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也要撕逼

好好说话,也要撕逼_第1张图片
书名 /《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 / 李笑来

这真的是一本理性到要命的书本,有些部分我一点都读不懂,它结合了各方面的学术知识及案例论证,让人无法用感情说事,只能理性的检讨自己、反思自己、重塑自己。

我做了一个“时间专题”,结合自身和书本上的问题来分析下。

由于自身经验、阅读量和知识量的局限,可能会造成偏差(谁让我以前读了太多青春文学作品呢,但我也好喜欢那些作者!)

希望会给你我带来一丁点思想的碰撞和不一样的感悟。


page 199 第6章  交流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by 伯兰特•罗素)

读大学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就像开间小小咖啡馆》。

里面提到过这句话,作者因为这句话结合了他想开咖啡馆的梦想。

名为“参差咖啡馆”,现在是全国各地的连锁了。

意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学术多样性,因为多样性的这些优势,所以人们向往多样性。得到向往的东西,也就趋近幸福了。人们也向往稳定、自由…这些也是幸福的本源。

(知乎作者:艾苇)


page200 学会倾听

摘抄:交流的有效与否往往更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

从小到大我觉得我有时候扮演的是倾听者,有时候扮演的是倾诉者。

关于倾听者:

1.感情方面

高中时候好朋友来倾诉她们的感情,我一向都是为她们打抱不平,友谊大过天。

她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无条件相信她们。

这是在我没有形成正确的思维逻辑之前这么想的。

近年来的我渐渐改变了这样的想法,对于好朋友的爱情,我不做过多的评价。

即使她们爱上一个人渣,我也坚决拥护她们的站立点。

有人和我说:“我爱他,当他的相好我也愿意。”

这很OK啊,我不会诋毁我的朋友。

在事实面前,我会说出我的观点和建议,但我不会用“我为你好”来阻挠她,都是成年人了,她绝对没我想的那么脆弱。

只要愿意承担后果,在爱情里你就这么毫无原则且犯贱的爱下去吧。

2.除了感情方面的理性问题

好像这个阶段,大家都能把自己的问题处理的很好,并不需要征求朋友的看法,反倒是感情喜欢到处倾诉一下。

或者对待别的问题,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所以暂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更或者,大家都知道,对于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麻烦,一定是要自己学会解决和面对,当然我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我们都在成为一个独立且不愿去麻烦别人的人。

关于倾诉者:

好像实习的时候都还挺愿意和朋友打电话交流的,基本都是我在说为主,一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哭哭啼啼的打电话,吵着闹着要离开这个我讨厌的环境。

工作以后我开始讨厌无用的联系,其实距离产生美是有道理的,大家都在往更好的方向进步了,没必要浪费时间天天联系,但定期的联系和见面确实有助于友情的升温。

回想起来,那些毕业好几年了还保持着1年至少1次见面的频率就算是真爱了。


好好说话,也要撕逼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一个“APP

page 212 交流守则

李笑来在书中写到的原则:

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体或者集体;

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

这些话比较书面语,其实是因为自己阅读量太少的缘故了,我就举几个自身的例子好了。

感觉自己生活的坏境就常常被“无效交流”所左右。

1.还未说完话就被打断

从小到大没法和爸爸妈妈或者亲戚沟通,特别是当领导的亲戚。

我们还没有表达自己完整的观点和看法,就被他们猛地打断。

他们有一套专门属于自己的“真理”,希望我们”臣服“于他们。

久而久之,我们不愿意和他们沟通,进而产生不了”有效的沟通“。

今天大伯伯托他同事给我带样东西,那个人电话打来就让我指定地点等待,并让我告知他我的着装。

思维清晰,正常人都能这样碰面。

唯一让我不悦的是:我觉得不必告诉着装也没关系,到了指定地点打电话即可。

他压根没有让我把这句话说完就打断我了。

2.知识体系的偏差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我妈妈,周末回家,她突然来了一句“你用苹果手机就是不爱国的”。

对于这句话我并没有什么好突兀的,这是一句完全没有经过大脑思考过的话,爱国这个词太广泛了,连我自己都不愿意轻易下结论,我唯一自知的是“做好本职工作”。

我妈妈一向都这样的,我曾想,就算某一天我要写一篇关于妈妈的文章,我也不会写母爱。

这句话虽然听着很狠心,但确实是事实,这也并不代表我就是一个不孝顺的女儿。

相比于我妈妈的妈妈,也就是我外婆,说的一些话也算是能接受的道理,比较委婉且有耐心。

3.不良情绪积累后的爆发式争吵(不能算是交流了)

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时候吵架了就把自己反锁在房间一天,不吃不喝;

读大学的时候看不惯一个同学的所作所为一口气说了一段话把别人气个半死;

谈恋爱之后经常一言不合就发怒;

态度强硬,我想这和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只要被某种态度激怒我就会抓狂,所以我去购物或者吃饭的地方必须是特别合我意的态度(不过基本上的人都这样)

现在对一件事件的“发声”变得太“容易”了,所以我们要“好好说话”。“认真倾听”也变得“不容易”了,我们常常无法说完一句完整的话就打断别人,自己也曾打断别人,所以“学会倾听”以及“给人予正确的回应”是件很重要的事。


好好说话,也要撕逼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一个“APP

最近和自己的带教老师撕逼了,原因有很多。

她说话的时候希望我给予她回应,连点头都不行,必须是和她说话。

我做的事常常被她误解,而且不能反驳。

她电脑不太擅长,我想要教她也被她指责。

也许是我修养不够,导致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我依旧不后悔。

既要好好说话,也要认真撕逼。

因为当我看到这样的一类人,突然觉得好恐怖。

根本没法认清自己做错的事和说过的话,还非要把自己做的蠢事和说的话往外撇,统统丢开最好。

也许这个人,是你,也是我。

可是我已经感受到了那种绝望和厌恶。

我朋友说:这里有个区别,无法认清错误和把错误往外撇,是两种人。前一种是自以为是不自知的蠢,要敬而远之;后一种是不承认还狡辩的恶,要狠狠的撕。

我想到另外一个案例,我的另一个带教老师,刚去轮转第一天,她问我之前呆在哪里学习,我说在隔壁。她责怪我为何前一天不来报到,其实前一天我同学和她说了,我们三个都在场,可能是她忘了或者没听见,总之我辩解了,她突然就很生气的一直说话,然后我就闭嘴承认错误,她就平静下来了。我想有一类大人就是这样吧,才导致我们这些小孩很害怕和他们沟通,不论对错都是他们正确。后来发生了一件小事这个带教老师开始有一点喜欢我,办公桌的刷卡器坏了我把新的装上去了,还帮她研究怎么弄,她就很开心的表扬我了。

想必大家也发现了,即使在某个领域极其优秀的人,他也不一定超级会说话,甚至对某些事物表现的很无知,不需要别人的指点。

个人认为,要承认自己的无知,愿意学习并且接受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尊重和教导年轻人。

这样的人才能赢得尊重。

很显然,此方面我做的远远不够,对待别人给予我的热情我不知如何回应;情绪不佳的时候会发脾气;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没有足够的耐心;不会问问题,甚至连别人问我的家住在哪里,我都不能够清晰的描述...

但我总结反思了下。

在学习方面,我们寄人篱下,虽不能一味的迎合她们错误的说法,但我们可以接受她们的说话方式,因为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无法反抗,她们是我们的领导、上级、老师,如果是错误的,我们完全不要听进去,但是专业上需要学习的时候,必须要谦卑。

且行且学习吧,终归有一点是切莫伤害他人,但有的人确实需要“凶”他才有所长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说话,也要撕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