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自李展飞——《浅谈家庭教育》

        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求助,孩子突然提出不上学了,要退学,家长束手无策。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这样的学生我也见惯不怪,让家长把孩子带来,谈了两节课,顺利搞定。

      昨天与薛校长谈了一点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我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学校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引领者。毕竟,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不是专业的教育者,不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在这方面,学校应该承担起这个义务,成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在一中,刘校长提出家长会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教育家长,而不仅仅是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这点我十分赞成。

        于是提笔谈几点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东西。

一、关于家庭教育的现状

1、超九成家长没信心教好孩子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最大烦恼”排在第一位的是“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39.7%),其次是“没有时间教育孩子”(27.5%),排在第三位的是“教育孩子的意见经常不一致”(25.1%)。完全有能力教育孩子的家长只占极少数。91.7%的家长愿意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改善和培养教育孩子的能力。   

      目前,近半数家长都是通过看书自学的方式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有90.6%的家长都愿意参加系统的“家长课程”学习。

2.“家庭教育学校化”

        中央教科所一项问卷调查表明:家长最关心孩子的求知(85.95%),在孩子的各类素质中排到了首位,而孩子的实践、创新、审美等素质却被忽视,排在最后;家长最关心孩子是否学到了知识,他们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每天帮孩子完成功课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随着教育部门的三令五申,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虽然表面上的书面作业取消了,但摇身一变成了仍然与应试有关的“任务”,家庭成了孩子的第二课堂。

3.价值观教育“只说不做”

        天津市曾进行一项7~14岁孩子家庭教育调查,当列出健康、安全、学习成绩、品德、自理能力、兴趣爱好、交友、吃、穿等9项指标要求家长回答“您平时最关心孩子什么”(选其中三项)时,有87.2%的父母选择“学习成绩”为第一位;而最关心孩子“品德”的比此低25.4个百分点。当进一步要求家长对所选三项内容按重要程度排序时,将品德摆在第一位的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8.1%。

      传统价值观念在家庭教育中越来越不被重视,甚至只字不提。像“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等传统价值观在家庭教育里越发罕见,有些家长甚至主动告诉班主任,只要孩子读书好,别的什么都可以不管。

        当前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和家庭教育的引领者,我们教师应当行动起来,从自我道德重建出发,为家庭价值观的建立负起应有的责任。

4.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根据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的调查结果:三分之二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他把家长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类:过分保护型(30%)、过分干涉型(30%)、严厉惩罚型(7%—10%)和温暖理解民主型(30%)。前三种教养方式都不是科学的教养方法,它们都会导致孩子丧失个性和创造性,比例高达70%。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直接后果是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而沟通是了解孩子思想的唯一途径,所以最终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温暖理解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为孩子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家庭教养方式。

5.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调查显示:在6—14岁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旦出现分歧,只有11.84%的父母会去请教教育专家,大部分父母不知或很少寻求教育专家的帮助,教育专家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还不十分突出。父母发现孩子问题后,只有3.6%的父母会“看家庭教育方面的电视节目、报刊或请教专家”,家长们还很缺乏从更专业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法的意识。

        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掌握着科学理论,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较之家长更为本质和深刻,也往往能更快捷、高效地解决问题。家长们缺乏向专家咨询请求帮助的意识致使当前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而陷入了经验模式。

二、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几个观点

    “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一)家庭教育的孩子观

      1.“以孩子为本” 。父母应该把孩子视为具有个人尊严和独特价值的个体,而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加工和塑造的原材料。

      2.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的教育引导必须通过孩子内部的精神自觉才能发挥作用。父母必须善于使用能真正打动孩子内心的话语,充分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进行理解和对话,才能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

      3.家庭教育要充分保护孩子的主体性、创新性、探索性等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孩子原始追求的基础上,根据成人生活的经验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孩子的自我和内心生活体验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

      4.家庭教育要重视孩子的个体性和差异性。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不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着力培养和教育,同时努力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人格中的缺点和不足,使孩子发展成为个性突出,素质优良、各方面得到较全面发展的人。

(二)家庭教育的道德观——“以德育人”。

      要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做到:

    (1)重视个人修养、强调诚实本真、提倡人伦价值、推崇仁爱意识、弘扬道德责任、实践知行统一。具体表现为,要和孩子一起对他人有感激和关爱之心,对东西和物件有爱惜之情、对自己的欲望有适当克制、对工作和学习有责任意识等。

      (2)道德的本质是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在家庭道德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孝敬之心、多为他人着想的关爱之心。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包括善于与人交往、有竞争和合作意识、尊重他人和具有合群性、能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等,不要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3)父母要学会有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开展因材施教。父母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对孩子提出不同的、经过自己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要求,及时肯定孩子经过努力而取得的点滴进步,同时又要耐心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和继续努力的方向和要求。

    (4)培养孩子有道德的理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有法纪观念、有健康的心态,能自我约束,勤奋进取。有意识地锻炼孩子从小养成生活学习有计划、有目标、有行动、能坚持、能自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庭教育的人才观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6种能力:

    (1)具有全球性、国际化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

    (2)能够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学习和科学工作方法、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和不断更新的社会需求;

    (3)必须具备学习、创新、创业与服务的精神和能力;

    (4)善于吸收和融合世界各民族的精华;

    (5)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注重环保;

    (6)能够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人文艺术方法结合起来,使科学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进化。

(四)家庭教育的学习观

      现代社会是个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基础是创建学习型家庭。

        建设学习型家庭的方法有:

(1)更新观念、产生学习的需求;

(2)体验成功,培养终身学习的动机;

(3)开发资源,奠定学习型家庭的基础;

(4)融恰关系,形成平等和谐的家庭学习气氛;

(5)优化环境,构建学习化社区,以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促进家庭小环境的健康发展。

(五)家庭教育的整体观

      在现代社会,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体系,既是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家庭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必要保证。家庭教育整体观的主要观点是: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即都是培养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公民。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家庭教育是学校的基础和起点,学校教育是家庭的进一步扩展、深化和系统化;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内容的互补性。例如,学校要求学生遵守家庭生活制度、完成家庭作业、参加家务劳动等,家庭要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主动配合,努力在教育的态度、评价和处理方式上和学校保持一致,同时要发挥各自优势,补充另一方的不足。

    (3)家庭教育和学校互补的方法有: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经常关注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始终充满活力);家校联系,进行信息沟通,使家庭和学校成为合作教育的连续统一体;科学指导,提高教育成效;开拓视野,家校共同成长。

    (4)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优势互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和调节器(家庭要通过对社会信息的筛选、调节、控制和利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六)家庭教育的父母观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要组织者、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既是家庭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提出的要求。在当今时代,父母应具备的素质是:

(1)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身心状态;

(2)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崇高的理想境界;

(3)科学的家教观念和高超的家教技巧;

(4)深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5)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民主宽容的精神;

(6)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反躬自省的能力;

(7)有效地组织家庭生活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的能力。

(七)家庭教育的亲子观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互关系。父母要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念,主要包括:

      (1)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育人环境。家庭教育要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亲子之间并不是人身依附的关系,也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父母要有民主的思想,通过平等的交往,在深刻的相互理解基础上达成共识,形成适当的相互期望;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形成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和发展特色;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尊重、负责等道德意识。

      (2)形成学习、上进、文明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形成的较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道等。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不断接受新的思想,结合自己家庭的现实,保持和发扬优良的家风传统,建立和形成新的家风观念。有形的家风包括《家训》之类的各种家庭典籍,无形的家风主要指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自然影响。

    (3)保持相互尊重、理解、沟通和倾听的家庭特色。亲子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互相抱着尊重、理解的态度倾听对方诉说,在细致分析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给对方提出适切的期望和要求。父母要有生活的情趣,懂得变换花样与孩子沟通。

    (4)树立有责任、有计划、有目标的家庭规则意识。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给自己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合理地安排好工作、学习、家务和游戏玩耍的时间,使每个人都能负责地完成计划规定的指标。这样的亲子关系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计划性和责任心,而且有助于家庭关系的融洽、有助于父母长辈的继续发展。

(八)家庭教育的方法观

      现代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1)言传和身教相结合。父母既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对子女进行开导、劝诫、表扬、鼓励和批评,也要以书信、家规、遗言等文字形式来规范子女的行为,同时还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和影响子女。

      (2)严格要求与尊重子女相结合。一方面,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使孩子必须付出努力能达到的教育要求。要求不能过高和过低,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另一方面,父母要尊重子女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人格尊严,根据孩子的需要、情趣和爱好等,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潜在才能。

    (3)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家庭教育的内容、要求和态度方面,父母要和学校育、社会教育保持一致。子女的良好习惯、高尚品格和知识能力等的形成是需要多方面的影响和熏陶,反复磨练、持之以恒才能完成的。

    (4)奖励和惩罚相结合。奖励是一种正面引导的教育方式。父母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表扬、鼓励、赞许等精神奖励的方法,或者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物质奖励。但这样做只是外部的促进因素父母还要运用适当的语言,用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内在价值,不要把追求奖励当作唯一的目标,否则,奖励不当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摘录自李展飞——《浅谈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