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尽量多浮面的Benson
又来到了《大人的玩物》时间,我们废话不多说,马上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话说在上一篇文章(链接)的尾段我卖了一个关子,说会在这次的专栏介绍一位资深潮流杂志编辑兼玩具界老行家,听听他编辑时代的趣事和关于玩具业界的看法。
我与这位前辈的初次见面,是在上海国际潮流玩具展(STS)的会场。
▲在这次上海国际潮流玩具展我们 Steppy旗下的 Steppyplus 品牌也在会场首发了与 Art toy 界极具知名度的品牌 UNBOX 共同打造的原创角色“Stepo”。
为了不让难得的一篇访谈沦为沉闷而客套的对答,每次展览之前我都会不停在参展名单上浏览,希望能找到合适的访问对象,而“PLASTIC ENEMIES”这名字在本次 STS 名单中出现,令我像机动战士高达里的新人类般灵光一闪。
▲(image:tumbler.com)
PLASTIC ENEMIES 这个名字,如果有经常留意《Milk》(还没改版之前) Book B 的读者也许会有所印象。没有?那且听我们今天的主角——Tomm Wong 娓娓道来。
Tomm 首次踏足传媒行业,是在 1996 年。他说那个时代要成为传媒一份子的门坎并不算高,当时《一本便利》杂志附录的《交易通》招募汽车版的记者,而 Tomm 对汽车深感兴趣,结果成功被取录,正式开始当记者的生涯。
▲《一本便利》为一传媒旗下刊物,于 2007 年停刊,后改名《FACE》 再战,2016年停刊。(image:news.rthk.hk)
之后 Tomm 便一直在传媒行业打滚,负责的版面也随转职而改变,从写车到写潮流,从写饮食到玩具、漫画……
话说当时的杂志上面有很多分类广告,人们会在上面刊登关于球鞋、漫画等各类贩售资讯,有见及此,后来杂志开始做一些符合年轻人的内容,例如当时《东周刊》随书附送的《东 Touch》,就是在这样的势头中独立出来的,全盛时期有着动辄卖过十万本的规模。
▲2016 年结束实体杂志出版的《东 Touch》,最后一期复刻了 1995 的创刊号,可谓“时代的眼泪”。
逐渐地,潮流杂志开始发掘贴近年轻人的题材,而玩具就是其中的重要栏目。那个时候的杂志写玩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且影响力巨大,例如《东 touch》曾经写过一款合金车,导致那款合金车在某模型店连最后一辆缺了倒后镜的也被买了。
▲此款来自 G.I.JOE 系列的《雷霆救兵》figure,在上市之前被导演否决,被迫停止贩售,部分货品流出市面,被杂志报道后备受追捧,成为了“传说之物”。当年的玩具栏目就是充斥着此类有趣资讯 。(image:toyhaven1.rssing.com)
后来 Tomm 受到了邀请,加入了准备创刊的《Milk》。
▲创刊号《Milk》由容祖儿担任封面,而第一位登上《Milk》志的 Art toy 设计师应该就是 Eric So 了。(image:hk.appledaily.com)
2002 年,适逢香港原创玩具业逐渐蓬勃,他向公司提议将玩具版分拆成一本独立小书随《Milk》附送,每周合力制作共 48 页内容,每星期准时奉上(最夸张一期是 96 页),造就了香港出版有史以来首本潮流玩具周刊《Playground》。
▲(image:Toysrevil YouTube channel)
被问到在任职《Milk》期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采编故事,以为 Tomm 会道出一系列辛酸史,结果他却说了以下的故事:
“当时,我们公司与刘德华的天幕电影公司是同一层的。有一晚开通宵期间上厕所,以为深夜时段不会有人,用力一掌推开男厕的门,赫然发现门后有人被吓了一跳,他正是刘德华!”
▲(image:giphy.com)
Tomm 惊觉原来天王与我们这些平民都是用同一个厕所的!
Tomm 纵横玩具界多年,见证“Designer toy”这个词从诞生到发展成为现在的“Art toy”,更与潮流玩具界祖师爷 Michael Lau 有着不浅交情。
又话说 Michael Lau 在推出玩具之前,已经为林海峰制作唱片封套,而 Tomm 因《Hard Beat 的士够格》的专辑封面而留意起这位神人。但其实他第一次跟随上司去采访 Michael Lau 时,并没有受到太多理睬,要知道 Michael Lau 当时还是比较偏心于《东 touch》等大杂志的。
▲《广播道软硬杀人事件》专辑封面由夏永康操刀封面,拍摄软硬二人头像,然后再接驳到肌肉壮汉的身体上,而头与身躯的自然过渡,其实是由 Michael Lau 负责用喷笔技巧衔接上,可以说是“人肉PS”,而背面模仿“九龙皇帝”曾灶财的书法,也是由Michael Lau 操刀。(image:verycd.com)
▲由 Michael Lau 手绘的林海峰专辑封面《Hard Beat 的士够格》,仿照《星际迷航》角色 Spock 的造型令 Tomm 印象深刻。此专辑黑胶版当年属于非卖品,以购物满一定金额换领。(image:hk.appledaily.com)
▲Michael Lau 于《东 touch》的 Gardener 漫画连载。
初期 Michael Lau 有新作发表时,Tomm 都没法轻松得到采访的机会,甚至只能自掏腰包排队去买他的产品拍照写稿,而正因如此 Tomm 反而能够拿着刘生的 figure 慢慢拍、慢慢写,结果参透到的角度及细节都比别人更多,就像走进了 figure 的创作世界。
▲早年的稿件实在年代久远难以找到,但在 Tomm 后期的Plastic Enemies 专栏中也可见那份功架。
随后,注入心血的稿件口耳相传,Tomm 与 Michael Lau 的友谊亦一点一滴的累积起来,后来为 Michael Lau 所拍摄的产品图与个人照片,更被多次印制成书,成为了 Crazysmile 团队的重要一员。
在我个人印象中 Michael Lau 是个自信满满,充满气场的艺术家,Tomm 也认同了这一点,在他来看 Michael Lau 是个很喜欢捉弄别人的大顽童,姿态也确是有点高傲,而这也正是这位传奇人物的魅力所在。
Tomm 说 Michael Lau 结婚后(08年)才学车,而他的第一部车,就是他这个“损友”推介下买回来的古董 Benz 四驱车。一般的新手,根本不会有这种胆量买旧车去操练,而 Michael 却是全程投入去学习,还以不同途径去寻找及硏究这辆车的历史和零件。
作为一个灵感不断,自问完全没有瓶颈期的艺术家,骨子里就是有着疯狂学习的精神。
▲题外话一下,Michael Lau x Nike SB Stefan Janoski 结婚纪念款,是 Michael Lau 结婚的时候,Nike SB 特别赠送给他的礼物,有钱也买不到。(image:spotsmile.blogspot.hk)
▲Michael Lau当年更以 figure 宣布喜讯。(image:on.cc)
要说令 Tomm 与 Michael Lau 之间羁绊最深的其中一件事情,不得不提制作经典玩具杂志《Garden》的点滴。
▲《Garden》名字和 Logo 就是出自 Michael Lau 的手笔。(image:catawiki.com)
2004 年,为了推出这本月刊,Tomm 与负责《Playground》的美术总监 Civic 大胆地辞退《Milk》的工作,冒险地自组公司进行出版工作。书的口碑不错,但第一期书卖出了,经验尚欠的二人还是出现了资金周转的问题。
▲(image:catawiki.com)
在第二期书连印刷费都出不起之际,Michael Lau 二话不说递上支票一张,令《Garden》顺利度过了出版危机,之后 Mchael Lau 还为井上三太特刊《Garden Tribe》制作了三款联乘《东京暴族》的 Figure,令这项目转亏为盈,也顺利诞生出传颂至今的 Dark Toyz 特集。
▲Michael Lau 为井上三太特刊《Garden Tribe》制作的联乘 figure。(image:i.pinimg.com)
▲400 多页的“暗黑”玩具特集,成为玩具书籍的传奇,还记得《Milk》改版后的一期暗黑主题么?某程度上就是向此致敬。(image:catawiki.com)
《Garden》一役后,Tomm 于 2006 年重返《MILK》志,经历过内地版《Milk》的编辑工作,后来重掌玩具版的主编之位。
由于做稿过程中为得出精雕细琢的照片,经常弄坏玩具,专栏也往往长篇大论花去不少篇幅,被投诉浪费公司资源,“Plastic Enemies(塑胶敌人)”这个带点自嘲的称号后来就成为了栏目名称。
▲在专栏中文字、照片一手包办的 Tomm,后来更加入 Hot Toys 参与生产方面的相关工作。
而现在的 Plastic Enemies 更是一个网店平台,选取一些喜欢的玩具发售,也参与玩具制作的相关事项,在玩具风格的取向方面,不只是迎合市场,更会带有点 Tomm 的个人喜好,如一些带有幽默感、讽刺意味、较踩界的题材,由于现阶段发展仍处于实验模式,所以亦带着试验的心态参加了本次 STS。
▲以《星球大战》角色为原型的“冰球大战”。
身临 STS 现场观察中国内地消费者对于潮流玩具的狂热,Tomm 在一片叫好之声中表现出他的直率与冷静:“坦白说,现阶段的炒卖气氛过于浓厚,感觉比较喧闹,令真正喜爱玩具的玩具迷很受影响,看似回归盛世,但很可能又是一个炒卖泡沫。”
Tomm 接着说:“大家参与这件事,为理想的有多少个?为钱的又有多少个?目前很多设计师与作品,根本分不清谁跟谁。数之不尽的招财猫、透明彩虹物体、四不像动物、甚至生殖器官……已经到了一种失控的地步,请不要这样好吗? ”
▲AwesomeToys 是 Tomm 在 STS 会场比较欣赏的品牌,他觉得他们的作品充满生命力和玩味性,概念非常有趣。
Tomm 认为一个出色的玩具设计师,要具备鲜明的个人风格,能画、能雕,有灵敏的市场触觉,有精确的市场策略,而中国内地有不少实力与技艺高超的艺术家,相信不久之后,这个原创玩具市场会是他们的天下,但混水摸鱼者,请及早离场吧。
▲Kenny Wong 就是其中一个具备上述条件的出色玩具设计师。(image:nownews.com)
另外,Tomm 觉得搪胶这玩意绝对不会是长远的,搪胶只是一种物料,并不是一股能够左右原创玩具业发展的力量,而市场需要的是好作品,并非一种塑胶料。
不得不说 Tomm 的直率发言,令我听后有一种直抒胸臆的感觉,他自嘲是老派之人,而他对投身 Art toy 领域之人的忠告,也许在年轻一辈看来同样老派:一字记之曰心,只有用心,才能做出最好的玩具。
但在这个浮躁的世代,还有比这更实在的说话吗?
*文章部分图片来自 POP MART 官方
2018 年的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BTS)
将在 9 月 7-9 日再次登陆北京国家会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