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给你和所有人一个同样的选择权,一生只能掌握一种技能,你想选哪一种?
点石成金术?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只有金子了!
不坏不死之身?那么这个世界就将失去活力!
这样的场景,显然只能出现在白日梦里。
但是,我们每个人不都有几次要面对这样的重要决策吗?
学业要选什么专业?
工作要选哪个行业?
生活要选哪个城市?
爱人要选爱我的还是我爱的?
每一个决策都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走向。
尤其对于生活在很久以前的时代的人来说。
但是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有些不一样了,
学业选错了专业,可以再重新选休,只要你还活着。
工作选错了行业,也可以再转行,只要你还活着。
生活选错了城市,也可以搬走重选,只要你能活着。
爱人选错了,也可以离了再选,只要你还活着。
是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没得选那些都是说辞,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有选择的权利,你所顾虑和权衡的无非是机会成本而已。
对我来说,如果一生只能掌握一个技能,我会选择“学习”的技能。我想学什么,就能学会什么!
只要我有“学习”的技能,我想要什么就可以学习相关技能去获得,即使这一项事情上没有收获,我也可以再学习其他技能。如果我总是失败,选择错误,那我还可以去“学习”我为什么总是失败和选择错误,然后学习怎么成功和正确选择。
我想说的是,当你的可选项很少的时候,选那个最基础的,最底层的技能最划算。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地基大楼盖的越高,倒塌的概率越大。
所以,越是基础的技能,越是必要的技能。
我们都听过这样那个一句话:“好习惯成就一生”
习惯,就是基础技能在单位时间里的颗粒呈现。
比如:
每天读书是个好习惯,能让你拥有提升自己视野的技能;
每天健身是个好习惯,能让你拥有调整自己身体机能的技能;
每天写作是个好习惯,能让你拥有更好的归纳思考的技能。
但是我们想要通过养成好习惯所得到的远不止于此,读书、健身、写作、、等等我们认为的好习惯,都是为了能让我们自己可以生活的更好这个终极目标。都是想要通过对自己的塑造来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表现。学习的习惯也是如此。
我们都相信“复利效应”相信只要点滴的积累,一定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人,天生就是利益驱动的。
复利效应确实很诱人,那个著名的棋盘与麦粒的故事不就说明,只要按照复利效应的做法,在一个小小的64格的棋盘上,从第一个格子第一粒麦子开始按照倍数原则放置麦粒,到第64格时就能有一个超级巨大的天文数字的体量。
于是乎,有人就想按照复利效应的原则去做定额投资,一天一块钱,每天倍增,想象着自己的资本体量也能在某一天达到一个超级大的数字。
结果你也想得到,这种倍增很快就会进行不下去了,因为谁也没有那种规模的资金存量。如果真有,你就不会去做投资了。
想到和做到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有很大的鸿沟。
这个鸿沟的宽度是由你当时当下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是跟你现在所具有的“存量”有关系的。
定投没错,但是决定你定投是否进行的下去的不是复利效应的可操作性,而是你是否具备源源不断的可供你定投的资金。
这一点富有如印度舍罕王也做不到啊!这也从另一面说明复利效应的可怕力量。
但是且慢,别急着做无用论。理论应用到实践虽说有很多的限制,但并不代表就没用,我们可以将它们迁移到别处。
事实证明“好习惯成就一生”中的好习惯就是拥有复利效应的事情。
“好习惯”就是麦粒,时间就是棋格。
每天做一点能够增加自己竞争力的行为,就是定投成长。
好习惯的养成公式可以这样表述:固定的行动X频率X时长
在固定的时间里,按照一定的频率做固定的行为,重复的时间足够长。
时间,不受我们控制和左右,行动和频率我们可以调整。
而频率的高低决定着效率,在我们复杂的生活背景中,每天都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所以频率也是受到诸多限制的。
这样一来只有行动是完全可以自主掌控的,那么行动就是这个公式的关键基数。
比如:每天提出一个小问题。
好的,高效的学习是带着问题去学习。
你工作的成果是看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你思考的深度取决于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也总是被强调,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我们不缺解决问题的人,我们缺的是能提出好问题的人。
往大了说,驱使人类前进的是永无止境的好奇心。
往小了说,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总是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可见,能提出一个好问题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被我们称赞有能力的那些人不也是那些解决问题的高手吗。
能力强的人可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能力弱的人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
那么,如何能提出一个好问题呢?
不断的提出一个个问题也是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是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得提升的。
我们可以利用一万小时定律来训练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
养成一个关于提问题的习惯:
每天提出一个问题,记在本子上。
待到周末时,把这一周的问题拿出来再看看,把那些已经有答案的写在问题下面。那些没有答案的在去尝试分解问题找到答案。
久而久之你提出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思考也会更加的活跃和有深度。
还有比这更小的精进习惯吗?
还有比这更明确的自我迭代吗?
我自己是这种方法的受益者,当我学习一些新知识时,如果我能提出一些问题,一些与知识相关的,可以拓展这个知识的问题,就等于我真的学会了这个新知识。
反之,如果我提不出任何问题,则说明我只是被动吸收,并没有学到什么能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
用这个指标去衡量自己的学习,清晰明确。
好习惯我们有了,如何做到倍增呢?如何能够更有效率呢?
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地球上的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24小时。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突破一些物理上的限制,所以时间不是倍增的杠杠,时间只是棋格。
如果你按部就班的每天提出一个问题,就相当于你每次在一个棋格上放入一粒麦子。你得到的只是64粒麦子,因为你没有设置倍增的杠杆。
我的这个倍增的杠杆是反馈,是你提出问题时的响应,是你解决问题时的交流。
我们是群居动物,是极其依赖反馈的物种,所以才会形成社会。
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有人能告诉你他之前也能想到过这个问题;有人告诉你这个问题也让他产生了一些想法;
你把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考写下来时,别人会补充进来你没有的维度,让这个问题的答案更丰满。
一直想不到答案的问题,也许就会在别人不经意的一些言论中找到突破口。
这些反馈每增加一点,都比你独自练习的效率要高出很多。
“好习惯成就一生!”
每个人都有很多习惯,有很多好习惯。
区别在于,别人的习惯比你的习惯更有效率,复利的倍数放的更大,稳定性和持续性更强过你。
所以你看,这个竞争是在一个维度吗?
如果那个“别人”是你自己呢?
被好奇心驱使的人生,本身就充满着无限可能!
只要你想,主动去寻找可以互为杠杆的那个人或者那群人。
只要你想,我们的故事就可以开始了!
解构销售系统 架构销售体系
提升效率 认知先行
一个有点文艺,有些自我的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