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映的《只有芸知道》讲了一个“从前慢”的爱情故事,在人物隋东风和罗芸背后,这份相濡以沫的爱情改编自真人真事,来自于冯小刚的挚友张述夫妇。
冯小刚表示,“想用这部电影在岁尾年初的时候给观众温暖,让人想起这一年的闪光时刻和幸福瞬间,把这份温暖传递给身边的亲人、爱人。”
编剧张翎是著名作家,这是她和冯小刚导演的第二次银幕结缘,10年前,其小说《余震》被拍成了电影《唐山大地震》。
冯小刚、黄轩、杨采钰在《只有芸知道》片场
以下是张翎的撰稿,讲述《只有芸知道》背后,她和人物原型的往事和回忆:
罗芸是电影《只有芸知道》里的人物名字,她的真名叫罗洋。
我认识罗洋,是通过张述。
在京城谁想认识谁不是通过张述的呢?我们朋友圈里流传着一个段子,说不要问张述认识谁,只要问张述不认识谁。张述把他身边的人给我介绍了一溜够,最后才把老婆推出。
最初见到罗洋,是我的小说《余震》改编成《唐山大地震》的那个时期,她几乎没给我留下什么印像。
衣着也许是灰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蓝色的,反正都在那个灰暗色系里。她脑后挽个中年女人常见的小发髻,身上没有什么打眼的饰物。话不多,看你的时候眼角微微往上一挑——那就是笑。
那时我只是把她当成了张述身边的一抹影子。
电影《只有芸知道》剧照,黄轩饰演隋东风(张述),杨采钰饰演罗芸(罗洋)
张述夫妇在京城和多伦多之间来来往往,我们时不时地会聚会一番,有时在他家,有时在我家。
有张述在场的饭局,用“热闹”来形容简直是太没想象力。只听得他一会儿学某个名人的老妈歪着脑袋哧溜哧溜吃意面的样子,一会儿讲一个介于粉红和黄色之间的段子,一会儿把一口不错的英文扯成一团烂布絮。
《只有芸知道》里隋东风在餐馆里那些令人捧腹的英语,有几句就是他在饭桌上的肆意发挥。张述离开我家的时候,我总觉得墙壁又薄了一层——那是笑声给刮蹭的。
罗洋听张述口吐莲花,静静地,有时插上一两句话。罗洋的话不多,每一句却都是锥子,能把张述的气泡瞬间扎出一个漏洞。张述的笑话立马就得拐弯,沿着罗洋修改出来的那条新路子行走。
罗洋用眼角的余光扫过张述,张述在三十秒中之内就会抬腕看表,起身告辞——他们的起居很有规律,一天的活动严丝合缝地终结在我们的夜生活刚揭开一条小缝的时候。
后来我就渐渐明白了,张述身边的那抹影子是有重量和尖角的。
电影《只有芸知道》剧照,黄轩饰演隋东风(张述),杨采钰饰演罗芸(罗洋)
慢慢的,我就和张述那一拨部队文工团的战友们厮混熟了,他们来多伦多一起喝酒的时候也会叫上我。这拨人聚在一起时,永远玩不腻的一桩娱乐是相互揭短。就是在他们磨嘴皮子的过程里,我知道了张述和罗洋的情史。
关于这段情史的版本太多太活色生香,每一个叙述者的每一次叙述,都会出现不同的细节。我只能狠命砍去那些长得过于疯狂的枝蔓,留取一个大致的公约数。
据说八十年代初的某一天,在北京的347路公交车上(那是一辆通往部队大院的交通车),张述和他的战友们看见一位年轻女子靠窗坐着,手里拿着一本书。张述的魂儿当时就稀里哗啦地散了一地。
后来他们发现那个女孩经常和他们坐同一班车,在同一个站口下车。于是他们回到宿舍,就帮着张述炮制速成泡妞术。他们制造各种话题,关于贝多芬的耳朵,关于莫扎特的琴,关于厨艺,关于衣服的去污方法……
第二天,他们就把宿舍里排练的内容搬到了347路公交车上,他们问,张述答。他们的问题基本在排练范围内,张述的回答却有着天马行空的发挥。
于是,一个博学多才深谙生活之道的高大形像,就在那个充斥着脚臭汗味的车厢里建立了起来。张述就这样赢了第一步。
电影《只有芸知道》剧照,黄轩饰演隋东风(张述)
在创作《只有芸知道》剧本的过程中,我多次拿这事问过张述。能把什么事都讲出七七四十九朵花的张述,在这件事上难得地恪守台本。
“车里的灯光昏黄,那光打在她头发上,天,我就没见过一张这么干净的脸。”他说。
后来,当罗洋已经被装进一只精美的金属盒子里时,我看到了一张她年轻时的照片。
刘海在风中飞扬,头发和眸子里洒满了阳光,身穿一件三种颜色交织的毛衣,洁净的白,鲜艳的红,深沉的蓝。
我这才醒悟,在那些灰黑衣饰成为习惯之前,罗洋曾经拥有过另外一套色谱。
罗洋年轻时的留影
我和罗洋开始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话题。
我们都养猫,且都是一身纯白的猫种。在我基于排除法设立的交友准则里,是否爱动物也是一个重要标准。张述和罗洋的猫叫莫扎特,简称老莫(文工团的烙印何其深刻),外表和性格都像是一位高寒地带的公主。
公主的真实身世其实是贱民——老莫是他们捡回来的流浪猫。他们家有捡东西的习惯,他们在雷湾开中餐馆的时候,就捡过一只叫布鲁(Blue)的流浪狗。
他们和这只狗之间的生死情,几乎没有经过太多艺术加工就直接搬上了电影。而这只猫,却因为不能和狗抢地盘,被无奈地推出了银幕之外。
我听着罗洋细声细气地讲着老莫和布鲁的事,忍不住替他们隐隐担忧,怕他们把捡动物的习惯扩大化。还好,后来没听说他们在街上捡过人。
罗洋和流浪狗布鲁
老莫在还是街猫的时候,肯定遇人不淑,老莫戒备森严,见人就躲。我到他们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老莫。
寻找老莫是一桩智力游戏,需要非凡的眼力、逻辑和耐心。我在他们家的每一个角落里找过老莫,也顺便发现了他们的一些隐秘,套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那是“我和极光之间的秘密。”
有一回我在遍找不得之后,突然发觉罗洋那床极为整洁的被子中间,有一个圆形的隆起物。我掀开被子,立刻疼得一抽——是被老莫狼一样的目光所刺。它张开嘴,喉咙里发出猫在表达极度愤怒时才有的咝咝声。
罗洋闻声进屋,把青面獠牙的老莫从被窝里掏了出来。“不知好歹,你没闻出人家身上的猫味吗?”她说。挨了训斥的老莫,绕着罗洋的裤腿走来走去,样子有些贱。
“没有安全感,被人打怕了。”罗洋对我解释着,像一位为子女的无理而负疚抱歉的母亲。老莫不看我,只看罗洋,罗洋和老莫交织的眼神里流淌着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无名物质。
一个能这么看猫的人,心大概硬不到哪里去。我对自己说。
罗洋和流浪猫老莫
2016年秋天,张述和罗洋已经搬回多伦多居住。张述正要回国协助小刚导演排练《芳华》中的女民兵舞。临行前他们到我家一聚——我们已经有几个月未曾见面。
罗洋穿着一件灰色的毛衣,裹着一条黑色的披巾走进我的家门。就在她仰脸和我打招呼的一刹那,我的心脏停跳了一个节拍。
至今我尚无法形容那天我在罗洋脸上看到的是什么。假如非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大概就属于“死神的翅膀”这一类的东西。直至今天我依旧不知道我是否拥有在小说里描述过的“第三只眼睛。”
那时的罗洋尚未发现病情,一切安好太平。他们走后,我内心极其不安,就和先生商量要不要叫张述取消行程。先生用理工男特有的那种眼光充满怜悯地看了我一眼,问我有没有发烧。
那天夜里我转转反侧,第二天忍不住给张述打了一个电话,拐弯抹角地问他能否留在多伦多陪伴罗洋。张述说他要协助小刚做的事没有第二人选,但他不会在北京久留。
电影《芳华》剧照,女兵舞
那年冬天,罗洋病发,一个巨大的恶性肿瘤,把她的心脏挤压成一张薄纸。她没有从麻醉药中醒来,在术后的第八天里辞世。
当时我在中国,我先生在病房里陪着张述,看着医生拔去所有插管,罗洋慢慢地进入另一个世界。
我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罗洋上手术台之前给我发的最后一条信息。她想好好活着,她说,和我们一起。
老莫送别罗洋住院手术
罗洋走后,罗洋的名字几乎成了张述泪腺上的那个盖子,轻轻一提就是泛滥的洪水。
我从未见过一个男人的心里能存这么多的泪。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张述都没法整理罗洋的旧物。
有一天,张述到我家,给我带来两双几乎全新的鞋子,欧洲的品牌,风格时尚,做工精致,且都是红色——割眼的那种红。“罗洋的,穿在你的脚上,她一定开心。”张述说。
我立即试穿,一双略微嫌大,另一双几乎就是为我定制的。我在穿衣镜前来回行走,换着各种角度。突然,我心里一惊:那个从未穿过灰黑之外颜色的女人,为什么会藏着两双如此鲜艳的红鞋子?
作者穿着罗洋的红鞋子朗读作品
答案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慢慢向我显现的。
灰黑是表,红才是里。罗洋用岁月一层一层地裹住了她生命里的那片光亮和色彩,当生命不再,所有的包裹都随着罗洋而去,留给世界的,就只有那个无遮无挡的里。
灰黑是罗洋,红也是罗洋,她是一个有表也有里的女子。
我穿着被罗洋辜负了的红鞋子走了很多路,去旅行,去讲课,去做新书发布会,去新西兰随小刚导演为《只有芸知道》选外景…...最初我的脚在那双鞋子里磨起过泡,泡瘪了,结成了硬皮,我和鞋子从此彼此相宜。
我穿着那双红鞋子走在路上的时候,感觉很有精神,因为我身上带着两份活力——我的,加上她的,我在替罗洋活出她藏在鞋盒里的那份鲜艳。
作者穿着罗洋的红鞋子参加新书发布会
《只有芸知道》上海路演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了成片。
我看着杨采钰坐在黄轩的自行车后座,晃荡着一双穿着白色球鞋的结实小腿时,突发奇想:我咋就没想到跟小刚导演说一说,让他给采钰穿一双红鞋子呢?
后来就忍不住笑自己:你以为你是谁啊?你指望这么牛B的一个导演会听你的?
可是我还是忍不住觉得,戏里的采钰应该有双红鞋子。
2019.12.13.于北京
电影《只有芸知道》剧照,杨采钰饰演罗芸(罗洋)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可阅读更多娱理精彩内容
点击一下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