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没有金融科技,就做不成或做不好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普”的背后对应海量客户,要找到低成本服务海量用户的办法。“惠”是指要惠及用户,要把价格及费用降下来,这离不开人工智能、云服务等金融科技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当前金融科技的不成熟也带来了诸多风险,让传统金融机构有些犹豫不前。
12月20日,由财经头条主办,财经早餐、财经下午茶、财经秘书协办的2019财经头条全球经济学家年会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圆满举办。
本次大会围绕“全球分化 中国对策”展开,二十多位深耕不同领域的经济学家和行业精英们,一同探讨全球分化下的中国对策,共同发掘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下的中国机遇。为广大用户带来了一场思想碰撞的财经盛宴。
本次大会第二场分论坛的主题为“金融科技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由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博士作为嘉宾主持,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特聘教授、建设银行总行原董事会秘书陈彩虹先生,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薛正华先生,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先生以及标准普尔量化研究大中华区负责人江敏先生共同研判。
一、P2P = 金融科技?
今年,金融科技圈并不太平。因为一些大力宣传自己的金融科技能力的P2P平台,以致许多投资者直接将其风控能力与其金融科技的能力画上等号。只要一提到P2P,大家就会联想到互联网金融,然后就会继续联想到金融科技。业内有个非常火的说法:做“金融科技”做到监狱里,真正的头部P2P几乎都在转型。
那么,P2P真的等于金融科技吗?
就这一问题,邵宇提出:对上一轮金融科技创新的王牌产品——P2P,我们应该怎么看呢?
陈彩虹认为,民众要分两类,第一类民众是懂金融或者在金融行业里的民众。第二类是不懂金融的,或者虽然在金融行业里面,但是对金融科技了解不多。
金融科技对这两类人影响是很大的,这样的两类人,在P2P里面就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人可以做另外一部分人的业务,一部分懂的人做不懂的人的业务。会是什么结果?
如果没有一个道德的底线,没有法律的边界,也没有技术上的可控性,没有像区块链一样的技术上能够达到一些共识,结果就很可能就是今天题目讲的——这不是一个馅饼,而是变成了一个陷阱。P2P是一部分懂金融和半懂金融的人利用科技的手段骗另一部分不懂或者不太懂金融的人。
薛正华表示,P2P在美国很成功,在中国却出现问题,这是因为,过去中国因为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不够发达,中国有4.6亿人没有征信记录,这些人没法在银行得到金融服务,P2P想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想做好却没有做好?因为中国信用成本太低了,违约成本太低了。现在BAT面向个人信用贷款和对企业信用贷款,坏账不良率全部在2%以下,做的非常好。
沈建光则认为,其实P2P不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也不是P2P,因为P2P没有科技成分。之前头部金融科技公司都没有做P2P,现在做的大的头部公司,真正的科技成分非常高,不是一般P2P公司能够做的。
其实我们国家的金融科技已经站在前沿了,中国移动支付就是一个金融科技的应用,在全世界已经是独领风骚的。金融科技既不是馅饼也不是陷阱,是国家到了5G时代、全球科技创新的典范。现在包括大型的国有银行已经进行科技创新的转型,我们定位要准,不要把金融科技和P2P搞混。
就此,邵宇提问,那么P2P存量怎么办,P2P到现在这个位置,后面是处理掉然后就结束了吗?
江敏认为,首先,P2P是属于金融科技的一部分,P2P通过这个平台把出借人和需求人两者需求有效结合起来,让资金真正流入实体经济包括中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之所以出现问题有很多原因,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监管方面不是特别完备,此外,很多公司打着P2P的旗号避实就虚,最终钱流向哪儿,谁也不清楚。以后需要在监管方面、风控方面多下功夫。
二、金融科技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
邵宇表示,当下支付独领风骚,P2P出了问题,众筹没有什么声音,余额宝现在也慢慢平淡了。那么金融科技,它的核心技术跟应用,应该是什么?陈彩虹认为,金融科技目前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眼前的短期的问题,而不是一下子就看到很长远的问题。支付发达以后,很多地方连现金都不收了,人民银行又在发文件,从这个方面来看,整个金融科技发展过程是从解决具体问题开始。一个一个出现的,比如我们回顾金融科技走过路的时候,我们先把它逻辑化归结为ABCDE,A就是AI,B就是区块链……但是这是事后总结的,目前我们要一个个地运用具体的技术解决具体问题,才能往前走。
为什么不能对小企业、农户、金融资产少的人提供贷款?就是因为没有手段。没有手段意味着成本太高,风险很难控制。当我们发现原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只要把农户或者小微企业所有相关的信息,利用包括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做分析以后,就可以有基本的画像,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对未来发展有基本的预测,就可以成为贷款的依据。
薛正华称,移动支付令中国走在世界金融科技的前列。除此之外,还有一块就是我们的普惠金融。为什么银行不愿意给小微企业贷?主要在于核实小微企业成本很高,小微企业账没有大企业这么好,现在有一些大数据加上人工智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利器。
比如说一个小微企业,怎么看财务,光看财务报表不行,还有很多其他维度。比如说生产型企业,在利用卫星数据看每天从厂借多少车,有多少车,能够知道车的情况大概多少。此外,利用税费、电费数据就能判断出来消耗多少水,消耗多少电,以此判断生产大约是什么情况,通过这些手段得到真实的数据,来决定要不要放贷。
未来人工智能加上另类大数据这两类技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我们希望金融能够通过解决这个问题,50%税收、70%知识产权发明,还有80%就业机会都是小微企业提供的,但是得不到金融服务,我相信金融科技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三、金融科技怎么处理个人隐私?
邵宇认为,应用场景还是在贷款,技术还是ABC,企业水电煤都可以拿出来作为判断依据。那么个人怎么办?要想解决个人信息,碰到信息隐私如何处理?薛正华表示,刚刚主要强调金融科技解决经济问题,在个人消费领域也是一样的,比如,很多电商做消费贷,因为电商上买东西的时候留下行为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界定你的消费习惯,数据越多,风控做的越好。
另外还有一些,比如说我个人很有贷款需求,我愿意开放我一些数据授权许可,我愿意给金融机构,这也是可以的。除了贷款之外,在投资领域也是一样的,我们看到金融科技,美国有一家公司利用大量的事件分析背后是非常大的数据库,分析各种事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这也是金融科技在投资端很多应用。特别看到AI自动在上百份研报里面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当然都是合法的,通过这些分析依然能够为投资助力。
陈彩虹认为,从金融主要活动来看,有两类典型的金融活动,一个就是支付,另一个就是信贷。这个大家都能懂,当支付发展到这样高的速度,并且所有只要沾点边的科技公司都想搞支付,所有商业银行都在做支付的情况下,高度发展支付已经积累了大量用户的大量支付数据,这些数据只要在科技公司和金融公司之间打开一点缝,相互之间能够有所联合,科技和金融携手,我相信再往前走一步就是信贷的高速发展了。
普惠金融的机会来了吗?无论哪一种银行都可以做普惠金融?以前在农村给农民做业务的话,谁敢做?现在的大银行,普惠金融已经做的很大了,当支付业务发展一定程度情况下,当存有大量数据可以为信贷提供基础资料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商业合作和机会,不仅仅是技术。
四、金融科技逐步从C端到B端转变
那么,工商银行跟阿里签了协议,工商银行提供商业贷款,阿里提供金融科技。这里面最有价值的场景跟技术应该是什么呢?沈建光表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公司在过去几年发展非常快,很多人觉得P2P就是金融科技这一块业务,其实并不是,一个是移动支付,一个就是普惠金融。以前在传统金融行业,银行做贷款,都是要靠抵押品,还有贷款员,比如京东金融就没有贷款员,有海量场景。有能力的话,放一笔款给一万人、一百万人,和给一个人是一样的成本。只有把边际成本降到最低才能做到普惠,否则成本降不下来。
此外,金融科技以前是to C,很多程度上小微企业也是一个C的概念,但是现在慢慢到to B的领域,这是对于大企业的怎么帮助他们进行数字化,重构整个供应链,整个金融科技行业已经慢慢从互联网金融到了产业互联网行业。从C端到B端的转变对国家提升效率、再造整个供应链,慢慢在技术供应链上面走的更远,这一块是今后发展的大方向。
江敏表示,首先P2P在借贷市场是很好的应用场景,我们有这个场景,但是同时我们需要数据。因为传统的数据员如果基于财务数据或者个人消费数据,可能就是对于个人或者中小企业,小微企的信用评分不是特别的完善,没有一个很全面的评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很多另类数据。
另类数据包括像一些非结构性数据,水电费等等。还有像最近很多机器学习或者深度学习是基于文档分析,做一些舆情分析或者情感分析,也有一些舆情评分,这些都是新的比较有效的工具。
还有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就是一些小微企业或者中小企业,不能用一些传统的信用评分模型评估它的信用风险,在很多情况下面我们需要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把握这个问题,把数据分析得更透彻一些。信用市场上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像刚刚说的P2P平台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它能够充当一个中介平台,它的资产负债表上面没有这些贷款,他们只充当中介人情况下,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五、数字货币仍然只是支付手段
邵宇表示,人人都觉得区块链很重要,区块链是信任机制。但是应该怎么应用它是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数字货币呢?Libra如果能够通过的话,会不会对我们货币生态造成影响?因为央行马上推了DC/EP,大家感觉脸书走的太快,它应该先对抗支付宝和微信,再做货币,但是现在直接做货币了。陈彩虹认为,了解数字货币必须了解货币,历史上货币是黄金白银,接下来货币是系统,分为三种功能: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我们现在讨论的数字货币其实只是讨论技术支持中间的一种形态,即支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货币可以真正做价值储藏,相当于黄金白银,像人民币可以作标价,像微信可以作支付。人民银行现在发了这个货币,从它的英文命名上就体现它是一个支付手段,是现金货币的替代。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我们现有的世界上无论是区块链还是其他方式的货币(技术)都无法支撑起一个称之为真正货币的东西,只能是支持货币的功能。比特币支持它的功能相对较全,可以标价,也可以支付,它的价格基础是工作量机制,是劳动价值,是劳动挖矿废除时间,废除电力,它的价值才支持它,我们看到任何货币包括Libra,没有一样把货币三种功能集为一体的。
沈建光看来,区块链是一种技术,它的应用就是比特币。在供应链金融当中则是电子票据、电子汇款,防篡改,它有一些应用,但是真正杀手级应用就是比特币,也就是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到底怎么看,还是有很大争议。
比特币从几分美金,一下子涨到两万美金,这个现象怎么看,在美国争议很大。摩根的老板,包括巴菲特也这么说,但是高盛很看好他们。几个欧洲央行说不会批准,我们应该怎么看,现在还很难下结论。
江敏认为,P2P包括刚刚谈到的数字货币,都是一些比较新的概念,怎么评估它?首先不管从投资者角度、监管角度,能不能很清楚的了解到它涉及到的风险是什么,有一个评估的标准,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我们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这些比较新的概念,比如数字货币、区块链都是通过一些网上媒体去了解,是不是绝大部分投资人、监管机构,真的了解它的本质是什么?里面涉及的风险是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邵宇总结道,金融科技是馅饼还是陷阱?它是每个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在参与的过程。逻辑区块链去中心化,它的爆款应用是比特币,比特币又不是稳定的。现在走稳定的Libra,是由商业巨头完成的,未来经济是数字经济配置适合的货币,这个货币不一定是黄金也不是信用货币。
大家知道今年年底M2已经两百万亿了,它的储值行不行,市场会检验的,未来大家想象的数字货币是不是基于区块链的技术等等更需要我们探讨。
本次金融科技圆桌论坛通过金融领域的权威大咖强强对话,为广大用户带来了一场极具思辨和启迪的思想盛宴。我们期待在未来,财经头条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