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 空 传

电影看完了总要翻翻影评的,既有意思又有深度。不过《悟空传》的影评,好多是看热闹的,这让我有点失望。看看热闹倒也无妨,最怕什么呢,怕那些早早就戴上有色眼镜,之后发(kuang)表(hong)言(lan)论(zha)的人。

我突然喜欢上那个评论——“你不满意你去拍啊!”惊觉这句才是真谛!人最可怜之处,是动不动就爱化身“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一国的。

改编电影似乎从来都会遭遇共同的境况,类似的还有系列片,总免不了被拿来各种比较品评。《悟空传》就更可怜一点,不止拿来跟原著比,作为独剧,还要跟《西游记》《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等等西游主题的剧比一比。

我其实特想问:凭什么呢?如果电影是一个人,它应该开口说一句话:请让我活出我自己。不老说嘛,别让孩子活在父母的阴影下~我们也时常告诫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标准里。电影虽然不是人,但是人拍的。是什么样的人,花费了巨大的时间、金钱,花了心思去完成了这样一件作品呢?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影片背后整个剧组态度和实力的反馈,如要反馈,那就客观一点,认真一点,也包容一点。可以严苛,但非蔑视;可以批判,但非诋毁;可以高标准、提要求,但先感受、先用心。

有一个很逗的事儿,看到几个长影评在讲电影如何与原著不符,编剧如何不成功。尴尬的是,电影编剧就是原著作者……个人觉得,在发表看法之前,应该先听听原作者的心路历程,毕竟,这种改编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一颗淡然的心。。。

其实我特别庆幸之前没看原著,尽管推荐的朋友们都是看过且痴迷的。我也问过自己假如看了,是否一样会带着评价看待这部电影呢?或许正因为没看过,所以才能放空自己,以接纳的心、完整的情感与电影交流吧。



这里想说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不带着任何预评、空杯心态去看电影。

谁都期待好作品,尤其资深点的影迷,看电影绝不只是为了一份热闹,而会把电影当成有灵魂的主体,有心灵的对话和丝丝共鸣。大师级的电影真能把人带入一些难得的情境,身心随时空转换,百转千回,久久不能忘怀。而稚嫩一些的电影就没那么强的感召力。

对于《悟空传》而言,它的定位其实很简单:神话、奇幻、特效,带着中国特有的标签,我为什么说它可以媲美国际上一些魔幻片或科幻片,因为在中国传统神话传说里的那些景象——飞檐走壁、精武对决,玄黄翻覆、机关精巧,基本都做到了。



首先它够好看,观赏性有了。

《悟空传》特效细腻,尽善尽美,是国内特效片高水平。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挑大家印象最深的,一个是金箍棒,另外还有两场打斗。有人吐槽金箍棒第一次出现时很奇怪?我反倒认为有创意,令人眼前一亮。本来我就对流动感强、不对称性的东西有偏好,所以当金箍棒从他耳朵里出来到成型,感觉像是一幅山水画……多有张力啊!桥上一战和最后一战,打斗过程行云流水,做足了效果。尤其惊叹于视角的切换,快速而频繁,远或近、全景或特写、以及人物重要情绪点时的切换,都丝丝入扣。

同样让我感动的是画面,几乎每一个镜头都讲究构图之美,还在视角上下了功夫。印象最深的是最后阿紫在孙悟空怀里的镜头,视角抬的非常高,这种俯视角度其实很不常见,但实话讲那一刻的倪妮真的很美…如果角度低一些,效果就不一样了。也许正是这种游离于角色之外的高视角,给了最后那一刻某种触不可及的美感。



然后,就是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两点:流畅和自然。

最近还看了《三生三世》,把我尴尬的。也许是小说太过宏大,人物纠葛过于复杂,所以电影难以展现,总之影片主要就是感情戏,却有点生拉硬拽。《悟空传》这一点就令人称道了,主要的一段感情戏,阿紫和孙悟空,情感的发生和进行,完美的自然。心跳开始,心跳结束。真实而简单,不需言语、不需额外的表演。不过讲真,感情戏更多靠倪妮撑。

电影的流畅和自然,真是最基本的。大到剧情发展,小到一个眼神流转、面部肌肉的牵动,任何一个维度都应面面俱到……《悟空传》几乎是做到了。首先在表演上,除了欧豪和郑爽的表现力差一些,其他从明星主角到最老的群演配角(或许她并非群众),都没啥可挑的。尤其倪妮和余文乐,没想到他俩这么优秀。余文乐完全摆脱了过去港片那种嬉皮流氓气,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厚重感,或许跟自身经历有关。他的表现比彭于晏更稳定,角色性格更饱满(没看《志明和春娇》的我突然很想去看看了~)。倪妮,就非常灵动了。举手投足间自信而自然,就像在演她自己,从一开始无忧无虑、潇洒自如,到动情后刻意的一丝乖张,到后来不得不狠心面对的纠结与选择,刻画得充分。倪妮有一种化繁为简之感,她轻轻松松、天然的演绎,给了我们一个心性单纯的阿紫。演员对一部戏的自然度贡献很大,毕竟再多想实现的效果也都得通过他们来表达,一个水平不稳就破功了。而编剧和导演就不用说了,演员要有悟性,剧本还得够意思啊~透过演员透过镜头可以看到整个剧组的努力,让我感到他们是要对原著以最真诚的致敬!两个小时,将一本好多人心中的《悟空传》浓缩成一部电影,是很有挑战的事儿,在商业化的同时要燃起大家心中的那团火,除了精良的特效和明星阵容,还得走心。

毕竟,它的剧情确实比较简单,甚至于说是个蛮老套的故事。有人说里边总共就几个人物两两一分组就搞定各自剧情了。我想说,不影响电影的饱满度啊,有多少经典之作只是由一个场景一个镜头一个主角完成的?而吐槽余文乐和老奶奶的那位,凡间的娘亲本就是杨戬心中放不下的牵绊,除了阿紫他走下神坛还能与谁发生链接呢?不去演绎人物心底最深沉的情感,难道要上演狗血桥段才够刺激?而我觉得这还都不是主要的,杨戬这个角色,他内心一次次的撕裂重建才是人物的关键点,才是触动人心灵的设定。

老套的故事遍地都是,但就不能再写再演了么?而每一个老套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今天余文乐演出了一个我认为很成功的杨戬,无论是编剧的要求还是自身的感悟,这个人物的爱和选择,看似纠结矛盾,却次次掷地有声。能让人感到困兽于牢笼之中冲破枷锁的那种力量和决心。说白了,我觉得他比孙悟空还要伟大那么一点呢~

而这个老套的故事里还有一个反派,唯一的大boss,据说也是简化重建了的一个人物(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大刀阔斧了)。这个角色俞飞鸿演,说不上多惊艳,但是没毛病。她在剧中绝对是有寓意的,不仅仅因为是唯一的反派。天尊的形象虽然隆重,却可以忽略,但唯一不能忽略的是她的台词,和声音。天尊,权威的象征,阶级的象征,甚至是不可逾越和改变的天命的制定者,她的台词更像是一个旁白,真的好像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屡屡听到的一些声音,那些声音明里暗自一直在与自己对话,告诉我们要“认命”。我不知道还有谁跟我一样,这是我到后面冲突加剧时很明显的感受。

而天尊最后有一个细节,真的打动到我了。女儿死后,镜头切换至她与天蓬的对战中,杀红了的双眼中,明明徘徊着未能流淌下来的泪水。只是不知道这泪水,是为死去的女儿,还是为自己那颗残酷的心和毫不犹豫的双手?



细节,都是细节。这也是好电影打动人心的一点。

悟空变身后再一次自报家门,最后一个字喷薄而出时,他脸上每一块肌肉蠕动出的叛逆;杨戬的幼年版和成年版,挑的都是骨相一致,气质相和;还有很明显的一个细节,早期顽劣的的悟空、变身后杀气四溢的悟空,都是带着纯黑色美瞳的,而在与杨戬战后,卸下一身戎装回归人类模样的悟空,眼神澄澈了(美瞳摘了),有了光亮和温暖。这何尝不是一个隐喻?

而阿紫死去,那由她亲自为悟空戴上的金箍,如有了灵性一般,缠绕而上,将他手中那躁动不安的岩浆化为金箍棒。从此,永远带上你的禁锢,在我手中开天辟地!

细节反映用心程度。

我在朋友圈说,剧组找的演员也都是深得人心的拼命三郎,彭于晏、余文乐、欧豪,都是圈里有名的靠努力走天下的演员,如果说小说的精神内核被电影浓缩成“不服”二字,那么他们几个人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代表。搜一搜他们的履历,每一份都写着“拼命”。

连挑演员都要属性都相似,他们得有多敬畏?



所以,纵然没有太多的场景,也没有眼花缭乱的神仙鬼怪,就那么几个主角、配角,但是够了。用精准的人物展现几种最主要的情感和人性,给到我们的是更集中的震撼感。

一个通俗的故事,一份简单真实的爱情,一份扭曲的亲情,一份不战不友的兄弟情,还有舍身忘我的人间情……重要的是我从每一份情感里看到了一样东西:希望。人性不会泯没殆尽,革新不会永被阻挠。

你可能感兴趣的:(悟 空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