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环球科学(ID:huanqiukexue)
作者丨于颖卓
编辑丨吴非
受访者满意度丨《自然》
通常情况下,博士生并不像在公司白领一样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76%的受访者每周花在研究工作上的时间都超过了40小时;49%的博士生超过50小时;超过80小时的也有5%。而受访者越是年轻,加班往往就越疯狂。
这一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是出于热爱的自愿行为,但更多的是环境逼迫的无奈之举。大约一半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的学校有长时间工作的文化,有时甚至需要通宵。
在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的受访者中,85%都表达了对工作时长的不满。很多受访者认为,现有的学术体制令人窒息,在“不发表论文就滚蛋”的环境下,他们只能不断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以获得更多的学术成果。
除了科研工作,许多人还面临着生活的巨大压力,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经济问题。在这次调查中,37%的受访者就读于海外高校,该群体中有45%选择离开的原因都是国内缺乏经费。在所有受访者中,19%的人有一份兼职,其中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因为缺钱而不得不打工。
由于调查中接近九成的博士生都超过了25岁,不少人“上有老下有小”,照顾家庭的义务让他们的经济问题雪上加霜,也让他们愈发忙碌。13%的受访者需要照顾孩子,还有11%的受访者需要赡养老人。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位受访者表示:“在宝宝出生之前,我还有点自己的休闲时间。现在,只剩下搞研究和带娃了。”
尽管大多数受访者都在科研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不少人还是常常受到“冒名顶替综合征”(impostor syndrome)的困扰,感觉自己就像个冒牌货,配不上自己所在的位置或者院系。不少博士生认为,除了科研和生活的压力,他们还不得不处理与导师以及其他同学的关系,这同样令人焦虑。
这些压力往往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在巨大的压力包围之下,博士生的心理健康不禁令人担忧。
3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因为博士研究引起的焦虑或抑郁,向他人寻求过帮助。在这些受访者中,43%的人向自己所在机构寻求了帮助,但仅有26%的人认为有用,这比2017年的调查下降了9%。仅有3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校提供了足够的心理健康指导。
来自他人的霸凌、骚扰和歧视,也对博士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而最常被提及的施暴者就是他们的导师。21%的博士生表示自己遭受过霸凌,其中一半来自自己的导师。
21%的受访者曾遭受过骚扰或歧视。在骚扰或歧视事件中,性别歧视和性骚扰分别占据39%和15%,而这两种类型的主要受害者都是女性(分别占85%和88%)。
尽管读博之路有喜有悲,大多数的受访者还是希望在毕业后继续进行学术研究。2017年,52%的受访者将做科研放在了职业选择的第一位,2019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56%。跻身工业界和医药界则始终排名第二和第三。
大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可以在毕业1年之内终身职位,但更多的人并没有这么乐观。46%的受访者预计自己在毕业后需要先做博士后,不过这一数字相比2017年的58%已经大幅降低。
总体而言,89%的受访者都认为,读博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他们的职业前景,更有67%的人认为读博的影响十分充分或者显著。
然而,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寻找一份院校教职都不是件容易事。大多数博士生对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工作充满信心,却不懂如何申请基金和进行管理工作。71%的受访者认为博士期间的训练有助于他们找到一份科研工作,但仅有25%的受访者认为这些训练对其他类型的工作也有帮助。
那么,中国的博士生群体情况如何?这项调查没有单独分析中国受访者的数据,但我们可以通过此前国内的一些调查一探究竟。
2017年发表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对我国的博士生满意度进行过分析。2012-2016年间,来自151所博士生培养单位的13000多份调查问卷显示,博士生总体满意度水平在75分左右。其中最满意的指标为导师指导,平均在80分以上;其次为科研训练、课程与教学;而最令人不满的则为奖助体系和管理与服务,平均分仅在62分左右。
博士生总体满意水平监测丨《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年,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对本校近1300名博士生进行了一项调查。这项调查中,博士生主要的意见焦点集中在奖助体系上,包括希望提高奖助学金的支持力度,以及奖助学金评定的公平合理性问题。而导师学术指导的缺位,则成为了受访者诉求的第二大焦点。这项研究于今年发表在《研究生教育研究》上,作者指出,高校应该采取更多措施,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从而让他们能够安心投入科研工作。
今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探讨了我国研究生的健康问题。对我国171所高校的7000多名研究生(含1646名博士生)的全面健康(含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调查表明,高校研究生全面健康现状不容乐观,自测健康分数仅在及格线附近,与10多年前相比呈下降趋势,且其中心理、社会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研究生全面健康等级比例图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结果显示,博士研究生各项健康水平都显著低于硕士研究生。作者认为,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博士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不如硕士生;第二,博士生博士生学习、科研、毕业、婚恋、家庭等心理压力大于硕士研究生;第三,博士研究生社交圈较小,获得的社会支持也相对较少。
无论国内外的博士生,大多数人的读博之路都多少都会遇到波折。博士生的成长,既需要自我的努力,也离不开外界的支持。倘若明确此路不通,及时止损也未尝不可;如果只是遇到暂时的困难,不妨勇往直前,相信风雨之后必有彩虹。
参考资料:
https://figshare.com/s/74a5ea79d76ad66a8af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3459-7
https://figshare.com/articles/Nature_Graduate_Survey_2017/5480716
李明磊, 周文辉, 黄雨恒. 博士生对培养过程满意吗?——基于数据监测视角.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05): 36-42, 48.
许丹东, 刘娣, 朱燕菲, 吕林海. 博士生希望什么样的培养环境——基于博士生意见调查的实证研究.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04): 27-34.
夏祥伟, 沈继章, 刘单. 我国高校研究生全面健康问题的实证研究.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08): 89-95.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环球科学(ID:huanqiukexue),原标题为“《自然》在读博士生存情况调查:超两成曾遭霸凌,最大幕后黑手是自己导师”。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