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回A,资本盛宴VS折戟成沙?

首创置业第八次回A股,无奈,依然难以圆梦。

  近日,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首创置业”,02868.HK)的一则人事变动消息引起外界关注。公司董事长王灏辞任公司董事长职务,首创集团总经理李松平获得公司董事会支持,成为首创置业公司新董事长,实时生效。

  坊间传言,此次人事变动意味深长,首创置业意欲整合旗下地产业务,为回归A股发力。

回A圈钱

  外界对于李松平的认知,更为熟悉的是整合首创集团旗下的房地产业务。而此次的人事任命更是表明了首创集团的大方向就是将首创置业打造为首创集团旗下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平台,回归A股圈钱。

  早在今年6月3日,首创置业便公告称将从其控股股东首创集团及首创集团附属公司首创投资、首创方舟、创智信融及信威基础设施手中收购东环鑫融、鎏金置业、重庆润智和沈阳昊华持有的首创大厦、北京大兴黄村一级开发、重庆首创渝阅和沈阳首创·琥珀湾四个项目。这四个项目对应的收购代价分别为15.67亿元、21.49亿元、2.1亿元及2.75亿元,此次收购共耗资42.01亿元。

  两个月之后,首创集团召开新公司首创经中(经中实业)成立大会,宣告其下属的四家企业经中实业、首创投发、首创经中、新大都实业正式重组为新公司首创经中(经中实业)。

  经过此次操作,首创集团旗下从事房地产开发公司只有三家,即首创置业、首创经中以及小城镇基金。

  在过去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首创集团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除了上市公司首创置业一家,还有多家涉及房地产相关业务的子公司。令首创集团尴尬的现状是,这些子公司的规模较小且竞争力不足,并与首创置业存在内部竞争。

  按照李松平的思路,首创集团的地产业务要根据不同的属性,划分为三大板块,即首创置业是房地产综合营运商,以发展中高档住宅为主,高档商用物业开发为辅;首创经中专注于首创集团的土地建设与发展,致力于集团土地的开发运营;首创小城镇基金则是按照北京市政府要求,由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牵头,致力于政策性一级开发项目建设的企业。

  “作为国有企业,首创集团的整合重组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环境和千头万绪的问题,例如,股东主体不明确、企业利益个体最大化、人员能进不能出以及个公司的利益平衡……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其整合之路更加艰辛。”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不过,尽管此次重组规模大、涉及单位多、情况颇为复杂,但李松平快刀斩乱麻的决心则昭示了首创置业回归A股的迫切之心。

  早在今年3月的业绩报告会上,首创置业总裁唐军在便指出,A股IPO将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负债水平;进一步拓宽净利融资的渠道,可采取A股可转债发行、净利增发、配股等融资方式,融资效率得到提到高。

  与多数回归A股的房企类似,最迫切的需求还是融资,首创置业也不例外。

  自2003年首创置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估值,其利用香港上市平台融资20亿港元,未能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对首创置业来说,香港资本市场已形同鸡肋。

  据东方财富网公布的首创置业2014、2015、2016年上半年财报信息显示,这期间对应的负债总额分别为271.1亿港元、393.3亿港元、468.9亿港元 ;资产总额分别为318.3亿港元、479.6亿港元、545.0亿港元,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5.17%、82.01%、86.04%。

  某知名地产投资公司创始人对此评论,“首创置业这几年负债率高居不下,以及资产规模也有限,这使其估值不高,融资额度有限。实际上,近年来,内房股在港股的融资额度都不高,这对首创置业整体的房地产业务发展推动微乎其微。而首创置业是首创集团的领头羊,集团要想走得更远,首创置业必须要跑得更快更有力,因此,首创置业必须获得更多的融资。”

  实际上,香港作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一般在港上市公司的负债率约为30%左右,而内地的地产企业普遍负债率都比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在港的融资能力。此外,香港资本市场的投资风格较为稳健,这就决定了负债率高、资金状况不良的上市公司很难得到投资人的认同。首创置业就是其中之一。

十三年未到头

  在今年3月的董事会上,首创置业宣布审议通过了向中国证监会及其相关监管机构提出向合资格投资者发行不超过3.7亿股A股的申请,拟在2016年上半年A实现“A+H”双平台战略。如今,大半年已经过去,首创置业仍然需要漫长的等待。

  自2003年实现香港上市后,首创置业一直试图回到A股市场的野心从未消失过。早在2004年首创置业公布计划在A股IPO筹资30亿元,由于刚进入港股的首创规模不大,回A获高融资的信心也不大,计划一度搁浅;2007年8月9日,首创置业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14亿股A股,募集资金14.7亿元。时值政策监管严格,房企IPO希望渺茫;2008年3月,首创置业掌舵人刘晓光公开声明,回归A股的方案已通过股东大会审议,但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国内A股市场IPO大门紧闭,首创置业A股发行计划再次搁浅;2009年9月25日获权发行A股,但一年内无法如期发行,不得不再次申请延期;2010年10月8日,首创置业提交A股发行延期申请。但彼时正值监管收紧、房地产调控严厉,回A再次失败;2013年6月2日,证监会公布IPO在审企业信息,从4月到5月31日(企业递交自查报告大限之日)之间,已经相继有102家企业拟撤回IPO申请,其中就包括首创置业。

  为此,香港某证券公司董事长表示,“证监会普遍要求拟在A股IPO的企业进行自查,这对公司而言会是一些额外的成本,在地产行业IPO普遍不看好的前提下,即便增加这些成本,也未必能够实现A股上市,所以首创置业多次A股IPO失败并不奇怪。”

  近年来,先后已经有万科、招商等多个房地产企业成功实现“H+A”两地上市,搭建双平台战略。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地产企业选择走“H、A”的双平台路线,其实是希望与内地消费群体和投资群体有更直接的接触。“一方面是提振股价,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通过A股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认可度和品牌效果。”

  不过,上市的H股规模相对于A股而言,总体较小,融资的规模也相应地会减少,通常的大额融资基本都是在A股完成的。

  尽管首创置业已经重新启动回归A股,但何时回归仍然难以确定。因为在证监会门口排队上市的企业超过700多家,首创置业想要发行A股,只能加入这支队伍,进行漫长的等待。

  据悉,目前港股回归A股主要模式一是直接通过IPO公开发行股份,另一种是换股吸收合并、分拆上市,类似于再融资。 有分析指出,港股直接通过IPO回归A股需要排队,时间会比较长。而通过吸收合并或借壳重组的方式回归A股则相对来说时间会快一些。

  时间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因此,等待首创置业可能是资本盛宴,也可能是再一次的折戟沉沙。

你可能感兴趣的:(首创回A,资本盛宴VS折戟成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