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超级浅的浅谈历史的必然与事件的偶然--再谈折箭教子巧合与杜撰

非常超级浅的浅谈历史的必然与事件的偶然--再谈折箭教子巧合与杜撰_第1张图片


前言

近来读史偶有所感,因十分想念不懂战国、真田豪、清原信圣、大意觉迷和felix3等前辈高人,特以此文再会朋友,希望前辈们拍砖引玉,不吝赐教,谢谢~

本文写的时候就感觉像是散文,不是系统论述问题,只是对某些思想点上的思考,所以结果就真的成了散文了,呵呵,本文基本由三个独立的问题组成:历史的必然与事件的偶然、批判以今例古的历史观、折箭教子巧合与杜撰的再思考。

我所认为的历史必然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并不是指个人进程的流向或是特指某个帝国的必然兴衰,而是指客观事物发展

过程的必然趋势。这就像说世界必然会出现大国,但是他未必就是美国一样,或者说人类的出现必然昭示着人类也会灭亡(之前写过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历史的

必然就是客观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或者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观点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中的必然与偶然有相通之处,但是有些许出入(比如什么是历史的必

然趋势上,看法不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回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他的已经产生了相应的系统思想,而我只是在阐述一个思想点。)。我这里说的也并不是黑

格尔的“存在即是真理”的观点,存在不是历史的必然,存在是事件的偶然和历史必然的合集,他有其合理性,但是不是真理或者是历史的必然。同样不认可留基波

的观点:“没有什么事可以无端发生的,万物都是有理由的,而且是必然的”,事物或者事件的发生是有理由的,绝对存在着偶然性而不是绝对的必然性,智慧生命

必然会出现,但未必就是人类,也未必就是在地球上,任何偶然因素的出现都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的必然性的出现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等等因素。

历史的必然和事件的偶然的关系就像一条射线,我们知道它的方向,但是我们未必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达到某点,达到某点是必然,何时到达这属于偶然。历史的必然

是不可能改变的,但事件的偶然却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本能寺之变中哪些是历史的必然呢?织田信长之死是历史必然,而本能寺之变却是偶然事件,我们可以断定织

田必然会死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是否一定在本能寺呢?很难说,这个偶然事件的发生的影响因素很复杂,如果明智军中高层有织田的卧底呢?在关键时刻杀了明智

呢,或者是消息走漏,织田提前离去,或者他突然想去某处,而离开了本能寺呢?这样的刺杀事件不少都遇到了这些突发的因素而改变(可以参看斧头帮”王亚樵的

刺杀史)。

所以所谓的改变历史进程并不是说改变了历史的根本方向,即使出现蝴蝶效应,也不可能改变历史的必然趋势,所能改变的只是事件的偶然性。即是在时间地点和人

物等因素上的改变,就像拿破仑不出现,也会在另一个空间时间和地点出现戚继光或者成吉思汗一样,谁是英雄都属于偶然,出现英雄乃是必然。多重偶发性事件的

结果将可能造就必然历史的产生,但偶然事件的发生将可能提前或者推后历史必然的发生。比如,人类的战争源于利益分配的问题,所以人类之间的战争存在着历史

的必然,但是谁与谁之间战争,为什么而战,在什么地方战,就存在着事件的偶然。

说到历史的必然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我们只要从历史的发展中去寻找,不难对历史进行总结分析。而困难的在于事件的偶然,事件的偶然存在着必然的条件,而因的

条件之间的关系犹如化学剂量的多少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不同剂量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的调配所出现的结果都可能完全不同的,而人的智慧在如何强大也不可能将所

有问题都考虑到,这就出现了所谓“人算不如天算”的说法,我们试举一个虚构的例子,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们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元素,大家认为结局会

是怎样呢?如果曹军改用火箭呢?

看过太多从结论看发展或者是以今例古、以己推人的历史观,完全都是抛开了当时历史真实环境下的所有因素,而将历史的偶然事件看作历史的必然,或者将某些将

领的偶然行为视为事件发生的必然原因(可能会是此次事件的主导原因,但不是这样的偶然行为都会造成同样的结果。)。这就好象在你出门时踩了香蕉皮后,我说

因为你的无知你今天是必然会踩上这块香蕉皮的。而没有还原当时的真实环境,去分析为什么你会踩香蕉皮。真的是马虎大意吗,还是当时被其他事物吸引或者故意

被人陷害?我们要分析的是主导这次事件的主导原因和其他次要原因的关系,而不是以结果去看原因,后者说某人的存在所以得到了某个结果。

在我之前写的《三次折箭教子是巧合还是后人杜撰》中曾经讨论过历史上三次的几乎完全相同的历史事件的发生的之间的关系,从而带出了很多朋友对该问题的讨

论,曾经也有朋友对我提出的想法表示不需深究,因为历史存在着巧合,所以事件的偶然会出现反复相同的结果,还举出了南北朝时代的中国皇帝与法国大革命时代

的法国皇后,都可以相同地说出“何不食肉糜(糕饼)”的话来,说明这三件事所出现的巧合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必须承认事件的偶然存在着必然重复出现

的可能,因为它们都有可能在部分相同的因素下影响的结果,就三件事来说他们都是一代枭雄为了教育部下或者子弟团结,其次是都是发生在战火纷飞内忧外患或者

发生在尚武的年代(我们无法想象宋高宗会拿出几只箭来教育自己的子孙,他更可能会拿出几只毛笔),再者就是前提是后代或部将之间存在着不合或者可能产生纷

争。显然在这些方面三件事都有其共通之处,而也就是为什么圣经(1)和伊索寓言(2)中虽然出现相同的故事情节,但是却没有出现相同的道具的原因。我们将

类似的事件的发生记载的顺序排一排,可以发现圣经.传道书(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到前四百年之间)、伊索寓言(大概在公元1-2世纪)、《魏书》(北齐天保

五年

公元554年)(3)、《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以及以逸话的形式出现在日本的典籍《前橋旧蔵聞書》和《近古史谈》及《幼学纲

要》(4)。在这里举出这个时间链不是再想纠缠毛利家“三矢の教”的真伪也不再追究那些中日历史典籍交流的问题(5),这不是我这次想谈的重点,我想谈的

是某些朋友提出的流传线路问题,有些朋友从以上文选的历史时间顺序推出以下结论:“中东—波斯—突厥—鲜卑—汉地—日本”。我不知道推论者是否受到赵林先

生的三次游牧民族大入侵的思想(6)的影响,但我认为,从第二次次游牧民族大入侵的方向来看,文化及传播影响的方向是正好相反的,而就我们所知伊索寓言并

不是伊索写的,而正本的诞生也可能要追溯到十四世纪初(7),而圣经的版本更是多次被修改过(8),因为我不是圣经方面的专家,不能确定旧约在希伯来文的

时候是否与现今我们看的英文版的圣经完全相同。所以是否存在相反的传播路径呢?也就是由阿豺教子起欧洲传说终呢?其实,这种口耳相传的可能性太多,求证复

杂,在没有确切证据前,这些都是无从考证的,我同意某些朋友的观点在某些事物的发展上“惊人的重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某些事件也是可以例证其可能存在的

虚构一面。

(1)《圣经.传道书》第4章中写道:

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

Ecclesiastes

Though one may be overpowered, two can defend themselves. A cord of three strands is not quickly broken.

(2)伊索寓言 第二卷农夫与争吵的儿子们

有个农夫的儿子们常常互相争斗不休。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劝说他们,尽管他苦口婆心,仍无济于事。他认为应该用事实来教育他们,便叫儿子们去拿一捆木棒来。木棒拿来后,他先把整捆木棒交给他们,叫他们折断。儿子们一个个竭尽了全力都无法将它折断。随后他解开了那捆木棒,给他们每人一根。他们都毫不费力地将木棒折为两段。这时,农夫说:“孩子们,你们要像木棒一样,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不会被敌人征服;可你们互相争斗不休,便很容易被敌人打垮。” 这故事说明,团结就是不可征服的力量,而内讧却只能耗损自己。

(3)十六国春秋辑补(十六国春秋据说著述于正光五年,524年)中的西秦录据说也有记载,但十六国春秋辑补为清代汤球编写,所以历史价值有待商榷。

(4)无论如何考证这几本书或者这个故事的形成,至少也晚了500年。

(5)这个问题可以参看felix3的《从毛利元就的三箭之训说起》和我写的不完整推理小论《三次折箭教子是巧合还是后人杜撰?》,还有日本朋友言霊の時代写的《三矢の教えの矛盾》,多说一句,日本本土民众多认为其改编自《十六国春秋》的《西秦录》。

关于中日历史书籍的交流,推荐朋友看以下书籍,尤其是王勇提出的“书籍之路”,很是新颖。

1、《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陆坚、王勇共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

2、《中日汉籍交流史论》(王勇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

3、《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王宝平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4、《中日文化交流大系?典籍卷》(王勇、大庭修共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5、《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典籍》(大庭修、王勇共编,[日]大修馆书店,1996年)

6、《中国馆藏日人汉文书目》(王宝平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

7、《江户时代中国典籍流播日本之研究》(大庭修著,戚印平、王勇、王宝平共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奈良?平安期的中日文化交流——以书籍之路为视野》(王勇、久保木秀夫共编,[日]农山渔村文化协会,2001年)

9、《中日关系史料与研究》第一辑(王勇主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

10、《中日“书籍之路”研究》(王勇等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6)三次游牧民族大入侵总共持续4000年,为公元前3000年一直到公元后1500年,分别是:

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000年末一直到公元前600年左右,这个是雅利安人的大入侵,对欧洲乃至印度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人种上的影响。

第二次是公元后1世纪一直持续到公元后5世纪,这个是匈奴人向欧洲方向进发的历程,途径月氏人、马扎尔人、匈牙利人、阿兰人,使得当时南部的萨珊王朝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罗马帝国最后遭到了灭顶之灾,我们要讨论的五胡乱华基本就在这个时期。

第三次是从12世纪开始到15、16世纪结束。

(7)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十四世纪初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

(8)就公元325年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或称第一次尼西亚会议),所删除和添加的教义就很难说的清楚。我更倾向于这个时候才确定了正式的圣经版本,但这还需要专家进行考证。

鸣谢

在行文期间,得到了丰臣家--新势力论坛、日本古代史论坛、浪人御所论坛及新战国联盟论坛的朋友们的帮助。

及鸣谢上次行文时对我有帮助的所有朋友,谢谢~

没有朋友们的帮助,我无法顺利的行文,再次感谢朋友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常超级浅的浅谈历史的必然与事件的偶然--再谈折箭教子巧合与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