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

这本书已经是绝版了,当初买的时候就是买的复印版的,下方书的封面图。

读书笔记‖《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总体分为五大部分,控制与反馈,信息、思维和组织,系统及其演化,质变的数学模型,黑箱认识论。

控制与反馈

事物的状态是有无限的可能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其自己的可能性空间,而控制的目的,就是将这些状态变得确定下来,缩小一件事的可能性空间。而我们采取的工具,也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确定事物的手段。

同时我们进行控制的能力是有限的,受到我们当下的条件的限制,比如测量,我们有相应精度,这个精度就是我们所能达到的控制能力。

当我们控制能力不够,却又想要能够达到更大的控制精度的时候,这时候采用负反馈控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也就是在过程中修正自己的误差。

控制的经典方法有,随机控制,有记忆的控制,共轭控制,负反馈调节。

随机控制说白了就是试错,而且还是那种没有记性的试错。有记忆的控制就是有记忆的控制。

共轭控制,就是将一件没法直接控制的通过一个中间事物转变成一个可以控制的事物,比如曹冲称象,我们的思维过程,都是将一件事物变成一个中间事物,控制中间事物,从而反作用与原事物,达到控制目的。

负反馈调节,就是做,然后当误差变得足够大,可以控制的时候,修正,然后继续做,直到达到控制目标。

信息、思维和组织

信息的特点是可传递,对于不同主体,同一信息所携带的信息量也可能不一样。

信息的传递要通过信息通道,通道的容量决定了可传递信息量的多少,通道的环节越多,中间受到的干扰越大,对付干扰,我们有了滤波的方法。

信息存储下来,只是信息的一部分内容,反映的是事物的一个侧面。

组织的过程就是事物的可能性空间从大变小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足够信息来实现控制。

系统及其演化

因果关系在复杂系统内不是那么分明的,可能会有互为因果的可能存在。

系统存在稳定态,在一定程度内的偏差最后都会回到稳态。

一个系统可能存在多个稳定态,这些位置都是可以的。主要是由于内部的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以及负反馈调节的作用。

如果出现正反馈,系统出现不稳定,最后会趋于崩溃。

最后提到了自组织过程,这是由于一个偶然机会,先形成了小核心,然后核心对于因果关系给出选择控制,最后自发的形成系统。

质变的数学模型

这一部分比较偏向理论讨论了质变是飞跃还是渐变,提出突变理论和势函数。

当干扰因素都比较强烈的时候,质变会以突变发生,而新事物能量增长同时,旧事物能量减弱,则质变会没有那么明显的分界。

这让我想到开悟,渐悟和顿悟,都是开悟,但是分别以飞跃和渐变形式出现。

认识黑箱论

这个部分把外界定义为一个黑箱,提出打开黑箱的研究方法和不打开黑箱的研究方法。

无聊是何种方法,我们面对事物,都是只能接受到可观信息,只能执行可控变量。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完全明白一件事物的内部因果,但是我们可以知道,我输入什么,可以得到什么输出,通过这个方法总结猜想,提出模型,这是不打开黑箱方法。

而当我们的认识水平发展之后,原来的一些不可观的变量变得可以观察,不可控变量变得可以控制,这时候,我们就把这个黑箱打开部分,这就是打开黑箱方法,这时候,我们能够理解其中的一部分因果关系,从而使得模型更加接近真理。当然每一次打开黑箱,同时也创造了新的黑箱,而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则是在这期间慢慢进步。

理论的清晰性这个观点让我感受颇深。

它提出来,如果一个理论没有给出准确的信息,那么这个理论就不是科学的。这里的准确不是说一定是正确的,由于我们的认识总是有局限的,对于真理的认识难免出现偏差,但是一个理论给出的结论一定要是能够被检验的,是一个明确的结论,无论对与错。

错误的结论可以通过修正理论慢慢逼近真理,而如果这个理论的结论不明确,则无从修正理论。

这让我想到,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对待问题是很重要的,科学不拒绝错误,而这一点,是我之前没有领会的。


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明白,理论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够改正,那么它最后还是会变成一个好的理论的。最后联想到我们人生,犯下错误真的不可怕,只要自己有能够改变的心,以一个包容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失误,让自己更多的关注在成长之上,慢慢修正自己成长的道路,最后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