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士自风流——读《苏东坡传》记

文|周杨

真名士自风流——读《苏东坡传》记_第1张图片

依照林语堂先生于书中所示:“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太大关系。主要的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

读罢苏传,再读前言自序,感触颇深。苏传所记子瞻之一生,起落参商,漂泊不定,子瞻本人亦有“我生如飞蓬”之喟叹。而终此一生,子瞻性之不改、傲之不减、志之不短,逍遥洒脱,超然出尘,于俗世起落辗转间能立定人心方寸,不能说不让人心生钦佩,受益良多。

如无苏传记载苏轼一生,将其传于世人,我们不能了解、不能喜欢,也就不能受到这样一场心灵的教化。

一、苏东坡

为苏东坡作传,很难绕开苏轼所著的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文表。苏词之名,古往今来,长盛不衰,多述无益。苏文的境界,万化大观,内蕴沉远,意味深长,如要讨论,非万字不能尽言。表奏章呈,朝廷事也,与苏轼政治才干相关,但我不懂政治。而苏诗于世,豪放或不及太白,沉郁或不及子美,平易或不及乐天,谈来不够典范。

所以讲讲苏轼的事。

苏轼的那些事儿,自然不能避过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有些玩笑意味,断章取义,歪读曲解,竟然也把苏轼逼到了那样一个境地,实在叫人哭笑不得。其实苏轼写诗到底存没存着夹枪带棒、含讽带刺的意思,已经无法证实。而我们只能证明,乌台诗案对苏轼的打击是巨大的。

他一度绝望,认为死路一条,为此给子由留下两篇绝笔,闹的子由不得宽慰,伏案大哭。事情传到神宗那里,神宗也不免为之伤神。

然而苏轼被释之后挥笔而就一首“城东不斗少年鸡”。以至于他自己也嘲笑自己:我真是无药可救。

再洒脱的人,也难有如苏轼这般,历经万事而不倒,长存一股傲气,矢志不渝。有句话说:狮子受再大的打击,还是狮子。而对于苏轼,不管他经历什么,有无知己,他都能自得其乐,当他自己的苏东坡。

论语曰:“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苏轼心灵的宽博与坚韧,意志的强大与坚定,由此可见一斑。

真名士自风流——读《苏东坡传》记_第2张图片

二、王安石

苏传中的王安石,也是一个足可称道的生动角色。

林先生在王安石和王安石变法上,颇下了一些笔墨,写的也算详尽。而王安石变法始末,苏轼并没有起到重要作用,这个写法看似不合常理,但细细品来,写王安石其实也有目的在其中。

王安石有一个外号,叫“拗相公”,而林先生对于他最中肯的评价是“永远是个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他不顾一切的要实现他的政治抱负,证明自己的才华和价值,为此甚至不计代价、不择手段,是一个极端的空想主义者,且固执的过了头。“成为自己梦想的牺牲者,自己的美梦发展扩张,而后破裂成了浮光泡影,消失于虚无缥缈之中。”

王安石变法就在这样的宏图大梦中,被乌托邦化,脱离了现实,最后成为只存在于雄心者的头脑里的一个极具诱惑性的美丽蜃景。“王安石出卖了皇帝,皇帝出卖了人民。”

晚年的王安石是失落的、寂寞的,他的自负自尊已经被现实缠剿的体无完肤,而令人倍感凄楚的是,他没有能如苏东坡那样,在最轻狂的年月里遭受这一切,遭遇后也豪放纵情,心高气傲,还能常与挚交好友相伴,把酒言欢,笑论古今风月。

王安石变法落幕,王安石谢幕,而后繁华寂落,唯剩一些人世萧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真名士自风流——读《苏东坡传》记_第3张图片

三、真名士自风流

林语堂用这样一段话,详细而苍白的为苏东坡下了定义:“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的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转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这还不足以道出苏轼的全部……”

他的生命如此的丰富充实,他不仅教化着自己,也教化了时代,教化了文学、历史、现实,同时教化了后人。如果没有《苏东坡传》,我们不能这样贴近的了解他喜欢他,也就不能这样完整的思考他认识他。

我们老师说:现在的人,少有不喜欢苏东坡的。我深以为然。

苏轼生命的最后,是一颗巨星的陨落,人间将会失去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心灵,但却又不使人悲痛、不使人怨恨。

也许林先生写就苏传的时候,自己的心中也有这样黯然慨叹:“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苏轼生命最终是平和的,仿佛他确实只是倦极而眠,终究没有离开人世。

而现在,苏轼还时常出现在你面前,你读他的诗作文章,读他的轶事典故,总会感到他的生命这样厚重广博,难以用一种文字或者精神来概括,甚至于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死亡来宣告结局。你看见他长久的站立着,活着,他的人格思想也永久的影响着,散播着。

正如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他留下的一切,是鲜活的,生动的,站立于万古千年的时间中,不会消逝老去。

他快乐的心灵,潇洒的思想,坚强的意志,骄傲的姿态,将会永远存在,伫立不朽。就算是苏传也不能承载他生命的厚重。

他的才识风貌,早已无需哄抬抑或是追捧,只要被寄托在记忆中,在心灵深处,就无时无刻不在发散着他与生俱来的光芒,成为无数后人来者精神的灯塔。

我们的生命要如何才能这样广博,成为这样开合挥洒的大写意?随性而为,又能一生坚守?苏轼就是答案。可其中折解不尽的深意,并非人人皆可得知。

是真名士自风流。这也许是我们穷尽一生才能彻悟的禅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名士自风流——读《苏东坡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