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智能手机的普及一样,目前智能电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最受瞩目的科技公司苹果推出了Apple TV,国内也出现了多个专业的智能电视应用市场,各种TV应用数量超过了几千。虽然电视教育并没有如在线教育一样成为投资人追捧的“风口”,但有人已经在电视教育领域摸摸耕耘探索了7年,相对积累了深厚的内容资源和广泛的用户群体,还走出了一条服务付费盈利模式,并能持续享受着自然的用户增长红利。
但另一方面,这种红利总有消失的时候,而手机和电视两种截然不同的屏幕决定了电视市场远远未能达到手机市场的体量,未来存在多方挑战,那么客厅教育是伪需求吗?
以下将从用户角度出发,围绕产品应用模型,从使用前、使用时、使用后三个维度来分析。
一、需求——好不好
只要满足特定环境下特定用户需求的内容就是好内容。——在内容的研发、审核上下功夫。
第一类:以客厅为学习场景,以家庭为学习单位
>>特点:
- 客厅环境开放、较杂,不够安静、私密
- 客厅功能娱乐化,满足家庭交流娱乐需要
- 家庭群体年龄跨度大,有老人也有小孩
>>内容需求:
老少皆宜,幼儿动画片、新闻、科教、民生节目类。
由于超大屏幕,相对辅助学校教育,则更适合家长“陪读”、“亲子共读”的内容,包括同步复习、作业辅导、课外阅读、家庭教育等形式,不太适合需要自主思考环境下的沉浸式学习。
>>目标人群:
低龄幼小阶段家庭
第二类:以教室为学习场景,以师生为学习单位
>>特点:
- 教室环境简单统一,多人共享
- 教室功能学习为主,目标性强
- 都是同龄同学段学生,但个体差异较大
>>内容需求:
以学科教育为重点,能够在老师上课教学的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包括课件、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态,而电视与投影仪是具有可替代性的。
>>目标人群:
K12老师学生
第三类:手机端的自主学习
>>特点:
- 手机属于私人物品,私密性比较高
- 手机便携移动,设备触及时间最长
- 智能手机除通话功能外,上网娱乐生活全能
>>内容需求:
对个体能切身带来改变的内容体验,包括在线答疑、名师直播、同学互动等形式,本身K12类的知识教育在手机上并不是一个强需求,教育又是极其理性的,用户会带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期望值使用App。
>>目标人群:
具备自制力的中学生和K12学生家长
二、方法——怎么用
在不同的设备下主动用户遵循不同的操作方法就是易用的。——在产品的设计、布局上下功夫。
第一类:家庭
>>使用主体:
老人、家长、孩子,他们可能一起,也可能分开,比如留守儿童,需要看主动权在谁手里。
>>学习成本:
一般情况,如果是老人,学习成本比较高,难教会;家长其次,孩子接受最快。
>>使用习惯:
通过遥控器按键操作,相对机械,适合简单的移动类操作。
第二类:学校
>>使用主体:
老师、学生,课堂上老师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学习成本:
因人而异,一般年轻的老师愿意尝试接受更容易,资深的老师反之。
>>使用习惯:
遥控器操作,相对简单机械。
第三类:个体
>>使用主体:
学生、家长
>>学习成本:
不高,App基本普及
>>使用习惯:
手势触控操作,非常智能灵活,用户体验友好。
三、效果——使用后
使用后能够达到用户最低期望值的产品是合格的。——在用户的研究、运营上下功夫。
第一类:家庭
最低期望:
对孩子负责,教育内容是符合预期的,积极向上的,有帮助的,不限于对孩子的知识学习、兴趣培养、价值观塑造以及对家庭的个人成长、生活技能等有积极作用的。
第二类:学校
最低期望:
对学科负责,教育内容是能够辅助教学的,有益的,包括更生动的授课形式(比如练字软件可以完美体现笔画的顺序)、更创新的课堂体验(看动画练歌曲学英语)、更直观的教学成果。
第三类:个体
最低期望:
对考试负责,教育内容是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学习难题的,有助于考试的,包括专项提高、直播、互动答疑、同学互助等。App端应该轻量、专注,不必太大而全。
最后,总结提出建议:
根据个人对电视端教育产品的体验和观察,客厅教育在幼儿阶段和小学生低龄阶段并不是一个伪需求,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智能电视厂商如海信创维,互联网巨头都看中了这方面的潜在市场,如阿里专门推出了针对少儿的智能盒子“小酷宝”,鹏博士重点推进鹏云课堂。可以说,在电视上看动画片是一种存在了半个世纪的少儿教育方式,而在新的时代下,这种方式被赋予了更新颖的内容和更有趣的交互方式。
基于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既有方向的改进:
1.更好的售后用户体验
“售后”指安装完成后的体验,比如我就碰到了操作不便,点按好几次没有反应的情况,还有用户付费后无法正常观看的情况。
2.做好内容资源的及时更新
学生教材每年可能会更新,同步学习自然也需要同步更新,但有些内容在我看来是比较陈旧的,尤其是非学科知识领域所谓的“专家”观点,现在看来是不是不合时宜呢。
3.更好地引导付费使用
因为TV端的确不便做输入操作,打开后无需登录注册即可用,但点开某些视频后没有事先说明需要付费而突然出现付款的二维码界面,这种处理方式显得有点简单粗暴,甚至莫名其妙。
未来考虑的方向:
1.重视用户服务
在内容输出方面,有更加丰富的渠道和载体,对于自主研发的优质课程,可以和别的平台合作;搭建用户体系,制定更多特色服务,还可以输出教育周边产品,开展更深度的内容合作,比如会员购买合作机构线下辅导课程可享受9折,以此回馈用户,并量化传播转化效果。
2.拓展资源形式
教学资源的形式是多样的,虽然视频承载的信息量是最大的,但观看视频所花费时间的太冗长,且这种单一的内容形式在App端并不是很适合,也会导致视频打开缓慢,应该多元化。比如短视频,更高效率;图文H5,更直观有吸引力;音频,更舒缓放松(睡前讲故事);文字,书籍更深度、文章时间可控。
3.探索更有趣的学习方式
一起作业、网龙都在探索“游戏化学习”,也就是更有趣这条路,传统课堂说教式的学习必定会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唾弃,何况课外学习更需要兴趣和自主性才能坚持,譬如悟空识字、小伙伴(中英儿童动画片)这类有趣的学习产品都值得学习引进,包括我上文的一些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