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晔

刘晔,字子扬,是后汉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他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

作为高级谋士,刘晔身经曹操、曹丕、曹睿三朝,堪称“三朝元老”。他极富远见智慧、深藏雅士情怀,洞察世事、善解人意,属于今天所谓智商情商都很高的一流。

史书中有关刘晔的记载,多是其对于军国大事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往往语出惊人、独具慧眼,令今天的读者都不禁暗暗拍手叫好。

然而,尽管如此,不管是曹操还是后世的曹丕、曹睿,面对刘晔的建议,却又都往往以“不从”来回应之。令人很是费解。

魏明帝曹睿执政后,沿袭前朝传统,对侍中刘晔很是亲重。

公元二三二年(明帝太和六年)十二月,曹睿想要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刘晔则是私下在皇帝面前说“可伐”,在其他人面前则说“不可伐”。

刘晔自相矛盾的言辞,招致了上下疑惑和追问。被皇上逼问急了,他便说,这是出于保密之需;同时,刘晔埋怨皇上不该猜疑他,更不该泄露天机。

面对一个老臣的埋怨,曹睿无可奈何,也不得不向他道歉。

刘晔私下里还自鸣得意地向别人传授为官经验:臣子要善于揣测上意,好比是“钓大鱼”,要“纵而随之”,则可“制而后牵”。

刘晔的“心法”逐渐为人所知晓。很快就有人向皇帝告状:“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和之”。

曹睿便找机会,故意试探刘晔。结果,刘晔的反应果然印证了人言。从此,刘晔便受到了皇帝的冷落。

这对于刘晔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的精神日渐狂躁不安,直至彻底崩溃。刘晔的工作也被调整,调到外朝任大鸿胪,从此离开了皇帝的身边。

(待续)

三国刘晔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