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

下面是加拿大人拍摄的1920-1929年的北京,现在看来除了惊讶于老北京的美景与特色,我们还看到了很多隐含在背后的内容。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_第1张图片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_第2张图片 北京人文地理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认为《清明上河图》与老北京朝阳门很近似,近似的原因是相同的古代建成逻辑,主要物资由运河运至城里,运河至城区形成商业、文化发展带,老北京朝阳门承接的就是这个功能。 而清明上河图是静止的、含有绘画艺术加工的,而这个视频却是活动的、真实的。 当时的交通是靠英式左行驶
进出城门有警察维护秩序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_第3张图片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_第4张图片 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行车方式 最初中国受英国影响,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受英国影响,汽车普遍左行;而山东、直隶等北方省份受美国影响右行。但是到了19实际30年代,“新生活运动”兴起,规定车辆靠左行驶,规定车辆都得靠左行驶,而东北等日本占领区也采取左行规则,全国范围内的规则才基本得到统一。   抗战时期,中国的汽车多数由美国输入,美国公路交通规则是靠右行驶,因此美国的车辆到中国后,必须对方向盘及灯光进行改装,而这需要大量的改装费用,正如1945年12月31日的《申报》所称:“改装费须达车价百分之十二。统计全国车辆因改装而支出之费用,殊为浩大,故节省改装费用,亦为改靠右边行驶理由之一。”
  抗战期间的后方大城市和抗战胜利之初的上海、天津、成都、重庆等城市,都驻扎了一定数量的美军。美军不习惯中国靠左行驶的规则,事实上,也确实时有美军军车肇事发生。因此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就制定了《改进市区及公路交通管理办法》一律靠右行驶。新法于1946年1月1日起实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沿袭了这一规则。(苏联也是靠右行驶的) 护城河桥气势恢宏且交通顺畅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_第5张图片 护城河桥好漂亮,好有气势,而且交通顺畅。对比一下现在,顺畅多了。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_第6张图片 如今多层的西直门立交桥也无法避免拥堵。当然如果老北京的每个人都是开着私家车进出,情况估计也不会太好。因此城市是为人服务的,汽车也是为人服务的,要利用汽车有利的一面,要避免不利的一面。 多阶层混居的北京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_第7张图片 有梳着大辫子的人,还有格格装束的,也有民国装束的。这些人混居在北京,形成了一个靓丽的风景,但也说明了革命不够彻底。 老北京更注重礼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_第8张图片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_第9张图片 (这两个人见面要行礼,告别也要行礼) 中国一向是礼仪之邦,在那时候更加明显。如今节奏快了,礼节也丧失了。老北京城的建成逻辑是在礼上,华夏文明的核心也是在礼上,而如今一些城市建成逻辑是GDP单一指标。 老北京城是个开放社区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_第10张图片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_第11张图片 这位送货的人员可以自由进出这个大户人家。可如今快递员要想进入中档小区,都要被阻挡在外。城市的友好性下降,人与人增加的则是猜忌与隔阂。
(本文视频源自网络,文字由北京人文地理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_第12张图片 北京人文地理
(订阅号)
展示北京文化 品味人文生活 云道游
(服务号) 自助导游、古迹地图
找古迹就上云道游 深度文化旅游的工具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_第1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动的清明上河图——加拿大人拍的北京1920-1929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