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自称为社会生态学家,他在研究企业和管理问题时,总会将目光放在历史和政治的大格局中。《管理新现实》首次出版于1989年,其中既有对过去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讨论,尽管德鲁克准确言中了许多未来的重要事件,包括苏联的解体等。但这依然不是一本以预测为目的的书,德鲁克更关心的是新现实条件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第一部分从政治方面回顾了200多年以来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与发展。政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经济、社会、民族等息息相关的。德鲁克从一些列纷繁芜杂的事件中梳理出变化的规律,并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1.自由资本主义的终结
与地理上的分水岭一样,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分水岭。越过这条界限我们就进入了另一个时代。
自启蒙运动以来,资本主义在欧洲逐步确立了主导地位。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以国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海外扩张,形成了最初的海外殖民帝国。这些国家对外进行战争与掠夺的同时将西方的技术、文化和制度也传播到了全世界。对内实行完全不受干预的市场经济政策,社会逐步分裂成对立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一时代的终结大约在1873年前后,海外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本国工人起义不断发生、甚至颠覆政权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1873年,维也纳股市崩溃,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的终结。德国总理俾斯麦首创国民健康保险和强制性老年保险,催生了福利国家;英国等政府开始限制雇佣童工、约束雇主权利,制定《反垄断法》等偏离自由市场原则的法律制度。这一系列的举措将资本主义国家带入另一个时代。
在海外,1873年的历史分水岭之前发生了两个重要事件:1857年印度反对英国起义和1867年日本明治维新。印度的起义最终失败,但是减缓了英国在东方殖民地推行西方思想和政治制度的步伐。同时也使印度人认识到回到殖民地以前的专制王朝统治已然不可能,西化是必然的趋势。
日本进行的明治维新则是主动接受西化,学习西方人的技术和制度,但都要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从而避免了被西方统治的命运。这一策略纷纷被伊朗等国仿效,通过自身的改革,来逐步接受新技术,既不接受殖民统治,也不完全否定西方,回到殖民前的老路上。
2.两大阵营的形成
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结束后分裂成两大阵营: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
前者通过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改良,通过发展经济,关注弱势群体,逐步平复了社会矛盾。他们奉行的原则是通过主要的利益集团把整个国家整合成社会经济阶层。
这一原则可以追溯到罗马共和国时期,但直到19世纪才在美国成为现实,美国声势浩大的平民主义在那时兴起。1896年,马克汉纳发明了一种新的政治整合原则:通过共同的利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经济发展,当时称繁荣,把主要的经济利益集团,及社会阶层整合在一起。在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将这一原则运用到极致,战后的日本依然延续这一原则,实现了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
历史的另一个分岔是承袭马克思主义思想,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无法共存的,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来建立一个新的政治体制才能改变命运。他们信奉的原则是社会拯救,即建立世俗社会秩序和平等的世俗政府。但是在西欧主要国家,经过暴风骤雨的共产主义革命之后,纷纷放弃了乌托邦式的社会经济承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俾斯麦的福利国家战胜了阶级斗争,使得西欧和中欧的马克思主义者迅速演变为修正主义者或者资产阶级。
在东欧和亚洲共产主义理想纷纷变成现实,无产阶级的革命在前殖民地国家取得广泛的成功,建立了像苏联这样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强国。在二战后的半个世纪里,在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同时,也代表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的抗争。
3.未来的命运
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要做出改变,最终殊途同归。
德鲁克认为1965年—1973年是一个分水岭。我们已经穿越了这个分水岭,进入了一个未知的领域。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可以作为分水岭的标志性事件,标志着政府作为进步源泉的时代终结。而在另一端,在社会主义阵营,各种主义和口号已经显得绵软无力。
在美国和西欧社会,现在阶级整合也不再奏效。原因之一是经济利益集团作为实体的独特性和自我意识日趋式微;原因之二是这些群体不再有社会上的独特性;原因之三是新的社会主体,即知识型员工,不再能用利益集团来定义,他们不是资本家也不是无产阶级,德鲁克认为还没有适合他们的政治原则政治整合。
苏联解体是必然趋势。首先苏联推行民族政策激化了各民族的矛盾,统治者忽视除俄罗斯族意外的其他民族,特别是欧洲和亚洲部分的民族差异、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此外,戈尔巴乔夫希望通过改革发展经济,来建立新的纽带。但是不可能成功。如果改革失败,那么苏联只有采用斯大林式的重压才能维持统一,这样一来会加速苏联的瓦解;如果改革成功,也不可能继续维持多民族的统一,改革成功只会产生更大的离心力。民族主义最强的地方,恰恰是经济发达的波罗的海三国,这绝非偶然。
历史最后会走向何方,德鲁克没有给我们明确的方向。但是他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政治原则。我们已经生活在其中,但还不清楚其具体原则为何。今天我们看到,苏联解体、全球化、去意识形态化已经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