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生活中的“敦刻尔克”

周六去看了近期引起热议的一部二战电影,即是《盗梦空间》《蝙蝠侠》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作——《敦刻尔克》。电影取材自二战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次大撤退,这就需要先了解一下相关的历史背景。

一战结束后,法国为了防御德国将来可能的进攻,计划在法德边境修筑一个军事防御工程,当时提议的是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因此就把这个工程命名为“马奇诺防线”。在法国的计划中,“马奇诺防线”要沿着法德边境、法卢(卢森堡)边境以及法比(比利时)边境一直修筑到海边,但是后来因为经济危机爆发,只修完了法德边境这一段。法卢边境这一段刚好有片崎岖的地形,叫阿登森林,对于机动部队行动作战非常不方便,这也让法国人放松了这部分地区的防御。至于法比边境,法国人对英法联军十分有信心,认为完全可以抵抗德军从法比边境的进攻。大败的种子就在这时候种下了。

1940年5月,德军兵分两路,其中一路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英法联军还乐呵:果然不出我们所料!然后就进入比利时和德军死磕。然而另一路德军,愣是克服了阿登山区崎岖地形所带来的行军困难,突破了阿登山区,绕到了“马奇诺防线”以及英法联军主力的后方,和比利时境内的德军两面夹击,把英法联军包围了起来。40万英法联军被打蒙了,边打边退,一直退到了法国北边的一个叫敦刻尔克的海滨小镇,在海滩上寻找机会去到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保留实力以期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电影《敦刻尔克》讲的就是这一段既狼狈又惨烈的逃亡故事。最终40万英法联军中的33万人逃至英国,保留了军队的有生力量,为之后的不列颠空战以及对抗德军的战斗做好了人员储备。这当然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自己走出影院后,一边回味电影情节,一边联想到了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被自己或别人所修筑的“马奇诺防线”所麻痹,最后导致“敦刻尔克”般的狼狈溃逃?

这些有着“马奇诺防线”性质的东西,可能是我们211或985院校的文凭,可能是有着强大社会关系网的亲朋好友,也可能是曾经我们藏着掖着的自以为无人能学到的工作经验。我们总奢望着可以一劳永逸或一蹴而就,以为凭着老本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然而现实总是会狠狠地给我们一耳光,让我们意识到,观念和行动跟不上时代,眼睛一睁一闭,一觉醒来就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了!这样一来,我们就要为当初的懒散大意付出代价,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那就只能面对“敦刻尔克”般的狼狈与惨烈。

几年前,每当大学毕业季来临,大学生找工作就成了热门话题。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依然有不少人抱着“求稳”的心态去找工作,很好的贯彻了政府倡导的“稳定大于一切”。一旦进了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单位,全家人都会喜笑颜开,都认为从此衣食无忧了,却从未想过,以过去二十年的经验,指导现在的人去面对未来二十年的挑战,是多么的可笑和荒谬。这样的情况,是把“铁饭碗”当成了他们自己的“马奇诺防线”。

这样的错误可不只是个人才会犯,不少世界知名企业也会犯过分依赖“马奇诺防线”的错误。诺基亚的“马奇诺防线”就是塞班系统和其键盘机的市场份额,但是被苹果和安卓手机找到了突破点,结果一溃千里,连卷土重来的机会都没有了;微软一直依赖windows电脑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之前,没有及时转移战略重心,即使最后和诺基亚合作开发智能手机,也是没能翻起大浪,眼看苹果和安卓机瓜分了市场份额,自己只能望洋兴叹;英特尔亦是只专注开发电脑芯片,而智能手机的芯片市场,目前已被高通牢牢掌控,想一想,除了工作需要用到电脑外,我们下班后面对电脑的时间长,还是面对智能手机的时间长?

要想避免生活中的“敦刻尔克”,别无他法,就是做好尽可能周全的准备。面对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状况,按照可能发生的方向去做应对措施。面对变化,调整心态去拥抱变化。心理学上有这么一句调侃,当我们担心一件坏事可能会发生时,大多数情况下它真的会发生。不轻视可能的意外,不忽略潜在的威胁,全面武装自己,才能让我们避免生活中的“敦刻尔克”。

#5745—柏宏—lbhlbh11#橙子学院码字岛第19篇作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避免生活中的“敦刻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