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精 罗 狂 喜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编辑:鱼木头
前一阵我们推荐了优酷上的罗马题材脱口秀《帝国议起来》,反响非常激烈,有不少朋友还在后台反馈说这个节目让他们很喜欢。还有人留言说希望我们能再介绍一些罗马题材的内容。对喜欢世界历史的读者来说,罗马史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对象。
有人cue我?(图片来自[email protected])
所以我们在书单里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两本非常、非常、非常有意思的罗马读物。
这就是由英国网红历史学家玛丽·比尔德创作的《罗马元老院与人民》和《庞贝》两本书。
喜欢西方古典史的朋友对玛丽·比尔德的大名应该不会陌生。她是当今英美史学界最炙手可热的古典学者,工作经历遍及剑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加州伯克利,一直是这些名校古典史课程的座上宾,尤其是罗马史。
图片来自wikimedia@UC3M
(youtube) - Entrevista a Mary Beard
过去十年来她在大众历史普及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在英美历史爱好者当中很受欢迎,逐渐也影响了一批中国的高知读者。
今年64岁的比尔德教授研究罗马史已经有30多年了,个人学术素养极为深厚。这可不止于阅读史料记载这种二手资料,她还在过去几十年里参与了欧洲各地罗马遗址的考古发掘,与考古学家们一起积攒了很多一手线索。
截图自YouTube@UC3M
Entrevista a Mary Beard
你应该明白当一位历史学家经常参与考古圈活动时,意味着什么。她能够得到很多普通研究者意识不到的新证据,不断丰富史料库,不断建立或者推翻新的假说。
没错,还有推翻的过程。在《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这本书的前言里,玛丽·比尔德说,新的考古证据有些与史书记载相匹配,有些则相左,甚至考古证据之间也是有出入的。如何筛选这些素材,去伪存真,对罗马研究者来说几乎成了一场走钢丝的杂技。
而她,在我看来就是当今世界最好的罗马钢丝杂技演员之一。
截图自YouTube@#0
Likes: Entrevista a la historiadora, Mary Beard
因为在罗马古典史研究和普及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比尔德教授还在去年受封了女爵士。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是去年8月由后浪引进国内的,出版之后引发了一股罗马小热潮。这是很奇妙的现象,一个公元前奠基的西方帝国,竟然在今天遥远的东方之国受到了如此的关注。
但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因为知史是一个中国人的基本素养,看历史可以明兴衰,可以指导我们对未来的预判,并进一步指导每个人对未来的规划。国史当然很重要,但古代国史毕竟只是限于东亚大陆,甚至限于中国第二、第三地理阶梯的历史,深度显得有些不足。
如今的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是影响世界走向的最重要国家之一,与当年的罗马处于同一量级。在全球化的今天,曾经横跨欧亚非三大陆的罗马经验我们也不得不学习。了解它的历史,对我们认清自己的定位会有很大的帮助。
公元360年的罗马版图
在比尔德教授看来,罗马人的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颇有相似之处。这个古代帝国有贫富差距问题、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问题、女权运动、经历过贸易战,甚至还有中国人很熟悉的户口问题(公民权与外省人)。如果我们与穿越的罗马人聊天,甚至会聊得挺愉快。
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原始而残暴的奴隶制国家,有血腥的角斗士制度,奴隶毫无人权可言,甚至还有阉人祭司这种奇怪的存在。罗马人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并最终被野蛮人反噬的历史则更为人津津乐道。
图片来自@电影《角斗士》
深入罗马人生活的细节,我们既能重新发现自己,还能看到他们在历史条件限制下做出的愚蠢决定,规避这些风险,让国家大船更平稳迅速地前进。
那这本书是不是读起来很艰涩呢?
肯定不是。在多年的古典史普及过程中,比尔德教授的写作技巧也在不断精进。这本书是她的炉火纯青之作,在宏大的历史框架之下,引用考古学、钱币学、体质学、人类学,当然还有历史学的最新成果,展现的是罗马元老和平民构建的真实历史。
比尔德教授不断在宏观叙事和考古细节间切换,史料和分析的结合恰到好处,掩卷时却让人沉思。
难怪在豆瓣上征服了这么多西方历史爱好者,获得了9.2分的高分。
这意味着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
今天推荐的比尔德教授的第二本书《庞贝:一座罗马城市的生活》,则是中文版最新面世的作品。其实自从08年原版书出版以后,我就一直在等它的中文版,没想到还是我们的老朋友后浪抢了先。
事实证明,这份等待是非常值得的。原版的《庞贝》就是一本让人手不释卷的书,后浪的引进版我看了60多页,原书的内容保留得相当传神,译制水平没得说。至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容,就更加没得挑剔了,我对它的评价比《罗马元老院和人民》还要高。
这是因为《庞贝》甚至不太像一本正常的历史读物,而是像一本历史侦探小说。
这种写法现在也不少见了,但能写出这种书的作者,一般都是和考古圈走得比较近的,创作时间也会偏长。因为使用这种写法,作者需要使用大量的考古学证据,历史著作里的二手史料反而只是辅助,写作难度自然比那种转述文字材料的书大得多。
但正是这样的书,才能像探案小说一样,深入时代的细节,展现当时人生活的全貌。
一起来看看《庞贝》开篇的场景吧。
“公元 79 年 8 月 25 日凌晨时分,庞贝城的浮石大雨终于缓和下来。这似乎是个出城寻条生路的好时机。在浮石倾盆而下、来势最猛的时候,有 20 多个逃难者靠躲在城墙里才逃过一劫。他们现在组成一支稀稀拉拉的队伍,打算碰碰运气从几座东城门中的一座出城,希望能够逃离火山喷发的覆盖范围。”
这段描述不是作者的想象,而是根据后来考古学家们在城外发现的一批尸骨复原出来的现实。这支队伍后来死于火山再次爆发的冲击波,年轻队长手中的短剑、女人罩袍下的珠宝和钥匙,都还原封不动地在他们的遗骸边。根据这些证据,历史学家得以进行有证据的想象,追溯庞贝古城毁灭前人们的生活。
截图自YouTube
@#0-Likes: Entrevista a la historiadora, Mary Beard
使用现代考古技术,历史学家们甚至还能看到这些可怜的罗马人死前最后的姿态,从而对他们的信仰、饮食、体质做出合理的推断。
这些内容,构成了这本具有丰满探秘意味的好书。你很有可能在拿到书以后,一晚上不睡,通宵把书看完,脑中充盈着罗马时代一群普通市民的喜怒哀乐。
然而比尔德教授也在书中讲了不少令人遗憾的现象。
庞贝古城的第一次大规模开发是19世纪的事情。当时的考古技术还不够先进,人们的保护意识也不强,庞贝遗址还在二战中被盟军轰炸过,很多历史证据就这样消失了。
今天你能在意大利看到的庞贝考古公园,很大程度上是现代人重构出来的假遗址。
庞贝城遗址
图片来自wikimedia@Matthias Süen
在考古和开发中,现代的人类应该对千年前就逝去的古人肩负起怎样的责任,也是这本书的主题之一。
一本收集了最新素材,写法上如同侦探小说,还有一位老学者人文关怀的书,有什么理由不赶紧收一本呢?
很多人对罗马的认识,源于爱德华·吉本的那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但那毕竟是一本200多年前的老经典了,很多史料那时候还没有出土,当时的史学分析方法也不足以支撑吉本得出很好的结论。比如他认为基督教是使罗马衰亡的主因,但现在人们已经发现,正是通过引入基督教,罗马才继续苟延残喘了100年。
古罗马城市Conimbriga遗址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用最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去分析最新的历史证据,才能规避。
而且《罗马帝国衰亡史》关心的是罗马衰亡的那段历史,对它巅峰时期的盛况却缺乏记载。有衰必有盛,站在2000多年后盯着一个大帝国的瓦解乐此不疲,多少有些不厚道,对提高认知的帮助也比较片面。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推荐《罗马元老院和人民》与《庞贝》。它们既是对老经典读物的延续与致敬,同样也书写了关于极盛期罗马的新篇章,是非常有益的补充。
两本书,都是后浪出品,套装购买更优惠,原价217.8元现只需155元▼
如果你只想要其中的一本,那么《庞贝》定价99.8元,在我们的小店购买75元▼
《罗马元老院和人民》定价118元,在我们的小店购买85元▼
赶紧入手吧,和我们一起穿越回2000多年前的西方老大帝国,体会那些人的人生百态。
*发货说明
1.出版社直发,正品保证
2.默认韵达快递,天津发出,48小时完成发货(节假日顺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