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标 | 又一部向《杀人回忆》致敬的电影

《东北偏北》 5.2 分 影向标 | 又一部向《杀人回忆》致敬的电影_第1张图片
统筹:蔡剑平 编辑:王伟(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
(本文由虹膜、桃桃淘电影、文慧园路三号、电影公嗨课、电影山海经微信公众号联合发布)
本期新加入了三位国内知名学者,他们分为是: 吴冠平:电影学者,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刘宇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电影历史、理论、华语电影文化与批评。 叶航:电影学者。
影向标 | 又一部向《杀人回忆》致敬的电影_第2张图片
汽车大师:7分 电影撰稿人 连看了几周的都市爱情,这片子让我眼前一亮。把《杀人回忆》的剧情走向与文革后、改革开放伊始的背景相结合,拍出了一种荒诞时代的独特喜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院线片挖挖这些大可一说的年代。老太和胖警的表演都和角色设定紧密相扣,值得赞赏。导演美术功底深厚,干净的自然光摄影尤其漂亮。聪明的元结尾让我想到《巨蟒与圣杯》。
howie:7分 资深影评人,《华语电影》系列丛书统筹 《东北偏北》是试图将《杀人回忆》本土化的一次出色努力,并且做出了自己的味道。影片结尾的小玩笑,不但带着对“修改结尾”这件事的幽默戏谑,还创造出新的解读空间,这解读甚至可以指向那段历史,是我见过的最聪明有趣的内地电影结尾。
悉尼卡通:6分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如果当成邪典看,或许颇有意趣,但若是当成正经电影,只能说各种不搭调。仿佛是把主旋律电影的色调,配上二人转式的桥段写作,加上一会儿犯罪类型片一会儿文革反思片的思想表达,依照《杀人回忆》的体例致敬出来。看得处处不自在,句句都违和,就连表演也是结合小剧场话剧、斯坦尼斯体系和春晚小品。或许,只有导演玩得最高兴吧。
影向标 | 又一部向《杀人回忆》致敬的电影_第3张图片
大奇特:6分 欧美老电影爱好者和DVD收藏发烧友 将“文革双桥老流氓”的老故事与悬案类型片(《十二宫》、《公民X》、《杀人回忆》)相结合,在敌暗我明间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后文革时代的泄愤,中医对破案的旁敲、双结尾对电审的讽刺等(当然第二个结尾可以过审)。人物鲜活、叙事流畅、荒诞与黑色相辅相成,很有趣。但相比较而言,今年的另一部独立电影《黑处有什么》要更加精彩。
西帕克:6分 影评人、电影媒体从业者、蓝光收藏爱好者 完全套用了《杀人回忆》的角色设定、场景选择和故事发展,再稍微加了些《母亲》的元素。可惜结尾又想加点蹩脚的精神分析,又想弄点小聪明,最终还是跑偏了。但确实是一部纯粹的奉俊昊粉丝致敬电影。
magasa:6分 《虹膜》电影杂志主编、虹膜微信公众号(IrisMagazine)运营者 被称为中国版的《杀人回忆》,有类似帽子的犯罪片已太多。我认可本片是可贵的尝试,但缺点也同样突出。故事的素材挺棒,看时常常觉得可以处理得更好。
影向标 | 又一部向《杀人回忆》致敬的电影_第4张图片
U兔:5分 电影类书籍译者 拍得很美,配乐好听,可惜故事太薄弱撑不起来。试图用一种轻松的语调,却轻松不起来也沉重不下去,一厢情愿,少了层次,悬在中间不伦不类。破案过程牵强且混乱,人物塑造、感情基调都欠缺提炼和沉淀,很多信息无效且无聊。结尾还试图挖一下心理、时代影响什么的,真呵呵了。个别笑点萌萌的。李滨奶奶依然演得很好。
独孤岛主:4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真相只有一个,是最傻的那个。
吴李冰:3分 影评人(常用笔名LOOK)、《虹膜》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除了东北风景外几乎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浪费了一个很出戏的时代背景。

影向标 | 又一部向《杀人回忆》致敬的电影_第5张图片


赛人:2分 影评人、CCTV6《电影报道》(前身为《中国电影报道》)策划 一个犯罪片,惘顾犯罪心理,且并没有真正建立狐狸与猎人的二元对立。一个奇案拍得一点不奇,也算是奇事一桩。


「影向标」是一个致力于院线电影打分和评价的集体。「影向标」产品版权归影向标团队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影向标 | 又一部向《杀人回忆》致敬的电影_第6张图片
影向标 | 又一部向《杀人回忆》致敬的电影_第7张图片



点击或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过往精彩内容

美国电影 | 酷儿电影 | 伟大电影 | 半年盘点 | 色情电影 | 影评人 | 体育电影 | 烂片 | 亚洲电影 | 审查 | 金鸡奖 | 台湾新电影 | 抗日电影 | 小众百佳 | 歌神影帝 | 奥斯卡 | 抄袭 | 黑社会 | IMDb | 冰血暴 | 内参片 | 功夫 | 天注定 | 山寨电影


影向标 | 又一部向《杀人回忆》致敬的电影_第8张图片 编辑 夏夏
影向标 | 又一部向《杀人回忆》致敬的电影_第9张图片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向标 | 又一部向《杀人回忆》致敬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