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农民假装在种地,家庭农场主为何亏损?

原标题:农村有2亿农民假装在种地,家庭农场主普遍亏损的根源是什么?

在中国,有人统计,我们可能还有8亿农民,但是其中大约有不少于2亿的农民,都是“假装在种地”。他们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既不转租,也没有心思精心打理,甚至在城里打工长年不回农村一趟,让地荒了起来。

这2亿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得不是种地,靠得是打工。

这2亿农民生活在城里,工作在城里,但又是在农村有地的农民。

他们进不了城成不了“真工人”,也不可能再回去种地,只能做一个假农民了。

代收、代种、代卖,种地只剩下了“地”

在前些年,有一次我坐火车回老家农村的时候,一火车里全是背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一问才知道正巧是麦收的日子。

但是近几年,在麦收的日子很难再有“麦运”了。

火车上的农民工也越来越少了。不是我们的交通有多发达了,而是需要回农村麦收的农民越来越少了。

以前无论农民身在何方,但心里至少还挂念着老家农民的那块地。

而如今,即便是在农村老家,年轻的农村青年们也没有多大的心思用在种地上了。

找人代播种、找人代收获,找人代卖,整个流程根本不需要人往地里去........

只是在名义上,这块地是属于我们的,其它的我们都没去参与。

农村的新一代人对土地没有了感情

“要好好学习以后千万别像你爹妈那样在家种地!”

“种地就是下大力,活受罪!”

通过这二十几年来持续不断的教育,老一辈的农村人成功的让新一代农村青年厌恶了“种地”这一职业。

当城里人还在高呼着“种地光荣”“农民光荣”的口号时,农村的青年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只有考不上大学的人才种地,只有没有本事的人才种地.......

“种地又不赚钱,傻子才回家种地?”

“回家种地吧,这工作不适合你!”

这么多年了,士农工商,里的农没有混好,反而快成了“骂人的话”了。

如果不是老一辈的农民还健在,新一代的农民可能早就把老家的土地给卖干净了。卖了土地,转了户口,有钱的在城里买套房,没钱的在城里租套房,大家一起都当城里人,多幸福!

未来谁才是真农民?

如果问一个从农村走进城里的90后,你想回农村种地么?可能他会冷笑一声说“SB才回去种地呢!回农村种地多丢脸啊!”

但中国这么多人,种地的还是有的。

农村走出来的不想回去再种地,可城里的一些年轻人却对农村的土地保持了极大的热情。这些年,新农人渐渐崛起,在农业领域混得风生水起。

当不久后,老一辈的农村种地人真得撑不住了,年轻的农二代们翘着二郎腿不屑种地的时候,或许规模化农业、大农场农业才是真正的开始。

但到那个时候,能成为农场主的真农民是谁呢?

先来看一则案例,然后告诉你……

近日,安徽阜阳一名男子在返乡种菜的第一年就遇到了销售难的问题。他种植的20亩包菜因为市场价格低全部滞销在田间。为了不耽误下茬种植,他决定把田里的10万余斤包菜全部无偿送给附近村民及养老院、学校食堂等单位。

该男子叫刘超锋,今年33岁,是安徽临泉县农民。我以前一直在外地做工程承包,因为看到农业市场前景较好,所以2016年5月开始返乡创业,注册了一家农业公司。刘超锋说,他先期几十万元,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种植了包头菜,萝卜等蔬菜。“包菜产量高,亩产可达到8000-10000斤。”刘超锋说,他今年初试种了20亩优质包菜。“加上土地租赁费、化肥、人工等,一亩包菜的成本在2500元左右。”

刘超锋无偿送包菜,本有意反哺家乡,却事与愿违,种地的成本太高,没办法承担。

这样的事例还有千千万万。。。

投资有风险,种菜需谨慎

随着国家政策对适度规模经营者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城里比较有经营头脑的老板们看出商机,摩拳擦掌打算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间干一番事业。然而,事与愿违,绝大多数承包蔬菜的种植大户均以失败告终,不仅土地荒芜,而且可能还欠着一屁股的外债。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具有经营头脑的商家精英们马失前蹄?

用商业头脑经营土地,对农业经营一知半解,不懂技术,认为雇佣几个人就可以把地种好,这是目前种植大户普遍赔钱的根本原因。

对国家补贴期望值过高,有的种植大户听说五十亩以上就可以得到国家补贴,纷纷到农村承包土地。但是,国家补助也是有标准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拿到补助。

蔬菜种植是密集型产业,人工费用高,机械化作业采收与管理又不现实。新承包的土地大多是贫瘠的,投资承包费、肥料、雇佣工人是一比不小的开支。蔬菜种植费工费时,每人最多管理三亩蔬菜。现在工人的工资又高,以每人日工资100元计算,每个季节菜平均70天计算。工人工资7000元,加上肥料每亩地300元,土地承包费用每亩地1000元,浇水打药每亩地100元。折合每亩地成本投入3700元。今年的蔬菜行情价格低迷,效益可想而知,即使蔬菜价格好,除去成本,效益也基本没有。

在笔者调查中,有的种植大户无人可用,只能求助于外地的劳动力。现在年轻人都去打工,在家里剩下五六十岁的老人。雇佣老人还有一定的风险存在。浇水、除草、打药、采摘都需要人工,机械化程度相当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太大。发展机械作业是当前蔬菜种植管理的新举措。

土地流转成本过高。2012年左右,土地流转费用每亩地才400元左右,最近几年,每亩费用高达1000元,甚至有的高达1200元。因土地租金过高变相增加生产成本。

种植蔬菜必须懂经营、会管理,特别是农业技术这块。现在蔬菜种植中,随着复种指数提高,病虫害日益严重,特别是蔬菜新出现的病害很多,如果你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你都看不懂。比如,今年的小菜蛾特别严重,抗性非常厉害,如果用药不当,虫子钻进白菜里面去,再好的农药也没有效果。这一批白菜就没有商品价值了。所以不能用商业的管理模式种植蔬菜,必须聘请专业的蔬菜技术人员指导,才能把蔬菜种好。

未来家庭农场或者想包地搞种植的朋友,尽可能投资机械化程度好的种植项目,避免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观光型家庭农场、产品型家庭农场发展,不要规模太大,300亩地左右,最好是全家老少齐上阵,不请工人不把自己当老板,踏踏实实自己干,别总想着补贴,那些补贴不是咱想拿就能拿到的。来源:地合

了解更多农村金融资讯,可以微信关注“利基研究院”公众号,或者搜索“利基研究院”进入官网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2亿农民假装在种地,家庭农场主为何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