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起Irix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一个注册于瑞士的新镜头品牌,本次进行测试的是它们的产品——15mm f/2.4广角镜头。虽然品牌注册在瑞士,但是镜头本身是在韩国生产,遮光罩上可以看到明显的Made in Korea。因为之前韩国三阳也在国内国外注册了诸如威摄之类的诸多马甲品牌,所以一开始我们也还以为这个头依然是三阳造,只不过打上了高端子品牌标签。不过之前Irix已经明确否认了这个头是由三阳代工。
它的实际表现如何?我们先来看看做工。
我们测的是塑料版本。做工精良可能是每个人初次上手留下的第一印象,虽然是塑料材质但是毫无廉价感,做工相对于三阳造的镜头系列,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并且带防滴防尘。
另外的一个金(tu)属(hao)版本,带夜光和更强的防水能力。
一个小细节,lock旋钮,用来锁定对焦环。由于这个镜头可以使用后置滤镜(原厂将于年底发售30*30mm的后置滤镜),锁定对焦环的意义在于你可以装上机身对好焦,锁死之后拆下镜头装滤镜——非常Excited的设计。而且这个镜头的对焦在无穷远点有一个限位器,拧过去会感到咔哒一下。也就是说这支镜头可以实现类似蔡司15一样的盲拍操作,构好图之后拧到无穷远就行了。结合镜头的对焦点微调和红外无限远标记,这些设计给这支风光为主力的手动镜头来说带来不少便利。
与蔡司15一样的非灯泡前组,滤镜口径也是同样的95mm。这个口径的滤镜虽然也不好买而且不便宜,但是胜在用起来比插片滤镜方便不少。而且Irix原厂准备了95mm的CPL,预计将于2016年年底发售。
佳能卡口,电磁光圈,后置30*30滤镜。这次仍然是一支单反头,没有原生短法兰距版本。
遮光罩,有方便拧CPL的开口,好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遮光罩的自旋是1/4,也就是说一圈360度,有四个方向都可以正常装好卡上去。但是如果把凸起的两边装到像场的长边,就会出现遮挡问题……所以使用此镜头的时候,还是要看好遮光罩的安装方向,好在上面有对齐用的白点,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支镜头的体积并不夸张,相对于蔡司15 2.8来说小不少,跟三阳14 2.8差不多是同一水平。即使转接无反相机使用,也不会觉得过于头重脚轻。
理论画质测试——分辨率
还是按照老规矩,统一接/用Metabones IV接环转接/用Novoflex F-FE接环转接到索尼A7R2上以方便做横向比较。无压缩RAW转无压缩TIFF出图,所有锐化和降噪选项均设为“0”或关闭。
读取某个位置的分辨率数据时,使得镜头在相应的位置对焦,以排除部分镜头的场曲问题导致读数出现偏差的情况。
本环节所有测试均为MTF50分辨率(50%还原度下的截止空间频率),单位LW/PH(线宽每图高)。
参考标准:
这次参与横向对比的镜头是规格类似的蔡司15mm f/2.8 ZF.2,以及现在的屌丝星野王——三阳14mm f/2.8手动版。
中心画质方面Irix 15 2.4并没有超过定位更高的蔡司15 2.8,甚至在小光圈下都没有超过更为廉价,一千多元的三阳14。单就全开 2000+LW/PH的分辨率成绩而言,已经属于一个还算不错的水准了,不过它在收光圈以后,中心分辨率并没有很大的提升,被蔡司15 2.8和三阳14 2.8拉开了差距。
从35%像场位置处起,Irix 15 2.4开始给我们惊喜,虽然还是没能全面超越以廉价超锐利著称的三阳14 2.8,但是相对于蔡司15已经是一个领先的趋势了——可是要知道蔡司15是一支售价1万多元的高端镜头。不过说实话,这支Classic版本的蔡司15也是已经老了,不知道新的Milvus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具体表现。
到了风光摄影最为看重的边角画质,Irix 15开始出现较为全面的领先,从大光圈到小光圈。蔡司15的边角其实一直总体评价就不是太好,当时我们还给出过结论,平面前组一定程度上是对于边缘画质和进光量的妥协。而显然随着材料和光学设计技术的进步,非灯泡前组的超广角定焦画质水平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现在我就更好奇——到底蔡司Milvus15做到了怎么样的画质水准呢?
距像场中心95%——极限边缘画质
到了边缘,极限边缘,Irix 15 的领先程度已经放大到秒杀吊打的程度了,实际上从实拍片当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支镜头是三支里唯一看起来不会崩角的镜头。
实际上边缘彗差控制得也相当不错,全开光圈下边角点光源拖线可以忽略——对于星野拍摄来说,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属性。
理论画质测试——色散、暗角与通光量
对于分辨率之外的测试我们把它放到单独的环节来进行,同时只给出最大光圈下的数据。
色散在画面中一般会表现为高反差边缘的紫边或绿边。一般可以后期消除,所以只要不是太严重或者超广角镜头的长曝使用(此时树枝之类高反差边缘的摇动拖线会导致色散花掉,难以后期消除)。
超广角镜头的色散一般都在边角,而且以倍率色差为主,在小光圈下依然会存在,而且超广角镜头长曝使用很多,色散后期不易消除,因此镜头本身的色散控制便显得尤为重要。Irix 15的色散控制水平和蔡司 15相当,在超广角镜头里算是及格到良好的水平(佳能新的16-35III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准的色散控制)。
暗角
暗角在画面当中一般表现为边缘失光,但适当的边缘失光可以渲染画面气氛,所以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但有一点,后期虽然可以校正暗角但需要硬吃传感器的宽容度,对于画质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而后期加暗角则没有什么限制,所以这一项还是越低越好。
蔡司 15的暗角控制反而是最好的,Irix 15中规中矩(当然,f/2.4对比f/2.8,其实稍微多一点暗角也无妨啦,可以理解);前组灯泡的三阳14 2.8反而表现最差。
畸变在画面当中表现为直线的弯曲,分为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两种。后期可以几乎无损(需要丢失一点锐度)的校正,所以也是只要不太严重,就无需过分关心。
蔡司 15的畸变控制能力在超广角镜头里算是相当惊人的水准了——某些品牌的50mm标头也做不到0.6%的畸变水平。Irix 15的畸变稍大,在实拍图中可以看到明显的桶形弯曲。至于三阳14,本来就是个传说中的畸变王,有这样的跑分成绩,也是不出大家的预料。
通光量在测试当中以T制光圈来进行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测试的只是过镜头光心的通量,镜头的暗角问题并没有考虑在内,所以对于整体曝光的影响,还需要结合上面的暗角测试来综合判断。
Irix 15是f/2.4标的镜头,然而实际通光量和尼康14-24处于同一级别(T2.9),这个实在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灯泡设计实在是太……。但灯泡与否也不是唯一决定因素,三阳14 2.8的通光量就低到T3.42的水准了。这个通光量的差距反应到实际拍摄星空的话,Irix 15用ISO 6400,三阳14就得用ISO 8719,如果都用佳能 5D4机身,反映到最后成像的信噪比有效像素上,就是差不多10MP和7.7MP的区别(参考值30dB)。镜头的通光量在这里,还真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参数。
总结
由于这个镜头是手动镜头,早先测三阳14和蔡司15的时候也没有留下色卡资料,在这里就先不做机械性能测试和成像风格对比了。如果这个镜头关注度实在高,以后可以做相关的补充测试。
实际上这个镜头的表现有点出乎我们的预料——要知道这个镜头在提供了不错做工的同时,售价只有3880(普通版,塑料镜身,防滴防尘)/5680(黑石版,金属镜身,加强型防尘防滴,夜光刻度)(二者光学部分完全一致),画质却可以超越一万多元的蔡司15 2.8 Classic。当然,事实上蔡司15 2.8明显就是胶片时代的设计思路——分辨率一般,小光圈优秀,低暗角,低畸变,在现在的数码时代确实已经廉颇老矣。然而新的Milvus 15 2.8要卖到16000+的天价,相比之下Irix 15 2.4的价格也显得十分亲民。虽然纯比价格还比不上作为价格屠夫的三阳14mm f/2.8,但是素质超出很多(尤其是边角,以及通光量),性价比方面,倒是也不输三阳。
如果说推荐购买的话,这个头突出的优势应该有两点,超广长曝风光(滤镜不容易漏光,既可以选择95mm前置滤镜,也可以等后期推出的30×30mm后置滤镜),再就是星野摄影了。通光量不输灯泡头,本身便携性也极好,应该会是新一代的平民级星空神器(尤其是对于觉得适马20 1.4ART不够广的同学们来说)。当然,无论你现在用的是什么品牌的相机,购买这种手动镜头我建议还是买尼康口,毕竟法兰距最长,可以无损转接到佳能和索尼机身,未来卖的时候也会相对比较好卖,自己换门,也会容易一些。
P.s.对这个镜头感兴趣的,可以添加微信 CameraNote 我们会把你拉到Irix交流群里。
▼
兰拓技术交流群
专注讨论器材知识
加微信“Reinhard”注明“技术交流”
▼
兰拓微课堂
每周听免费摄影课程
加微信“Reinhard”注明“微课堂”
▼
兰拓暑期租赁30元代金券
兰拓相机租赁品牌(iRentals),作为国内最大、最专业的摄影器材租赁品牌,经营4年来已经向5万多人·次 提供了实惠方便的相机、镜头租赁服务。旗下兰拓相机评测(iRentals·Test)是兰拓科技于2015年携手美国Imatest LLC成立的高标准的光学质量检测实验室,向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专业、严谨、权威的相机产品性能评测和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