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可为帝王者师

图片发自App

和同事一起下班,在地铁上,我掏出包包里面装的书观看,同事问我,咋没听过啥是《素书》,我便耐着性子跟他讲,张良张子房的《素书》仅学的皮毛便推翻暴秦,建立大汉。然后将故事慢慢讲给他听: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翻译过来就是: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

张良正想脱口大骂,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       

《素书》相传为战国黄石公所横,为一部谋略奇书。相传黄石公设下著名的“圯下进履”之计,以试张良人品。张良不负黄石公期望,胸怀开阔,能忍人所不能忍,黄石公遂以《素书》相传。张良在得《素书后仔细研习,最后运用其中的智慧辅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于是后人称读《素书》“可为帝王者师”。

《素书》包含了作者修身正已、为人处世、领导谋略、治国安邦的四大思想体系。但无论它为世人提供了多少经世致用之术,其根本都在于个人的修养与顺应世事规律。正如书中所言,“德足以怀远”,“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想要在世间立足,除了要有智慧、懂谋略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修身是为人处世的第一要义。只有做到诚挚待人、光明坦荡、宽人严己、严守信义,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支持,为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修身的过程实际上也“修心”,即心的建设,这是自我改造的开始。《素书》将“道、德、仁、义、礼作为美德养成的五大要素,认为要提高个人修养必须从领会“道、德、仁、义、礼”五种品德开始,一点点地积累、培养。

自传世以来,很多人对《素书》做过评注,其中最著名的版本有两个为宋代张商英所注,一为清代王氏所注,本书选用的正是这两个版本

《素书》虽然篇幅不长,却字字珠玑,将立身成事智慧尽数展开相信读完之后会有所裨益。

看《素书》,胸中可装天下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素书》可为帝王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