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才争夺战,还是户口争抢闹剧

自5月16日天津正式对外发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后,前往落户的人们源源不断地涌向天津,办理落户的河西区行政中心门前整晚排起了长队。

场景1:作为"三无人员"的刘珍5月19日从老家郑州来到天津,当晚11点被审核通过,她说自己是理想型的人,和爱人一直想换个地方生活,而她爱人又不喜欢南方的湿热,所以选择了来天津落户。本是来领取准迁证的她,担心白天会拿不到,所以夜晚就来排队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理想型的人都是人才?或者说,人才的考核标准应该增加一条:是否水土不服?

场景2:小李(女)和小王(男)在排队等待白天咨询办理落户手续。户籍在内蒙古的他们大学毕业后来到天津工作不到一年,如今已有一份较为稳定的职业,小李从小就随父母生活在天津,因全家都没有本市户口高中和大学只能是回老家去上,这次听说有落户政策,他俩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审核通过拿到天津户籍,这样也算给他们这么多年在天津的学习、工作、生活一个交代。小李说,如果拿到了户籍他们就结婚,这样结婚证也可以在天津取了。

——这是否说明,好多人才早就在眼皮底下,只是一直没被发现,需要人才们主动站出来证明自己才行?同时,人才们是不是太容易被满足了?

场景3:姚英在排队等待领取《委托存档商调函》,她的老家在吉林,和爱人在北京上班已有9年,从事金融行业,他们在北京买了房,如今孩子已经2岁,但是户口一直在老家,她说这次除了是为孩子今后上学问题来办理落户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喜欢吃天津的海鲜。

——这真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才!但不知道这种人才能给天津添砖、还是加瓦?

人才的引进,本应该是一项严肃的系统工程,可看了天津天才的引进标准后,怎么感觉这就是一份企业发出的招聘启事呢?请看人才标准——

下列人员经用人单位同意录用或聘用,可予以引进:

(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人员;

(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

(四)经市人事局组织专家评估认定能带入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生产、科研项目的人员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以及具有特殊才能的各类人员。

引进人才的年龄除已有规定的外,一般应在45岁以下。其中,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各类高级专家,年龄可适当放宽。

依据:津人〔2000〕19号

……这就是人才的界定标准?如是,那中国的人才不说遍地都是,也绝不用再求贤若渴般地三顾茅庐了;如是,人才的识别也太容易了,再不必打着灯笼满大街寻找了。

按照这个标准,相信天津市内现有的人才即使未达到饱和、那也是充裕的,更不至于让市政府身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那么,政府又为什么表现得如此迫切并大张旗鼓呢?其中又有多少不得不说又难以言齿的故事?不得而知。

在我国,标准分为4个级别。由高到低分别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企业标准。但是,低级别的标准必须要严于高一级的标准。否则,“低级别”的标准就没有存在的意义。那么请问,天津的人才标准严于国家标准吗?

还有一个疑问:一旦所谓的人才落户成功,他却没给当地予以积极的回报、甚至很快又“展翅高飞”了,当地政府又如何处之?任何标准都是有漏洞可钻的,如果只是本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钓鱼心态去引进人才的,那可是打死我也不信——政府敢幼稚到这种地步?

“引进人才的年龄除已有规定的外,一般应在45岁以下……”,这条标准透露出一个信息:如果你到了45岁还未成为他们看得上的人才,那就不必再为此努力了,趁早自谋出路去吧!换句话说:此地不欢迎大器晚成的人士。

写到这里,发现自己真是有些咸吃萝卜淡操心了。明明与自己没有丝毫关系,又不可能因此改变些什么,这不是标准的无病呻吟嘛!可难得写出一篇千字文,还是不舍得就此删除。何去何从?

就此搁笔。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人才争夺战,还是户口争抢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