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邺羡 校对/吴嘉杭
当代一位伟人曾说,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务实最讲究实惠的民族,所以军阀得不了天下。因为他们只为自己争地盘,所以只能和洋人借钱买枪炮,但兵员还得从老百姓里招,还款来源还得靠老百姓的赋税。可老百姓没有实惠就不支持他们,他们就没兵没赋税,久而久之这些军阀大都难以为继,最后被其他势力吃掉,所以军阀必然退出舞台。
后来的故事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位伟人带着他的队伍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他和他的队伍也就得了天下。这位伟人极其深刻的懂得中国这片土地上老百姓内心深处的呼唤,那就是老百姓做这件事有什么实惠、好处,或者说有什么实际功效(其实全球人类都这样,否则洋人干嘛借钱给军阀,不就是为了高利息)。
那么,了解历史有什么实惠、好处,或者说有什么功效呢?了解历史可以增长见识。那见识又有什么用?有了见识,就有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就有了判断选择的依据,甚至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
这些方法、依据、能力汇集起来就可以帮助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拥有幸福的未来,而幸福正是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历史真的有这样神奇的功效么?我们就用历史本身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借鉴历史带来的成就
汉唐盛世一直以来是被中外学者公认的历史盛世,但在秦汉大一统到隋唐大一统之间,却有着长达369年的军阀混战时期。正所谓“深山藏猛虎,乱世出英雄”,在魏晋南北朝这段残忍而又风流的岁月里,后赵的建立者石勒,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
在西晋第二代皇帝惠帝司马衷登基后,由于种种政治上不当的措施,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场叛乱使得中央无力管制地方,于是各种窥视皇权的势力纷纷崛起。
刘渊、刘聪、刘曜(刘渊养子)父子就是第一个反对司马氏政权的军事集团。刘渊在“八王之乱”,国家无力管控地方的时候,不断的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到刘渊死时,刘氏集团已经成为除西晋政府外最大的军事集团。
刘渊死后,儿子刘聪继承首领的位置,并于公元316年攻破洛阳,至此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入刘氏集团手中,只有长安等少部分地区还属于西晋政权。于是,刘聪一面派儿子刘粲和养弟刘曜攻打西晋残余势力,一面自己当起了皇帝。
当了皇帝的刘聪开始骄奢淫逸,刘氏集团及其所建立的国家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中央控制力变弱,地方的势力便再次抬头,石勒便是这地方势力之一。
石勒本是奴隶出生,在刘渊扩大自己军事人数的时候加入刘氏集团。在刘氏集团不断的扩大军事成果的过程中,石勒通过自己勇猛的作战,不断的得到提拔,也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实力。
到刘渊死时,石勒已经有了可以和刘氏集团分庭抗礼的实力,但是一方面念及旧情,另一方面支持刘氏集团的人数众多,再一方面自己还没有实力独自与西晋抗衡,所以石勒依旧效忠于刘氏集团。
公元318年刘聪去世,儿子刘粲继位当皇帝。由于刘聪在位期间不理政务,所以国家的各方面都已经表现出衰败的迹象,同样的,在西晋“八王之乱”中地方窥视皇权的事情再度上演。
如果刘聪多活几年,他就能看到自己的国家如何灭亡的,不能不说刘聪死得早是一种幸运,但他的儿子刘粲就没那么幸运了。
刘粲继位后,同样不理政务,把大权都交给靳准,果然靳准弑帝夺权。后期虽然刘曜联合石勒等击败了靳准,但是北方再次大乱。鉴于混乱局面,刘曜于是把都城迁往长安并自立为帝。
虽然政权暂时被刘氏集团保住了,但是在靳准之乱后崛起的势力,并不买刘曜的帐。北方战火重启,在一小段时间的兼并后,北方只剩下以刘曜为首的刘氏集团,和以石勒为首的石氏集团。
表面上看,两大集团实力相当,但仔细评估后,刘氏集团江河日下,而石氏集团却蒸蒸日上。
虽然两大军事集团,都在争夺和储备土地、人口、粮食等资源,同时兴办学校、培养后备干部,但是,在刘氏集团里这些措施实施的非常混乱,效果极差,而在石氏集团里,这些措施却井然有序,效果显著。
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两大军事集团得到的效果却差距极大呢?原因是刘氏集团的首领刘耀,虽然自己是能文能武,但是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班底,不得不事必躬亲。
首先,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其次,在遇到除打仗外的治理问题的时候,还不得不花时间摸索。时间久了,刘曜自己就成了一个消防员,国家那里有问题,他就出现在那,疲于奔波,而所做的事情无一不得自己从头摸索,很多事情都是事倍功半,所以效果比较差。
反观石氏集团,首领石勒和刘曜一样是能文能武,但是,他还有一个专门为他出谋划策,治理国家的智囊班底,一帮由读书人组成的团体,叫君子营。
这个君子营主要帮助石勒做三件事,第一是讲述历史故事,第二是策划当前的谋略,第三是描绘未来的规划。
君子营具体为石勒讲述了历代由乱到治的历史故事,同时根据当前的形式,让石勒合理的在统治区征收赋税,实行屯田,并为石勒指出,未来与东晋如何南北对峙,如何灭掉东晋一统天下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当年的曹魏如何平定的北方,石勒今天就如何平定北方,当年的邓艾、王俊如何灭掉蜀汉和东吴,石勒未来就如何灭掉刘曜和东晋。
因为君子营直接使用历史有效方法帮助石氏集团站稳脚跟,所以做同样的事情,石氏集团事半功倍,结果便一目了然。不出几年,刘曜被石勒部将活捉,刘氏集团灭亡。
在战争年代,以史为镜确实可以兴盛一个王朝,毁灭一个王朝,那么和平时代呢?
二、洞悉历史解决的麻烦
公元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病死。因为无子,只能从朱家宗室里找人继承皇位。命运之神便垂青了朱厚照的堂弟,十五岁的兴献王朱厚熜。
当时的内阁首辅是四朝老臣杨廷和。杨廷和因为受到明孝宗朱祐樘(朱厚照父亲)的知遇之恩,看到孝宗无后,便想让现皇帝朱厚熜认朱祐樘为父亲,而将朱厚熜的生父朱祐杬改称为叔父。
杨廷和想报恩,但是朱厚熜却不愿意,两人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斗争。本来这场斗争就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不过发生在皇家就成了国事,既然是国事,就要有个雅号,文人们便给这一君臣对峙事件起名为“大礼仪”。
杨廷和为了让朱厚熜就范,于是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汉成帝和汉哀帝,一个是宋仁宗和宋英宗。汉成帝无子,便过继了弟弟的儿子也就是汉哀帝。汉哀帝继位后称汉成帝为父亲,称生父为叔父。宋英宗是宋仁宗哥哥的儿子,英宗继位后称仁宗为父亲,亲生父亲为伯父。
有历史先例,而且是儒家伦理上的先例(现代人觉得儒家文化没什么,在当时可是深入人心,就像现代人都认同有钱能使鬼推磨一样),这让十五岁的朱厚熜便一筹莫展了。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此时一个饱读诗书,四十七岁才中进士的儒生张璁替朱厚熜伸张正义。张璁上奏书说,汉成帝和汉哀帝,宋仁宗和宋英宗,他们都是活着的时候,就将兄弟的儿子过继为自己的儿子,但是朱祐樘和朱厚熜是死去以后,才要过继,而且是大臣迫使新皇帝和旧皇帝变成父子,这是不一样的。
同时,还指出朱厚熜坚持不改口的行为,在儒家经典上是大孝的行为。当然,除了这两点,张璁在奏书中还写了其他和历史情况不一样的一些细节,就是靠着这些细节,朱厚熜便否定了杨廷和为首的一帮大臣的提议。
最后,朱厚熜靠着张璁奏书中的不一样的历史细节,遵亲生父亲朱祐杬为父亲,在皇家叫做皇父,遵朱祐樘为伯父,在皇家叫皇伯父,完胜杨廷和等一帮大臣。
由此可见,了解历史,特别是了解历史当中的真相和细节的重要性。
三、需要知道历史的真相与细节
利弗摩尔说,如果你认真的思考问题,答案便会自动呈现在你的眼前。历史的效果现在已然跃然纸上。
如果石勒的君子营不熟悉历史的话,石勒集团不得不摸索一段时间,他与刘曜集团的混战也会延续,迟则生变,未来谁平定北方就不可知了。
如果张璁不熟读历史的话,他怎么给朱厚熜出主意,怎么帮他做决策呢?但是,要明白的是,知道历史不仅仅要知道一个简单的历史事件,更要知道历史的细节和真相,还要知道这些细节和真相的价值,否则做出的决策和效果会大相径庭,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蠢事。
1907年美国股市大跌,大多数人都认为股市下跌的原因是空头打压多头(当时空头的代表为杰西*利弗摩尔,多头的代表为亚瑟*卡顿)。但是,实际的原因是紧缩的货币形势,大多数人都没有清楚历史的真相和细节,还有它们的价值。
庸碌的大众坚持着错误的事实和概念到了1929年,那年股市再次大跌,很多人又把股市大跌赖在利弗摩尔头上,但事实却是经济运转本身出了问题,而利弗摩尔只是顺势做了空。其实,他也并不只做空头,在行情上涨的时候,他也做多,也赚做多的钱。
很多人并不清楚历史的真相和细节,也就更不可能知道它们的价值,他们选择性的忘记在行情转换之前利弗摩尔在报纸上的多次提示,而仅仅记住了利弗摩尔在大跌行情之前做空。这些人输掉的金钱左一百万美元,又一百万美元,数也数不清楚。
在大势来临之时,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团体可以操纵股市,每个身在其中的人只能跟随基本形势顺势而为,而不是责怪某个顺应基本形势赚了大钱的人。
历史已经清晰的述说了它的功效,以及如何使用它。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的一切都是周而复始,但是,太阳底下曾经发生的事,事情的真相和细节,以及它们的价值,并不是都被人知道和明白。
明朝的一个丝绸商人,将商品卖给胡人,但是这个胡人如何通过大沙漠如何把丝绸产品卖到地中海,他是不知道的。虽然这个事情,在汉朝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运转方式,但是到明朝,明朝的商人也未必知道。
明朝的这个商人也不会知道,他的丝绸卖的好,是因为地中海地区战争,黄金贬值,军阀们用稀少的丝绸做军饷。而战争后来结束了,他的丝绸价格下降了,使得他赔了大量钱财后,而不得不改作粮食的生意。如果这个商人早知道他丝绸价格为什么那么高的话,他或许可以提早转型做粮食而不需赔钱。
可见,虽然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是也未必所有人都知道。今天信息越来越发达,判断的事物也越来越复杂,借鉴历史的必要性也就越来越凸显,但是在借鉴历史之前必须要弄清楚历史的真相和细节,以及它们的真正价值。
因为,只有懂得历史真相和细节,以及它们的价值,才可以获得真正的财富。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