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气虚郁滞案

患者女,70岁。主诉皮肤瘙痒,抓挠可起风疹团,色淡红,时起时隐。脉沉弱,舌苔稍白腻。此气虚湿阻,兼有血虚风热。

荆芥十克,防风十克,羌活6克,独活十克,党参十克,黄芪十克。木香十克,生白术十克,半夏十克,陈皮十克,茯苓15克,苍术十克。生大黄十克,石膏15克,地丁十克,僵蚕十克,丹参20克,丹皮20克,金银花5克,连翘十克,野菊花15克。七付。

二诊:无效,仍身体瘙痒,时起红疹团。思老年性皮肤瘙痒,多血虚风热。且我治疗好多身痒患者,都从滋阴凉血而获效,上方不效,或是益气祛湿之品影响所致,故试治之以凉血清热之品。

艳史克,防风十克,白鲜皮十克,地骨皮20克,地肤子十克,茯苓皮15克,茯苓15克,蝉蜕6克,地丁十克,连翘十克。野菊花十克,金银花十克,生地十克,玄参十克,麦冬十克,紫草十克,丹皮20克,丹参20克。7付。

三诊:言身体瘙痒有所减轻,但仍时发,发作则仍瘙痒。效不更方,方药同前,再七付。

四诊:仍身体瘙痒,时起红疹,前方并无明显效果。脉沉弱,舌苔稍白。细思之,一诊时其实就在气虚湿滞与阴虚血热之间左右徘徊,第一方想面面俱到,齐头并用,药虽多,但治疗无效。二三诊专以清血热滋阴,还是不效,最后才确定当为气虚郁滞,治疗以消风散,益气祛风。

羌活十克,防风十克,荆芥十克,薄荷十克,僵蚕十克,蝉蜕6克。川芎15克,茯苓15克,预知子十克,厚朴15克,生黄芪45克,细辛10克。七付。

五诊:患者此次来是为治疗脑鸣,言前方服完身体瘙痒已愈。

总结:其实第一诊的时候,就已经诊断有气虚湿滞,是由于平常见到和治疗的身痒患者,绝大多数都是血虚风热型,并以当归饮子加减治疗多见有效。所以在这一次治疗中,受到以往的经验和思维框架的影响,导致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从根本来说,还是辨证不明,心中模棱两可,才导致治疗没有效果。

幸得患者信任,再而三的来复诊。我再参考中医名家陈潮祖陈老的治疗医案,最后以消风散,益气祛风才取效。后来又看到熊继柏熊老的一则治疗身痒医案,颇有不谋而合之妙。一并录之于下:

身如虫行案

熊继柏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小组整理

病例卡片

陈某,男,75岁,长沙市人,门诊病例。

初诊(2003-09-07):患者自诉一身皮肤瘙痒,已1年不愈。可是近3个月来,其皮肤瘙痒仅时作时止,犹可忍耐。更有甚者,一身皮肤竟时时有如虫子爬行一般,时或在上肢,时或在下肢,时或及于胸腹,背部,时或及于头面部,然总以四肢发作为甚。夜间亦发,以致夜寐不安,由于发作之时。是一种虫蚁爬行之感,因此总要脱开衣服去查找。但并未发现虫蚁、跳蚤、虱子以及其他虫类杂物。

患者一再诉述,此种虫行的感觉比一身瘙痒更为痛苦。察其一身并无疮疹,惟见其下肢轻度浮肿。询及四肢畏冷,并觉四肢酸重,精神疲乏。舌苔薄白而滑,脉细缓。

辨证:气虚皮水证。

治法:益气通阳化水。

主方:防己黄芪汤合黄芪赤风汤。

黄芪40g,汉防己10g,茯茶皮30g,桂枝6g,防风10g,赤芍10g,甘草6g。7剂,水煎服。

二诊(2003-09-14):诉一身如虫行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双下肢浮肿已除,疲乏酸重感亦觉减轻,舌脉如前。仍拟原方再进10剂。

黄芪40g,汉防己8g,茯苓30g,桂枝4g,防风10g,赤芍10g,甘草6g。10剂,水煎服。

三诊(2003-09-24):诉上症大减,近3日来,身如虫行之感仅偶有发作,且感觉轻微。双足酸重明显减轻,精神亦明显转佳,但身痒未除。舌苔薄白,脉细。再拟原方加减,以巩固疗效。

黄芪30g,汉防己6g,茯苓30g,桂枝3g,防风10g,赤芍10g,刺蒺藜15g,乌蛇肉15g,甘草6g。10剂,水煎服。

按:

身如虫行之症,《伤寒论》谓其属虚:“阳明病……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本案患者年迈体弱,又见疲乏,脉细,属气虚无疑。然患者双足浮肿而酸重,且舌上见薄白滑苔,是水气病之征。

《金匮要略》云:“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可见,本案患者既属气虚,又兼皮水,故防己茯苓汤在所必用。又黄芪赤风汤出自《医林改错》,王清任谓此方“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故借用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皮肤瘙痒气虚郁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