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见闻

作者:曲军

2018年10月8日 于东京

1.2 团队精神

本文前言

从我所见闻的一些日本企业团队精神事例观察,如果是团队精神饱满的企业组织,在追求正能量目标时,团队精神体现的行动力确实是强大有力的。然而,如果是团队精神偏激的企业组织,也很容易纵容团队成员之间的一些不良行为,甚至会包庇企业组织内的一些舞弊行为。

而且,偏激的团队精神也是导致社内政治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容易使企业管理层成员之间或者是企业管理层与员工之间产生人事矛盾,甚至影响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社内政治,是长期存在于一些日本企业内部的一种组织风气。这种组织风气,也是一种企业文化。

但是,为了增进中日企业之间的友好交流,我的意愿是努力宣扬正能量的事例,尽力淡化类似社内政治之类的负能量事例。尽管,有一些日本企业里既有官僚主义也有社内政治,但是何必去过多关注交流这些呢?也尽管日本既有优良企业又有黑心企业,但是又何必过多地去关注那一些黑心企业而不去直面那一些优良企业呢?

虽然,有一些寻找刺激或者搜寻热点的文章,这里那里地挑选日本企业的一些毛病或者是一些丑闻,但是,哪一个企业又能保证永远没有所谓的毛病与丑闻呢?因此,关于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我的下述见闻事例尽管不够全面,但都是从正能量思考列举的见闻事例。作为示例,简要描述,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纽带关系

“纽带”的日语汉字是“絆”,一般的日语读音是“KIZUNA”。据我观察,很多日本企业的员工,在对外商务活动中富有团队精神,彼此之间分工明确。这种团队精神与他们彼此之间的日常协调磨合密切相关。

通过与一些日本企业高管们讨论团队精神时得知,他们普遍把自己的团队成员视同自己的家庭成员。他们的解释理由是,既然自己与本企业是一种长期稳定的雇佣形态,自己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信用与本企业是紧密相连的,那么自己把本企业当作自己的大家庭也是应该的,自己团队的成员们自然也就是自己的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是一种纽带关系。

当然,目前有很多年轻的日本企业员工,已经不太注重以企业为家的思想意识,甚至也不以团队纽带关系为荣,而是更多开始关注自己的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不过,即便是日本企业的一些新老员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思想代沟,从目前的日本社会风气以及很多日本企业员工们的工作态度观察,大部分员工仍然注重自己与所在团队的纽带关系。

最近几年,有一些外国企业从日本企业猎挖技术人才时,据说原则上更注重招聘某一技术团队或者产品团队,而不再注重单独招聘某几位员工。这说明,这些外国企业也已经开始注重日本企业员工的团队力量。虽然从日本企业跳槽到外国企业的员工也明白,外国企业很难保证长期高薪雇用他们,但是他们也清楚地知道,一定期间内没有整个团队支持的话,外国企业也是难以真正独立掌握一些相关技术或者独立运行某些产品项目的。

日本企业有家族式的企业,有大财团或者投资机构控股的企业,也有购销企业相互持股等民间企业。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日本企业,都在尽力给员工提供安定的工作职位,努力使企业员工的个人以及家庭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相连,努力保持纽带关系。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员工们安心工作,自豪地以企业为家,专心积累工作经验,无私共享技艺,保持长期的团队合作精神。

近年来,很多日本企业深受欧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除了积极在改革人事制度和改善工作方式之外,也在采取或者试行一些淡化终身雇佣体系的举措。但是,很多日本人仍然就像选择婚姻对象一样,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有一种从一而终的心理准备。

一般而言,他们希望努力或者尽力在该企业工作到退休,安稳度过一生。即使退休以后,日本人每年仍然积极参加老东家企业组织的离退休员工联谊会或者参加老东家企业离退休员工自发组织的集体聚会。这种老东家企业情缘集体聚会,是联结企业与离退休员工的重要纽带。

和颜爱语

通过我多年参与的几家日本企业的法定审计项目现场,有幸与一位资深审计合伙人,一起工作了大约10年左右。这位审计合伙人作为日本注册会计师,从事了30多年的企业审计工作。他在2018年自己的退职毕业酒会上,回顾总结了他的职业生涯后,参见以下图片,深情赠言给我们这些后辈二句话,大意是:和颜爱语!团队精神!


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见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见闻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工龄奖励

很多日本企业,每年定期召开员工大会,表彰达到一定工作年限的企业员工,给予精神以及物质上的奖励。例如,除了发放现金奖金以外,还给在本企业连续工作一定年数的员工发放奖状或者奖杯奖章。例如,给在本企业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发放铜质奖章,给在本企业连续工作20年以上的员工,发放银质奖章,给连续工作30年以上的员工,发放金质奖章。

关于以下图片,是一位获奖员工友情提供的自己2018年获得的工龄奖励的奖杯实物图片,做为举例,仅供参考。


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见闻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关于以下图片,是一位获奖员工友情提供的自己2017年获得的工龄奖励的奖状实物图片,做为举例,仅供参考。


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见闻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另外,也有一些日本企业,除了奖金和奖状奖章之外,还另外赠送给员工家族旅游补贴金。据一些日本企业员工介绍,这些家族旅游补贴金一般是几十万日元。这些钱足以满足该员工夫妻或者二位家族的1周左右的日本国内豪华度假所需交通费用和住宿费用。

毫无疑问,本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多年工作贡献,必然离不开其家族成员的支持。因此,家庭旅游补贴金更多是以企业名义给其员工家庭的真诚谢意,这种感激心情胜过金钱利益,这种谢意也在持续维持着一个企业大团队的稳定和成长。

根回稟議

在很多日本企业内部,当需要决策一些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时,通常是提前与相关领导私底下打好招呼,然后编写一份工作报告申请审查批准。这种协调磨合的工作方式,重点不是通常所见的稟議書或者決裁書的内容本身,重要的是私底下事先获得相关领导们的想法和意见。

即相关业务人员在完成水面下的沟通协调之后,再书面汇报给负责决策的领导们审阅批示。在一些日本的百年企业,尤其是一些传统行业的日本企业,水面下的梳理意见分歧,比形式上的书面报告更重要。当书面上获得领导们的集体决策意见之后,最终这份工作报告又会传递回到汇报人,并由汇报人具体执行决议内容。

虽然现在很多日本的大企业已经在通过网络进行电子审批手续,但是大部分日本的中小企业还是在采取传统的书面方式在进行审批手续。例如,实务中比较常见的传统方式是,通过提交“稟議書”或者“決裁書”等书面报告的方式进行审批。

这种工作方式在日语中叫做“根回”,日语发音是“NEMAWASHI”。关于这个工作术语,原意是指在移动树木时,事先将其根部修剪整理,然后再将树木移植。这种修剪整理模式的工作方式,也是磨练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的一种组织管理习惯,至今仍然广泛根植于日本企业文化之中。

关于以下图片,是在日本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可以借阅的论述根回稟議的书籍,建议感兴趣的读者自己阅读一下。


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见闻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财投资

很多日本企业,作为一种“人财”(不是“人材”)投资,制定了一些厚待员工的人事制度和福利政策。这些制度和政策,虽然其尽管短期内的投资收益效果是很难评估的,但这些企业期待的是长期的人事战略方面的投资收益,其中就包括可以长期维持企业竞争能力的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

例如,提供工作时间越长,退职补偿金额就越大的“工作年限递增累进式”退职慰劳金制度(注: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企业都提供);免除租金(注:例如只收取员工的宿舍管理费)或者低租金提供员工宿舍;福利补贴员工的低息住宅购房贷款;赞助补贴企业员工互助会的活动经费;选派忠诚员工利用保薪留职的方式出国留学深造,等等。

从很多日本企业的成长历史看,优厚的人事制度和福利政策,确实可以使企业员工个人,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心态,而且也能够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具有高度统一性和协调性的团体意识形态。当然,另一方面,这些制度和政策,也很容易使企业员工对本企业产生过度的生存依赖感,并且容易使企业员工缺失挑战精神。

利益平衡

有一些日本企业的骨干人员,因为互相都是共事多年的老同事,所以互相信赖互相支持,在企业内聚集形成了一个个抱团取暖的小团体和帮派。这些小团体和帮派之间的利益平衡调整,经常被称之为社内政治。社内政治风气虽然是一些日本大企业的企业文化,但是有时候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经营。

举例而言的话,如果利益平衡调整结果导致小团体和帮派之间的矛盾纠纷升级,不仅会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大幅调整,而且也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当然,这些小团体和帮派成员之间,对外行动则是协调一致的。

关于内部矛盾,通常是互相之间尽量协调解决矛盾冲突,争取互相之间可以接受的利益平衡。这种利益平衡调整,不仅体现在企业员工们的奖金待遇上,而且也体现在员工们的升级升职以及工作安排上。不过,这种讲究利益平衡的企业文化,也有利于培养企业内各个部门内成员之间,通过彼此的利益平衡保持团队精神。

服从安排

日本企业的很多普通员工们,每天除了勤奋工作以外,也要时时刻刻汇报联络请教工作(例如日本企业新员工培训中必不可少的“菠菜汇报模式”,即“報告・連絡・相談”)。不过,据说也有的企业员工是痛苦地忍耐着上级领导的职权暴力或者是性骚扰或者是人格侮辱,小心翼翼地在服从领导安排。

平时在工作中不慎犯点小错也会非常紧张,犯错后更是必须及时认错,避免与别人解释争论,更是不能得罪领导而被脱离团队群体。因为一旦冒犯领导或者孤高自赏,哪怕是一不小心犯了一点小错,除了被要求检讨谢罪以外,还可能会遭受其他一些心理惩罚或者遭受冷暴力。例如,被长久派到自己不愿去的岗位工作,或者被团队闲置边缘化。

通常情况下,不服从安排的结局,往往就是被迫提出辞职。然而,在日本,一旦从某家大中型企业辞职后,希望再顺利找到另外一家愿意终身雇用自己的大中型企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企业员工具有任劳任怨地服从安排的心理素质,也是日本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民素质

日本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其实还与日本的国民素质密切关系。据我观察,日本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团队精神,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教育培养的,是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得到强化的,也是在整个社会风气支持下得以保持的。

培养团队精神,是日本幼儿园和小学校的基本教育方针。强调团队荣誉,淡化个人成绩,也是日本的基本教育国策。关于以下图片,是在日本的中小学运动会上经常可以看到的一项团体表演项目。这种表演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


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见闻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见闻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记得有人来日本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参观访问后,不仅感概整洁干净的校舍,而且感叹日本学生们懂礼仪有素质。因此有人就写出了以下感想:我们的幼儿园不干净,小学肯定干净不了,小学不干净,中学干净不了,中学不干净,大学干净不了。这些大学生走上社会,社会又如何干净得了?

我的理解是,教育体系影响着国民素质,国民素质则影响着日本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无论是整洁干净还是礼仪素质,经常听到有人说,孩子还小,慢慢来教育吧……。其实,这是一种极端消极的错误认识。如果家长没有良好的素质,又如何教育孩子?同样道理,如果经营者没有良好的素质,又如何领导自己的员工?没有良好素质的企业员工,又如何表现出团队精神呢?

核心雇佣

核心雇佣不等同于终身雇佣。在日本企业界,终身雇用已经是一个陈旧概念(备注:在中国,如果有人还在口若悬河讲授日本企业的终身雇用,那说明他熟悉的是书本论文上的日本企业文化,他远离日本企业已经太久)。近年来,为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有一些日本企业在逐步提高非核心部门员工的自然淘汰辞职率,逐渐把传统的全体员工终身雇佣人事体系,转变为以核心员工为中心的核心雇佣人事体系。

关于这种核心雇佣制度,只对核心的干部员工和主要技术员工提供终身雇用,福利待遇也向这些员工照顾实施,人事评价也偏向这些员工实行。

另外,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在实施“蜜糖与鞭子”的员工雇佣措施,甚至是恩威并施,不仅给予员工优厚的经济保障,而且也给员工施加一定的人事评价压力。

也有日本企业的年轻员工认为,日本的终身雇佣结合年功序列制度的雇佣方式,曾经保证了日本社会与企业的稳定发展,维持了日本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但是,时代在变化,今天,这种制度也滋生了众多拿着高薪不干活的闲散老员工。可是,日本劳动法有着严格的员工辞退规定标准,这些老员工也曾为企业做过贡献,企业也顾及经营形象不敢轻易辞退这种功臣员工。逐渐地,这种人成为很多日本企业的人事麻烦和组织负担。

因此,对于日本企业员工富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光荣传统,到底可以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也日益成为日本企业经营者们,非常担心和揪心的一项重要经营管理课题。当然,随着欧美企业文化的渗透,新兴创业型企业的增多,以及日本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日本企业在改善雇用环境的话题,也经常被新闻媒体报道和评论。

员工墓地

有一些日本企业,购置了专门埋葬本企业员工的墓地,把逝去的退休员工,埋葬在墓地灵塔之下。企业的新老经营者以及新老员工们,每年都会定期在约定的时间里,一起到老员工墓地,举行隆重的扫墓仪式。这不仅是为了表示对逝去员工们的缅怀之情,而且也是对新员工进行的现场教育,希望他们忠心以企业为家,培养他们的企业归属感,自愿终身跟随企业成长。

保持距离

有一些日本企业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保持与工作团队内其他成员的个人空间距离。例如,有一些企业的老员工会耐心提示新员工,与其他团队成员应适当保持一定距离。虽然没有听说过绝对正确的距离标准,但是据一些日本企业员工解释,团队成员之间,适当保持1米左右的空间距离,是可以接受的标准。

据说这个距离一般能够听清对方说话声音,也不会发生突然的肢体接触。从团队成员之间的站立距离,一般是可以多少看出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和信赖程度。因此,为了尽快融入新加入的工作团队,应适当观察团队成员之间的距离,以及掌握适度的自己与其他成员的距离。

当然,除了保留这种空间距离以外,如何互相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估计也是很多日本企业员工心累的事情。类似这种心累的事情,往往导致职场气氛紧张,增加企业员工心理压力,最终爆发职场内或者是社会性突发暴力事件。

保留空间

据很多日本企业员工解释,因为工作关系或者兴趣爱好,大家成为朋友可以,但是彼此之间应保留一定的私密空间,这是一种尊重态度,也是一种美丽空间。

例如,即使彼此是很好的朋友或者同事,日本人一般也很少邀请对方到自己家里做客。还比如,日本企业员工之间,很少主动谈论彼此的工资奖金,也很谨慎参与议论一些比较敏感的婚恋等个人隐私。这与日本人的待人接物观念以及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有很大关系。

与一些日本企业员工以及我的日本同事们一起工作时,我发现,有人居然把保留空间的思维方式,灵活运用在如何讨好自己的上司领导上。例如,在提交工作报告时,故意不把所有结论都写出来,把一些显而易见但又很重要的表达词汇,保留给自己的领导去批注,将其视为尊重领导的表现机会。

还比如,对于一些需要集体讨论的工作问题,在有其它同事在场的情况下,并不是100%地全部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是刻意把一定的表达空间,保留给自己的领导,使领导能够画睛点龙式地概括讨论结果。

另外,我也感到,因为工作关系与日本企业员工交往时,千万不要因为略微感受到对方的友善和气,就欢天喜地以为,与对方很快就会成为亲密无间的哥们朋友。

一般而言,中国人之间根据交流气氛或者彼此的心情缘分,有时候,瞬间会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无所顾忌地互相询问工资收入和人事待遇,甚至有时候,还公开谈论彼此家庭的琐碎家事或者个人隐私。但是,在日本,希望与日本人成为朋友时,通常情况下,需要一个热处理阶段,或者说需要保持一段心理缓冲阶段。

曾有日本企业的员工抱怨说,有的中国人确实待人热情,日常很友善地大声谈论一些个人隐私事情,但是对于没有海外经历的日本人而言,中国式的待人热情和友善言论,常常令人感到某种不安。通过与某些日本企业的员工沟通讨论后得知,他们无论与亲朋好友还是与同事领导,即使关系非常亲密,也都非常注意互相保留一定的私密空间。他们认为,如果大家都能够这样做的话,除了是一种彼此尊重的心态以外,还可以保留解决突发矛盾的回旋余地。

暧昧的亲密关系,私密的个人空间,也许是很多日本人梦寐以求的一种思想境界。为了更好地在日本企业内工作,或者为了更好地与日本企业员工沟通交流,只有理解了保留空间的道理,才可能心有灵犀地读懂,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职场的空气氛围。

简而言之,在日本,保留空间,才有朋友,读懂空气,才能读懂友情。有了朋友和友情,自然就有团队接受容纳。

谨慎观察

与日本企业员工沟通交流时,应理解和谅解很多员工的谨慎观察性格。例如,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参加业余爱好活动,对一些任务事项的细节反复确认,生怕出错,对已经口头确定的事宜,有时也会通过电子邮件再次文字描述一遍。

很多日本企业员工参加商务会谈时,认真倾听对方的每一个提问,仔细记录每一个要点,谨慎观察现场气氛。但是,对于对方提出的问题,他们一般并不着急给予答复。会谈参加人数一般也是2人以上,很少见到日本企业派出1人单独参加商务会谈的情况。据说这种团队做法,既有互相协助的目的,也有互相牵制的意图。

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也是谨慎观察行事的。以下是关于日本电车内的见闻事例,是一位在日华人的2018年微信朋友圈内的共享事例,仅供参考:在拥挤的东京市内电车上,其中一排座位空无一人。走进一看才发现是坐垫表面的绿布貌似扯了线,露出了边上的一缕棉边。站在旁边的一对儿男女,男的还在嘟囔着:"没有勇气坐”。天哪,我忍不住在心里暗翻了个白眼,决定做一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给东瀛人们瞧瞧。料想在华夏大地的话,这“吃螃蟹第一人”的头衔也轮不到我吧。于是果断地坐了下去!停顿了2秒,那一对儿的女的才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电车越来越拥挤,可直到我与那女的下车,回眸一瞧,那座位一整排又恢复了之前的空无一人,所有人依旧“默默注视”着,“谨慎观察”着。

谨小慎微

据我观察,某些日本企业员工的谨慎行事的工作作风,可能与很多日本人从小养成的谨小慎微的性格有关。所谓谨小慎微,不仅表现在工作习惯上,而且还表现在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上。

例如,当你把他作为好朋友无话不说时,他未必会保证作为朋友严格保守你的秘密。他的心理上其实始终是与你保持一定距离的。距离是一种美感,但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当你的秘密涉及他人利益或者触犯了法律,他也未必不会告发你,他不想伤害你,但他会优先保护自己。在遵纪守法以及道德观念等思想意识上,普通的中国人与日本人,显然是不太一样的。

据说,曾有在日中国人,热情地宴请日本友人喝酒吃鸽子,吃喝的时候,日本友人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在酒足饭饱之后,当得知成为美食的鸽子,是市民广场饲养的那些鸽子,而且是被偷猎来的时候,那位日本友人立即悄悄地向警察报了案,把宴请他的这位中国人告发了。

如果那位在日中国人,事先了解了某些日本人具有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的话,善意隐瞒鸽子来源,宴请结果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虽然有人指责那位被请客吃鸽子的日本人,太不仁义,没有人情味。但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那位偷吃市民广场鸽子的中国人,做了一件错事,才导致他的那位日本友人,担心自己受到牵连,才铁面无私地报案告发。

那位日本人也许是因为胆小害怕,也许是因为法律意识比较高,也许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但可以猜想的是,从市民广场偷鸽子的那位中国人,误解了与那位日本友人的心理距离,忽视了与那位日本友人的思想意识差异。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也许可以说明,日本人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其实也有其历史方面的原因。参见以下图片,在日本乘自动扶梯时,关东地区(主要是东京地区的人)的人习惯靠左边站,而关西地区(主要是大阪地区的人)的人习惯靠右边站。


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见闻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所以,大阪地区的人到东京出差时,乘自动扶梯时,经常站错方向。造成这种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原因,据说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武士很多,因此武斗也很多。为了谨慎起见,武士们习惯靠左边走路,这样可以随时从左边腰间拔刀搏斗自卫。另外,据说因为武士通常是左侧跨刀,如果靠右走的话容易因跨刀碰撞而因起不必要的误解和武力纠纷。而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区,江户时代则是繁华的商业区域,商人很多,商人们每天拿着行李盘缠来来往往,为了安全起见,商人们习惯靠右边走路,这样可以随时看护好自己的行李盘缠不被偷盗。

可以想象,无论是为了谨慎起见,还是为了安全起见,生活在空间狭小以及生存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里,日本人不得不时刻谨慎地待人处事,小心翼翼地生存。对此,我们中国人应当予以一定的理解和体谅。

在职场上,很多日本企业员工也时刻保持谨慎,生怕出错。毫无疑问,这种尽量避免团队成员之间的性格冲突和语言摩擦,谨慎处理好工作中的细微之处,是团队精神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谢谢您的以上阅读。

备注:我连续数日认真努力地魂入此篇,终于定稿发布。如果您还满意并且赞赏,欢迎您打赏,请本文之后的赞赏码。这样的话,我就更有原创写作动力。感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见闻)