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处在一个人人都是设计专业出身的公司,我作为一个单纯的文案编辑,却也逃不了被老板逼着强行学习设计的魔爪。这不,被老板安利着来看一场号称“不一样的设计展”。
这是日本设计大师三木健,首次在中国举办巡回展的第二场。众所周知,日本的设计在行业领域内称之为引导者也不为过,当今不少的设计产品设计风格都是源于日本。
而带来这场设计展的三木健,在日本也是拥有相当高的地位和荣誉。
进了展厅,很难想象,这场以苹果为主题却毫不单调的高品质展览,一开始的目的,居然只是为了针对设计专业学生以供学习的设计思维启蒙课。
从简单生活中随手可见的苹果,来衍生,复盘,从而生产出一系列设计的过程。看起来很多东西貌似有一些无厘头乱开脑洞,但其实仔细揣摩就会发现每一个展品都具有日本设计与生俱来的严谨。这一切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专属于三木健的“苹果思维”。、
话不多说,来看看这场展有些什么值得看的东西。
说到苹果,除了数码产品界的老大Apple之外,剩余的认知估计只剩下这是一种水果了。但是在这里,三木健将会用各种脑洞大开、千奇百怪的方法告诉你苹果可以很不一样——只要你认真“watch”,而不是熟视无睹地“see”。
此次展览以精妙巧思将设计美学、设计思维的灵感之光与趣味互动融为一体。现场还将设置交互体验式艺术装置、专属自拍区,互动区,为观者开启一场“设计的乐趣与奥妙”的体验之旅。
观者将以前所未有的全新视角观察苹果,重新解构并洞察其物理属性和文化符号,这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从苹果开始,改变你观察和认知世界的方式,让你看见之前所看不见的。
这次展览结构分为三大块:“APPLE+”的设计思维方法论(教学部分)及相关设计,三木健的商业设计应用案例,以及互动部分。
在设计思维部分,三木健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观察一个苹果?如果说观察颜色和气味是常见的思路,那么从长度和面积着手观察一个苹果就让人脑洞大开了。
这部分的展区,共有13个主题词,每个主题词都成为一个独立的展柜,被做成了箱子的箱盖被打开的形状。这也是更便于巡回展展品的搬运和保存,这些展品全部都是从日本搬过来的。这种展陈方式个人觉得还挺值得借鉴学习。
用牙签来画苹果、根据苹果皮的形状来涂鸦、找100个与苹果相关的词、以苹果为主题的一笔画……与苹果设计思维相关的13个主题词,各自拓展出一整套从开脑洞、到编辑、到最后以优美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的完整脉络。
对于三木健而言,观察与理解是所有设计的入口。在此起点上,从而做出对于设计需求的延伸和变形。苹果是三木健所指定的那个起点和载体,它可以置换成梨、水,或者杯子,所带出的设计思维方法论是一样的。
紧接着便是从苹果衍生出来的设计应用案例。
设计需要感性和理性兼备。除了要有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之外,还需要感性的情绪注入设计之中。三木健在设计中融合了对世界人文所怀有的温情,譬如说在设计时“想象人们使用时的喜悦感”,这一切也令他的设计在明晰的理性色彩之外,更添一层淡而隽永的情味。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展览除了针对从事设计和设计爱好者之外,还改变了像我这样的普通群众对于设计的看法。
设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价格标签,而是生活中传递喜悦、解决问题的桥梁,更是每个人可以在生活中应用的一种思考方式。
这段文字来自“APPLE+”展中一件独特的展品,一只由水滴至锈蚀的苹果。与中文相似,日语中形容人或物鲜妍水灵用“水々しい”一词。
由词的引申义而至本义,再联想到水的对立面“干涸”,并提取“水滴”、“铁锈”为表达元素,三木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通过这一具有艺术美感的视觉呈现慎重地探讨了最本质的哲学命题:生与死。
用苹果去讲生与死,爱与知,听起来有些荒谬。但是三木健以苹果阐释设计思维体系的实践某种意义上正是一种包容性设计,它用苹果这样生活常见的物品,解释了设计的一切,从概念到切入点,到形式、再到布展实施的每个细节,完全体现了设计师的创想与用心。
三木健曾说过,之所以选择苹果是因为这是一个超凡的“文化形象”:因为吃了禁果的亚当和夏娃;因为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因为用音乐让世界狂热的披头士乐队;因为引起计算机革命的乔布斯......还因为三木健先生本人很喜欢吃苹果。
但“苹果”归根结底是一个“研究对象”,选择它也因为简单入手是激起人兴趣的最好方法,而其承载的方法论可以用于任何事物或课题。
这类同于中国理学中的“格物致知”——“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但“知”是一个渐进的、实践与认知交相增长的过程,单纯的“格物”未免机械,这也是三木健的设计思维六步骤中,“理解”在“观察”之前的缘由。
理解与观察互相印证与启发,继而激活想象,再有“分解”、“编辑”、“可视化”的后续方法,并可应用于设计乃至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这一场以“苹果”开启的设计思维之旅,令我获益匪浅。除此之外,更令我感到感动的是,这位三木健先生对设计的热爱源于对生活的敏感与体察,他不仅仅是一位设计大师,更是一位思考者与哲学家。
正如三木健先生珍藏的甘地名言,在展览现场为此也特地设立一个小区域写下来: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请像明天就会死去一般活着,
Learn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请像能够永远活着一般学习。
这种对生活抱有诚挚热爱的精神,对求知锲而不舍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追求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