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好,机会那么多,我这么爱热闹,哪里舍得这么年轻就退休离场。咱们换个江湖见,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选自《马云退休演讲》
一个诈骗犯激发的中国互联网天才
据《这就是马云》记载,1995年,彼时的马云,还在经营着一家海博翻译社,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和口才,被杭州市相关领导相中,委派他去美国与投资方洽谈高铁合作项目。这一去可不得了,马云发现,这个美国投资公司谈判时说的事情根本与事实不符,还想收买他,为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作证”。在被“软禁”一个月后,马云终于脱身。
“这帮人太坏了!”马云披着毯子缩在沙发里,反复重复着这句话。然而,潜能都是在逆境中被激发的。马云心想,好不容易来到美国,不搞搞事情怎么行。
他想起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外教同事之前说起过的因特网,于是联系到在美国的一个朋友Sam。Sam带着马云去了他的公司VBN。在这家公司的电脑上,马云第一次接触到因特网,他就在上面敲了“beer”,结果搜索出来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就是没有中国啤酒。接着他又敲了个“China”,搜索结果却只有数十个单词的中国历史介绍。
马云,看到了商机。
在Sam和其他几个年轻人的帮助下,海博翻译社英文站诞生了。发布后几个小时,有五个客户通过这个网站找到马云。这使得马云萌生一个想法,“我要回国做互联网生意!”
1995年4月,马云办起了“中国黄页”。自此,他的互联网生涯开始。当年,谁也没有料到,如今的马云会坐拥4600.25亿美元(截至2019年9月)的阿里巴巴集团。
二十年风风雨雨,2019年9月10日,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马老师的传奇经历应该不会随着卸任而划上句号,那么我们从他的经历中又能学到什么呢?
别把抱怨当习惯
马云曾说,“别把抱怨当习惯”。这也被写在阿里巴巴文化价值观考核标准的第三项——拥抱变化中,“适应公司的日常变化,不抱怨”为最低标准,1分,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能得到更高的分数。而如果员工没有达到,经理必须说明理由。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抱怨呢?
罗宾·柯瓦斯基博士早在 1996 年《心理学报》分析,很多抱怨反映的都不是人们对某个事物或人的真实态度。人们只不过是想藉由抱怨引导出一定的人际反应,而这些“人际反应”可以用五个英文单词表示:
● Get Attention:寻求关注
● Remove responsibility :推卸责任 ● Inspire envy :引人艳羡 ● Power :操纵力 ● Excuse poor performance :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这五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一个新的单词GRIPE——抱怨。下面让我们来一一击破这五个单词。
▍赞美的力量
好莱坞曾经流行过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_do you_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
如今,是一个人脉的社会,不管是商业大咖,还是普通职员,谁也不可能成为独胆英雄,每个人都需要社交。与一个陌生人破冰简便的方法是——聊聊天气,“帝都这什么鬼天气!夏天热死,冬天冷死!”或是聊聊体育比赛,“男篮家门口输球了,忍气吞声”。
抱怨,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些人甚至发现,停止抱怨后,与朋友、家人相处都有些困难,因为他早已习惯通过消极的对话,引起别人的注意。
但其实,你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赞美别人和感恩,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注。
亚兰·格兰特,沃顿商学院教授曾做过一个研究,内容是一个呼叫中心每天打电话给曾接受过资助的校友,让他们向母校捐款。大多数回应都是拒绝。这个工作干起来异常煎熬,看不到希望,导致员工流失率很高,工作满意度很低。
格兰特教授随机挑选了50%的员工,去和那些接受过学校资金帮助的学生交流15分钟,受助学生表达了对筹款机构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的感激之情。于是,筹款人员感到了自己的工作价值,觉得自己的工作可以为他人带来影响,带来改变。
在这之后,他们筹到的钱比之前提高了250%-400%。这就是——赞美的力量。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很多人提倡持续学习,保持好奇心,大量阅读。如果不这样做,“35岁”就会被人工智能淘汰。
科技的发明,本来是减轻人们压力的,可是却日渐成为“凶手”,让我们无处遁逃。就像电脑的发明,本来是让工作更有效率的,可是很多人每天在电脑前工作12个小时,最后成了电脑的奴隶。而即使已经996,依然完不成KPI,不被领导认可时,抱怨之情就油然而生。
如果你问一个人,“你为什么这么生气?”
他可能说,“领导又批评我了,我为了公司累死累活的,他就是看不到。活都我干,他每天就动动嘴、打打电话、发发微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抱怨的原因是由别人引起的。
实际不尽然,一个人既要向外看,也要学会向内看,人们有时很难认识到自己的变化,而过度关注外界环境的变化。其实,当自身发生改变时,外界才会随之改变,靠抱怨不能解决问题。
员工也常常设定——领导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我,不然就对不起我的付出。其实,每个人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只是我们没有身在其中,不知道个中滋味罢了。
有时候看到的只是一些假象,就面对这些假象开始抱怨,真相反而会越来越远。就好比你可能只是看到领导打打电话,开开会议就是一天,但也可能领导的一个电话,就为公司带来千万级订单,一个会议就给公司带来转机,使公司扭亏为盈。
抱怨只会徒增烦心事,不解决任何问题,只有放下抱怨,才能山高水长。
“在困难的时候,你要学会用左手温暖你的右手。你在开心的时候,把开心带给别人,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别人才会把开心带给你。” 马云说。
马云最初在创办中国黄页时,为了拿下一家杭州企业的生意,连跑五趟,收集了大量电子商务的资料,不厌其烦地向这位老总讲述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对方还是将信将疑,但马云没有放弃,向老总要了一份企业宣传材料。几天后,他杀了个回马枪,从最初的讲述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转为将企业资料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展示,对方看到后,终于决定付款。
当一个人经历了无数委屈、失败、打击后,依然能够带着快乐与信念去工作,那这个人必将与众不同。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抱怨,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对自身能力的否定,是对现实无法改变的一种变相迁怒。
所以,与其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如设法去改变。改变不了引起你抱怨的环境,就尝试从改变自己做起。
早年的时候,马云的自信被当成了狂妄或者忽悠。甚至最初追随他的十八罗汉,也曾内心忐忑不安。尤其在创业开始没几个月,大家凑的50万挥霍一空。于是,不得不与他一起熬过两个月没钱、看不到希望的日子。
2010年5月,马云在中国首届网商交易大会上,发表了一次典型的马氏风格演讲:“如果马云可以成功,中国80%年轻人都可以成功……在座的所有人,我和大家没有什么区别,而唯一的区别是,我比在座所有人都长得怪一点、丑一点,但我很自信,我自信不是因为我狂妄,而是因为我看到了未来!”
当马云宣扬他的理念时,会让你感到他真诚的气场,感受到互联网商业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让你不由自主认同相信他的观点。
所以,所谓“忽悠”的本质不在于宣传公司多厉害,而是在于公司能为人们解决什么需求,能为行业带来什么改变。忽悠,就是占领人们心智。
要想忽悠好,必须要足够自信。而自信,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
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说过,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阿里巴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一步步颠覆人们生活的日常史。
阿里巴巴的进攻战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 产品进攻。从B2B到淘宝网,体现了阿里巴巴内部生态的变革,而之后的蚂蚁金服到阿里云的发展,体现了阿里巴巴外部开放生态的变革,阿里巴巴颠覆了传统零售、支付方式、安全市场。正如马云所说,“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而产品的背后需要整个组织生态的不断迭代、进步,才能让人才适应公司的发展。于是,阿里巴巴有了第二步的进攻。
第二, 人才进攻。从合伙人团队(2000)到独孤九剑(2001)、六脉神剑(2005)再到湖畔大学(2015)、达摩院(2017)、罗汉堂(2018)、新六脉神剑(2019)的建立,阿里巴巴从建立内部员工培养体系走向为社会培养企业家,推进计算机科学和相关领域前沿研究,从惠利自己走向惠利社会。
停止抱怨,热情拥抱变化,先把自己忽悠起来,进而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看准趋势,把握稍纵即逝的拐点,或许你就能造就下一个风口。
▍新六脉神剑,阿里人再出发
2019年9月10日,在阿里巴巴成立二十周年之际,阿里宣布升级使命、愿景、价值观,发布新六脉神剑体系,体现了对马巴巴阿里精神的传承。
“今天不是马云的退休,而是一个制度传承的开始。今天不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一个制度的成功。”9月10日晚,马云在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现场对全体阿里人说。
所谓六脉神剑,是指尖的内力隔空激发出去的,使其以极高速在空中运动的一门技术,分为少商剑、中冲剑、关冲剑、少冲剑、少泽剑与商阳剑。其特点在于一个字,“快”,以“无形之剑”胜“有形之剑”,增强内力与耐力。对于阿里巴巴,其价值观体系犹如无形之剑,激发员工潜能,让企业走得更远。
在阿里巴巴新六脉神剑体系中:
●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此少商剑也,石破天惊。
●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此中冲剑也,气势磅礴。
● 认真生活,快乐工作;因为信任,所以简单,此关冲剑也,返璞归真。
● 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时此刻,非我莫属,此少冲剑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此少泽剑与商阳剑也,变幻莫测。
据了解,“新六脉神剑”诞生历时 14 个月。期间,阿里巴巴举行了 5 轮合伙人专题会议,累计 467 名组织部成员参与了海内外 9 场讨论;对全球各事业群不同司龄、岗位、层级、年龄的员工进行调研,得到的建议反馈近 2000 条……从一个字到一个标点符号,“新六脉神剑”修改过20多稿,最终正式出炉。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新六脉神剑”诞生历时14个月张勇称最重要的目的是寻找同路人》)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马云曾说,“绝大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而阿里人走到今天是因为相信而看见。”
我们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看到的世界,所谓眼见为实。然而,事情并非如此。
● 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是权势主导,你就会看见周围全是关系户
● 如果你相信这个社会只有溜须拍马才能升职,你就会看见同事都是巧舌如簧、不干实事
● 如果你相信你的命运无法改变,你就会看见很多抱怨命运不公、悲观失望的人
马云的阿里巴巴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蔡崇信。
1999年末,蔡崇信与马云在湖畔花园谈完事情后,一起西湖泛舟。忽然,蔡崇信对马云说:“你要成立公司,要融资,我懂财务和法律,我可以加入公司帮你做。”
马云听到后差点掉到湖里,他不敢相信:“你再想一想,我付不起你那么高的薪水,我这里一个月只有 500 块工资。”
于是,曾主管AB投资公司亚洲私募股本业务,拿着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其家族政商实力深厚的蔡崇信,脱下西装,选择跟随当年一穷二白的马云。
他到底看见了什么?这个世界,不外乎是钱、权、情。
论钱,70万美元年薪与500块人民币月薪大相径庭;
论权,站在金融圈鄙视链顶端的私募与初出茅庐的阿里云泥之别;
论情,从小一路顺风顺水的蔡崇信,与马云一样,渴望成功。
正是那种对所做事情成功后的期待,让他们惺惺相惜走到一起。蔡崇信曾说:“跟谁干,看人的感觉,有没有操守,品格如何,值不值得信任。我绝对相信人的因素。”
也有些人说,即使蔡崇信失败了,依然可以重新去做他的私募,大不了浪费几年光阴。但除港澳台之外,中国共拥有约4500名CFA持证人、18万CPA持证人,这些人中,又出了几个蔡崇信?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或及时把握机遇,正如电影《无问西东》里面所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就是相信。
在相信背后,是直觉。什么是直觉?
当年孙正义只花了5分钟便决定投资阿里巴巴2000万美金,对此,孙正义是这么回答的:“一件事情你做了很多次,就不需要再去过多斟酌,你连想都不用想,就能感觉到。第一直觉有时比对细枝末节的计算更加重要。我之所以当机立断投资马云,是因为他的眼睛闪闪发光,你能感受到他身上洋溢的能量。如果你能拥有这样的能量,你今天拥有的商业模式并不重要。”
英国利兹大学心理学家霍金森曾报告一个直觉救命的真实案例:一位一级方程式赛车手正在赛道上驾车狂奔,过急弯时,他突然间做出了一个让自己吃惊的动作——猛踩刹车。而这一脚刹车救了他的命,因为有几辆车堵死了他转弯后的赛道。
心理学家借助录像资料帮助他在脑海中重现当时的心理过程,他才醒悟:当时自己直觉发现不同寻常的现象:观众本该欢呼但没有欢呼,本该注视他,却惊愕地注视前方。他的无意识感受到了这个异象,并迅速采取了正确行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直觉?
1. 经验的积累。曾经有一位从业将近三十年的资深财务总监说过,如果给他看一个企业的财务报告,他不用计算和调查,就能凭直觉判断出有没有造假,这是因为他看得财报太多了,便形成一种思维惯性。
2. 善于观察,把控细节。在和他人交谈时,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到对方身上,从对方的语调、表情、举止等等不易察觉的细节,洞察说话人真实的感觉和想法。
3. 培养自己精气神。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之所以能成为伙伴,是因为相近的志趣、相似的视角与共同的理想。所以,只有先提升自己的境界与气场,才能吸引到同类。
流水的员工,铁打的公司。也许,我们终有一天会从现在的公司“毕业”。(完)
| 参考资料
1.威尔·鲍温《不抱怨的世界 》
2. 皮克·菲尔《气场——改变全球1600万人命运的强大蝴蝶效应》
3. 张莉平《马云:格局决定一切》
4. 陈伟《这就是马云》
5. 新浪财经《“新六脉神剑”诞生历时14个月 张勇称最重要的目的是寻找同路人》
*本文由混沌创新评论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部分图片源自pexels.com、unsplash.com。撰稿:蔚蓝的海。版式:JY.Yang
喜欢本文,点个[在看],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