竟喜欢诗歌还是散文,就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知道的了。散文中,你喜欢韩文还是柳文,更不容易知道。这些都该用些力气才知晓。人的其他行为也是如此。总知,人的行为要合乎自己的天性。
能令自我天性得到满足,自会将安乐两个字放在人生最后的归宿上。我天性就是这样,只有这样做,我才安心,才感到安乐。
那么我请问诸位,我们的人生除了安与乐之外还有第三个要求吗?吃要吃得安,穿要穿得安,安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字。安了才会乐。看看社会上大富大贵的人,或许他不安不乐而极其贫贱的,或许反而安乐。
诸位应该争取还是安乐于贫贱呢?宝贵与贫贱只是人生的一种境遇,而我们要的是安与乐。只要我们的行为合乎我们的天性,完全可以不问境遇自得其乐。
我们中国人常言德性。什么叫德性?韩愈说:“足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可见德就是性。自己的内部本来就充足,不必讲外部条件。臂如说喜欢,喜欢是人的天性,不而要外部条件。快乐亦是天性,不而要外部条件。哀伤也是。人遇到哀伤时若不哀伤,便无法安乐,如父母死了,不哭你的心便不安,那还怎么安乐!怒也是人生的天性。发怒得得当,也会感觉内心安乐。
我不识一个字,但我也有喜怒哀乐。诸位看街上不识字的人很多,或许他们的喜怒哀乐比我们天真、更自然,发泄得更恰当、更圆满。人生的最后归宿就要归在德性上。性就是德,德就是性,古人亦谓之性命,我们要圆满在发展它。
表现出恰当而圆满的喜怒哀乐,可做别人的榜样与标准,我们称其为圣人或天人。与天与上帝,与大自然合一。人生若能达到这个阶段,就可以死而无憾了。
做人第一要讲生活,这是物质文明。第二要讲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文精神。德性是个人的,同时也是古今人类共同的。人生的归宿也应如此。
不需要华丽的包装 我们坚守原创的力量中外管理杂志公众号已开通“评论”功能,欢迎大家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参与拍砖,精彩的观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墙分享给大家
直接点击,查看近期最受关注原创文章:
1. 芮成钢:你急什么?
2. 急,因为弱者思维
3. 德国人为什么不提互联网?
4. 总导演谢涤葵揭秘《爸爸去哪儿》:集团军作战的完胜秘籍 5. 让你惊呆的日企管理 6. 谁把郭振玺逼上了不归路? 7. 中国应该向世界冠军德国学习什么 8. 八次被否定,最终成功逆袭的《我是歌手》,如何让明星再站选秀台 9.金钱永远不是早起的理由:Facebook、苹果两位CEO清华演讲的启示 10.郭美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方向? 11.湖南卫视17年“变形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