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 之 56岁

最近在看《人生七年》 – 一部BBC的访谈纪录片;被采访人从一群懵懂无知的小孩到不同经历的老人,画面就在片中短短几秒钟来回切换,其中巨大变化却不禁让人唏嘘。我时常感到迷茫: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部《人生七年 之56岁》给了我一些启发。

- 如果50岁失业了,怎么办?

Sue, Jackie, Lynn是普通人家出身的女儿,一直到职高毕业她们都是亲密的姐妹淘,但进入社会后经历却大不一样。

Sue最艰难的阶段是离婚后,成了单亲妈妈,需要独自抚养两个小孩;因为孩子还小,所以只能兼职谋生,生活一度很拮据;孩大些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后,才开始做全职工作,那是她已经42岁了。现在56岁的她在一家大学里做类似行政的工作,而且还做到了主管,也算有了一份小小的事业;工作上干着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生活上有一个关系稳定的伴侣,很相爱;孩子都已长大成人;父母依然健康安在;Sue对生活是心满意足的。

人生七年 之 56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Jackie有过两段婚姻,三个儿子,自离婚后就一直是单身状态;然后因为患病就不再出去工作,只能靠政府救助金度日;近几年她身边的亲人相继去世,又碰上政府缩减开支,好在三个儿子都有了谋生能力,Jackie现在主要依靠儿子养活。

人生七年 之 56岁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Lynn是唯一未离婚的一个,婚姻关系稳定,有两个女儿;工作也一度很稳定,几十年来一直在国家事业单位(图书馆)上班。但是,Lynn 50岁,单位裁员,无奈被迫下岗;恰巧那段时间,大女儿生二宝,是个早产儿,当时的状况很危险,笼罩在这一家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人生七年 之 56岁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采访上来看,这三个女人应该都是努力生活的人,都说有自己的幸福,对于生活也算心满意足。但比较而言,Sue应该是三人之中状态最好的吧:有份感兴趣的工作增加自己的价值感,家庭方面也没有什么顾虑。我想,这其中原因,有必然也有偶然因素。

Sue身上的优点显而易见。她很有主见,决定了什么就会去采取行动,所以42岁找工作,在几百人面前演讲等等能克服的都不是事儿。从Jackie的衣服发型来看,她应该也是对自己有一定要求的人。而Lynn显得偏内向,不苟言笑,喜欢稳定,给我印象特深是:她自少女开始就留的一头长发,几十年竟没有变过。

Sue无疑又是幸运的:身体健康可以无所顾虑地找工作养家,而且碰上了另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渐渐形成一种正能量循环。

如果患病了怎么办?如果碰上单位裁员怎么办?如果家人生病怎么办?人生无常,谁会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呢?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

比如: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尽最大努力保证身体健康。因为健康是一切的基础。

不要让“稳定”束缚自己,更不能寄予企业或单位“稳定“一辈子的期望。对于工作要有自己的想法,包括它的长久发展;拓宽自己的格局,抓住核心的东西。其实外在世界给予的都是浮云,谁也没法预料它们什么时候会消失;只有自己的知识技能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夺不走的东西。如果有一天到了50岁我失业了,我能靠什么谋生?

- 找到合适的伴侣很重要吗?

Paul和Simon分别来自英国的贫民家庭,小时候没有享受过多少家庭的温暖,但幸运的是他们都找到了合适的伴侣;虽然干着平凡的工作,但是也算衣食无忧,家庭幸福。感觉男人进入中老年,有没有家庭在幸福感上占很大比重。很遗憾,Neil没有那么幸运遇到一个合适的伴侣,发现他的优点,帮他进步。就像Simon的妻子,善意地push Simon学习,也带他参加公益,使他获得更大的幸福感。 Paul的妻子,性格爽朗行事果断,很好地弥补了Paul的性格缺点,夫妻俩用心照顾家庭,老年儿孙满堂,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不少人信仰着独身主义,或是丁克;我不知道他们到了老年会不会后悔。从本性来讲人应该是喜欢群居的吧;至少这个纪录片所展现的,老年的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源于家庭。

人生七年 之 56岁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生七年 之 56岁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 什么样的教育适合孩子?

John和Adrew属于精英阶层家的小孩;从小上贵族私人学校,都是牛津剑桥的高才生。对比普通家庭和精英家庭出身的小孩,精英家的小孩,大多走上辈的路,几乎都是大学毕业,甚至名牌大学毕业;而普通家庭几个小孩中鲜有大学毕业的,有的话也是女孩子居多。

当然,我不是说普通家庭不重视家庭教育,在纪录片中能看到他们用心陪孩子玩耍看书;缺的可能是对精英教育的追求。比如,Lynn的两个女儿在学校成绩都不错,但是最后都没去上大学。采访者问Lynn:为什么她们没有去上大学?Lynn只是淡淡地回复:这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她们已经19岁了,能自己做选择;她们认为自己不适合做学术。

如果这件事放在精英家庭里,很可能结果会不一样吧。John 9岁丧父,家道中落,他妈妈从全职主妇步入职场,维持家庭生计;但期间John在贵族学校的求学之路一直没受影响,而且他努力用功凭着牛津奖学金上了剑桥大学。John在片中感慨:“别看我们眼前此刻光鲜,你们看不到的是我们背后付出多大的努力!” 在教育上,Andrew也有一句话另我印象深刻:“教育是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金钱,物质都可以拿走,只有知识是别人所拿不走的。”

“七年”真是个合适的时间间隔;我们也可以每隔七年回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七年 之 5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