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阳古城梁丰旧邑——正说张家港之二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结束了近百年的三国纷争局面。定鼎之初,他即重整山河,将全国版图划分为19个州,137个郡、国,1223个县。张家港市境内也由此正式诞生了最早的县级行政建制——暨阳县。时在西晋太康二年,即公元281年。暨阳县由暨阳乡、南沙乡和无锡县以北部分地区三大板块组成,地域范围广阔,东起今常熟市福山、张家港市妙桥一带,西至今江阴市利港、申港,北靠滔滔长江,南到今江阴市顾山、河塘一线,面积不下2000平方公里。而暨阳县的县署正设在今张家港市市府所在地杨舍镇。

今人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江阴旧志是由黄傅主修、完成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的《江阴县志》(史称《黄志》)。据《黄志》载:“暨阳县治在今杨舍镇,盖置县而建治于此,非复秦汉以来旧乡境矣!”又载:“宋志云:《旧唐书·地理志》‘江阴、暨阳、利城三县属常州’,今利城在江阴之西,则暨阳当在江阴之东,父老言杨舍旧尝为县,利城、杨舍去江阴东西道里适等,则暨阳当在杨舍。宋去古未远,父老之言要为不诬。参以南沙盐署证之,杨舍为暨阳旧县决也!”这已经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暨阳县建治东土,即今杨舍镇境内。清光绪《江阴县志》是集历代江阴旧志大成的一部良志,也再次肯定了《黄志》之说“暨阳县署在今杨舍镇”。把杨舍建治时间与周边县市的建治镇作一比较,可以发现它比常熟的虞山镇早2年(虞山镇建治在太康四年即公元283年),比江阴的澄江镇早274年(澄江镇建治在梁代绍泰元年即公元555年),比昆山的玉山镇早470年(玉山镇建治在唐代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比吴江的松陵镇早628年(松陵镇建治在后梁开平三年即公元909年),比太仓的城厢镇早1216年(城厢镇建治在明代弘治十年即1497年)。杨舍镇建治之早,在周边县市各建治镇中名列前茅。

由于晋武帝司马炎在全国颁行占田、课田等法,鼓励农耕,故一度出现小康局面。当时的暨阳县属扬州毗陵郡,时毗陵郡辖7个县,总人口才12000户,按平均计,整个暨阳县人口不过2000户,可谓物产丰饶而地广人稀。因暨阳县地域很大,随着经济逐步发展,人口数量增多,到东晋咸康七年(341年),暨阳县东部的南沙乡另外设置南沙县;南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暨阳县西部又设置利城县。从此,暨阳县的地域面积大为减少。到了梁代绍泰元年(555年),撤消暨阳县,设置江阴郡,郡下管辖江阴、梁丰、利城三县。旧志称“梁丰建于暨阳之墟”,因此,梁丰县的县治仍旧在杨舍镇。清光绪《江阴县志》云:“曰梁丰者,示梁土之丰大也。”萧梁王朝所以将县定名为“梁丰”,主要是向世人炫耀当时梁代所占有的地盘疆域广大、出产众多。当时的梁丰县城,仅是土城一座,“城周二百四十步,高一丈,厚四尺,列竹木为栅无楼堞之雄”,虽然范围不大,但却市场繁荣,农业、渔业、手工业都很发达,居民丰衣足食。同年,吴郡海隅县改名信义郡,下辖海阳、前京、信义、海隅、兴国、南沙等6县,今张家港妙桥一带为南沙县,鹿苑、塘桥、港口一带为兴国县。其时县的规模较小,县治均为土建城墙。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他以淮河为界,把江苏一划为二,南为扬州,北为徐州。扬州管辖丹阳、毗陵、吴、江阴等四郡,杨舍为江阴郡梁丰县县治,现塘桥、港口一带属吴郡常熟县。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朝廷废郡置州,以州统县。毗陵郡改称常州,吴郡改为苏州,信义郡改为常熟县,江阴郡改为江阴县。梁丰县被撤,并以范港为界被一划为二,西半部属江阴县,东半部属常熟县。杨舍被并入了江阴县,常熟县县治在南沙,今张家港市妙桥附近。唐高祖统一天下后,又恢复了开皇旧制,下令改郡为州。唐武德三年(620年),江阴县改称暨州,下划分三县:原江阴县中部称江阴县,县治云亭;原江阴县西建利城县,县治利城;原江阴县东部建暨阳县,县治仍旧是杨舍,同时将曾划给常熟县的原梁丰县土地也归还给了暨阳县(包文灿,2006)。唐武德九年(626年),暨阳县复并入江阴县。除隋唐间有31年境域内未设县外,杨舍作为暨阳和梁丰二县的县治,时间长达314年。自唐武德九年始的1300多年中,张家港境内地域一直分属江阴、常熟两县管辖。北部沙洲积涨成陆之后,有一部分地区一度属于南通县。

你可能感兴趣的:(暨阳古城梁丰旧邑——正说张家港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