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让孩子在最爱畅想的年龄,做最美的梦

如果没有钱,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原始部落A居住在沿海地区,那里的人很擅长捕鱼,天天吃海鲜,然而有一天他们想要改改口味,尝尝牛羊肉的味道,于是他们想到了原始部落B。

原始部落B居住在广袤的原野上,那里的人最擅长畜牧,终日以牛羊肉为食,突然有一天他们也吃腻了,正想着从哪里弄点海鲜吃吃,原始部落A就上门来了。

于是他们用自己的牛羊和对方的鱼虾交换,各自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交换,就是原始社会最主要的交易手段。

交换的本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人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这使得交换这种行为本身变得更加有趣。

英国人阿拉斯泰尔·里德和美国人鲍勃·吉尔同时捕捉到其中的趣味,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用绘本的形式将它表现出来,于是他们共同创作了《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


《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让孩子在最爱畅想的年龄,做最美的梦_第1张图片
s33457328.jpg

这本书很简单,几乎不成故事,只是一段简单的情节:

一个人捂着双手问:“我手里有一只蝴蝶,你愿意用什么来换它?”

另一个人开始想办法:用一根许愿骨换一面旗子,换一顶草帽,换一把绿伞,换一只海马,换一艘装在瓶子里的船,换一台糖果机,换一杆枪,换一个热气球,换一座高塔,换一支军队,换一座小镇,换一片森林,换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岛。

直到最后,他发现:一开始我手心里只有一只蝴蝶,而现在我拥有了一切!

1.用绘本给孩子开启艺术启蒙

本书的插图作者是美国人鲍勃·吉尔,他是世界著名的插画家和设计师,为这本书绘制插图时,他只选用了4种颜色:用黑色勾勒线条,用红色黄色产生强烈对比,用绿色作大面积的铺设。

这些鲜艳的颜色十分夸张,就好像张牙舞爪的怪兽一样,拼了命的想让你多看几眼,同时跳跃的色彩瞬间渲染出的活泼快乐的氛围,极易感染小朋友,让思绪也跟随着图画跳动起来。

在使用黑色线条进行轮廓勾勒时,鲍勃·吉尔充分展示出孩童般天真随性的风格,他并不着意反应每一个细节,而是笔触有粗有细,看似漫不经心,单纯自由,好像是孩子画出的来的一样,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天真和烂漫。

毕加索说过一句话:“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的像一位大师,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的像一个儿童。”

《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让孩子在最爱畅想的年龄,做最美的梦_第2张图片
IMG_6327.jpg

在绘画中,大师们拼命追求保留天真,然而本该天真的孩子们却从很小就开始学习正规的绘画技巧、结构、笔法、色彩运用,在不知不觉间用这些成人的规则和框架束缚孩子们天生具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是如果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放手让他自己去画,父母又担心孩子即学不到东西,也画不出名堂,白白浪费了时间,输在了起跑线上。


《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让孩子在最爱畅想的年龄,做最美的梦_第3张图片
IMG_6328.jpg

既不想放任孩子野蛮生长,又不想过早的用规矩束缚孩子的想象,这种矛盾的心理其实用绘本就很好解决,因为好的绘本能够将艺术、故事、教育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孩子在反复的阅读中建立自己的审美和认知。

比如《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最吸引孩子的首先就是它丰富刺激的色彩,它并没有一板一眼的教孩子什么是对比色、冷暖色、三原色,而是结合故事情节的推进让孩子自己感受颜色所表达的情绪,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感官世界。

2. 容易满足的人更容易感受幸福

阿拉斯泰尔·里德创作了这个故事,他是一位来自苏格兰的诗人,出版过四十多本诗集、翻译和游记作品。在他的笔下,《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亦充满了诗意。

“我会交换、交换、交换,
直到最后我拥有了一切。”

“想想看!
一开始,我手心里
只有一只蝴蝶。
而现在,我拥有了
一切!”


《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让孩子在最爱畅想的年龄,做最美的梦_第4张图片
IMG_6333.jpg

故事的开始只是为了得到那只蝴蝶,然而在不断的交换中,他得到了一面旗子,一顶帽子,一头狮子,一座城堡,一个热气球,一个小镇,一支军队,甚至是一座小岛,虽然随着交换的进行,这些东西都消失了,但是由它们串联起的经历让内心更加充盈,就像老话说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容易满足的人,也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也许孩子还不能理解里德笔下的深意,但是由故事带来的满足感会感染孩子,引导他们去思考生活中的小事:是不是想要的玩具就必须买回家?要不要尝试交换带来的乐趣?我愿意用什么去交换朋友小铭的水枪?

如果一个绘本能让孩子从故事联系到生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那就是成功绘本。在《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中,里德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做到了。

3. 把阅读变成一次充满创意的游戏

这本书很适合进行亲子阅读,因为交换本身的不确定性为阅读创造了无穷的乐趣,可以将亲子伴读变成一次充满趣味的游戏,既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又把阅读的主体交给了孩子。

事实上,游戏从封面就开始了:既然书名叫《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为什么封面上画的是一个热气球而不是蝴蝶呢?

“热气球是蝴蝶换来的!”
“这个热气球就是蝴蝶,是蝴蝶变身的。”
“蝴蝶就坐在热气球里面呢!”

各种各样的答案会从可爱的小脑袋里不断涌现,在猜测和思考中,故事缓缓展开。


《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让孩子在最爱畅想的年龄,做最美的梦_第5张图片
IMG_6329.jpg

接着,我们打开这本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前环衬,一般的书籍在前环衬都会做精心的设计,或者与书中内容相呼应,或者干脆就是故事的前奏,然而这本书的前后环衬却是一片彻彻底底的空白,白的让人有些发蒙,难道是设计者把这么重要的事儿忘了?

前面说过,这本书不像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段掐头去尾的情节,这些空白是不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场交接?意在把故事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在白纸上尽情的创作,写出自己中意的交换。


《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让孩子在最爱畅想的年龄,做最美的梦_第6张图片
IMG_6332.jpg

每一次交换都好像是一次开放性的提问,不设标准答案,我们不急于翻到下一页,让孩子先提出自己的设想,当看到下一页的内容时,孩子们就会拿作者的想法和自己的创想对比,或是大吃一惊,或是洋洋得意,或是决心下一次要比作者想的再大一点,于是作者与孩子之间展开了一场悄无声息的比赛:看看咱们谁换的东西更加有趣。


2005年,凯尔·麦克唐纳利用互联网,用一枚红色曲别针开始与人交换,换回一支鱼形笔,再把笔换成小件艺术品、汽车......就这样,随着物品的变化,麦克唐纳最终没花一分钱,换回一套漂亮的双层公寓!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证明,只要你敢想,就没有做不到的。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不如从这本书开始,打开孩子的想象,放飞思维,让他们在最爱畅想的年龄,大胆去做最美的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愿意用什么换我的蝴蝶?》:让孩子在最爱畅想的年龄,做最美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